肾病为什么治不好?尿蛋白、潜血和肌酐恢复正常需要什么条件?

肾病治疗难度为什么那么大呢?今天我们从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肾脏实际是两个毛细血管团,主要功能集中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尤其是肾小球,负责血液过滤的重要工作,但其实肾小球本身就是毛细血管。

既然是毛细血管,受损的主要原因就分为这么几点:

1、血管壁受损

比如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硬化、破裂,引起局部血瘀,造成肾细胞坏死。

2、细胞受损

比如肾小球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可能因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受损,导致滤过屏障破坏,使蛋白质大量漏出。

前者主要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后者主要是各种肾小球肾炎。

尿蛋白、潜血和肌酐的异常,就是这样引起的。想要恢复正常,要么靠药物强行抑制,要么想办法将肾脏恢复正常。

比如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以扩张血管、控制血压为主,常用的药物就是ACEI/ARB类。

如果是炎症反应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则以抗炎为主,常用药物就变成了激素。

有人说,既然都搞清楚了,肾病为什么还是治不好呢?

答案就是,我们虽然搞清了原因,却对它毫无办法。

明知高血压造成了肾损害,却只能通过扩张血管来缓解,对血压本身没有太好的办法;

明知免疫复合物造成的炎症反应破坏了肾小球滤过屏障,但只能稍稍抗炎,对免疫复合物的清理也是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肾脏病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医疗水平的限制。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治疗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呢?

因为肾病治疗价格不菲,谁也不愿意看到病没治好却倾家荡产的结果。

抛开亲情的执着因素,我们认为,只需将肾病治疗到以下程度即可:

将那些急需症状抑制住,消除那些可能引起急性症状的隐患。

至于尿蛋白还有几个加号,血肌酐是否降到正常水平,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希望的,是患者通过治疗,能够回归正常生活,享受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