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最好的状态是在路上

羊草写生作品《補山亭》

羊草作品《独步》

欣赏艺术作品,在于通过作品与作品背后的作者产生共鸣或者在思想意境上有所互动补充乃至生发,所以如果要深入了解作品通常都要进一步了解其作者的阅历性情和创作技法、艺术风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广东艺坛国画名家羊草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精湛的创作技巧及独到的艺术见解就非常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思考。成长于穷山僻壤并从军后以几乎超龄的年华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的羊草,读的是师范系(现在的教育系),本可以跟名师专修国画,却偏偏选择了工艺专业,因为他认为工艺虽然没有国画热门,但涉猎面更广,可学的知识点更多。1989年毕业时虽是这一届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最高分得主,但在那一年的政治背景下,即使多好的成绩都未能留校。于是他毕业后便从事了报社美编和设计等工作,后来因其突出的艺术能力被赏识而被时任主编的艺术名家罗远潜挖到《广州美术研究》任职,开始了较为专业的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并于1997年与罗远潜、苏家芳、卢德平几位广东名家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联展。这次展览羊草以其扎实的基础和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开始受到了行内一些艺术大家的关注,时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的张治安甚至让人找到羊草,提出要购买羊草的画作收藏,此后名声就传播出来了,画展的成功坚定了羊草走艺术这条路的信心。

羊草作品《雲簇青山》

羊草平和的性情与儒雅的气质及其生活于岭南一方水土的滋养,体现在其画作上是一种温润雅致与平和内秀以及一种空灵淡泊的诗意。山水画大家许钦松(中国美协副主席)评价羊草的画作有一种博大精深精神境界的古意;有一种现代审美与时代气息的新意;有一种超然高远、散淡自在的禅意;许钦松还非常赞赏羊草勤奋好学、不急不躁、潜心修为的修养与从艺态度。

羊草作品《路过祁连山》

羊草作品《万壑浮银》

羊草虽然自幼酷爱美术,参军时也兼做一些宣传画作,但考进美院后由于没有选择国画专业也就没有了专跟那一位名师,于是在国画的自修上就沿袭了从传统入手、从兴趣入手的学习方法,宋元明清,王蒙八大、四王四僧、黄宾虹与傅抱石……,不管那一朝那一代,不管那一家那一法,广泛吸纳,兼融并蓄……。他说这样的好处是学习上从自己看得懂的与自己喜欢的入手,容易领会也比较投入,不师一师而师众师,广博兼收,视野开阔,很清楚如何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与面貌的形成是与个人性情阅历有关的,是自然而然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现在他的画在社会上许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是羊草的,比如“古意”便在于大量古代画作的临摹与学习并在笔墨上表现出古隽之趣;“禅意”便在于其不急于求成,创作时心无杂念,画面体现出一种“干净”的观感,“干净”不等于画的内容少,羊草的画作多是内容丰富的,但丰富乃至表象繁多也能体现出一种心境的宁静与超然;至于“新意”,羊草攻读工艺美术的融合,从事装饰设计的学识乃至现代艺术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都为其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意”自然勃发。

羊草写生作品《九旬老人》

羊草写生作品《张广捷》

羊草作品《大千世界》

羊草虽然在美院读书时便以写生能力强著称,但为了吃透自己所缺失的传统功夫,羊草闭门十年时间专心研习前人绘画理论和传统笔墨构图技法,深有心得。到了2007年作为广东画院鉴约画家时才进一步与其他画家一起走进大自然写生,熟稔传统技法和写生能力强的他面对真观实景时运用笔墨如鱼得水,传统与现实的溶通转换,在写生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也形成了羊草独特的写生风格。羊草深知,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作品必须具有时代精神,画有古意不等于古画,走进传统后如何走出传统,写生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他有空就走出去,到大自然中找寻艺术创作原点。多年的传统基础为他积累了丰富的表现语言,就像写作一样,没有词汇的积累,没有思想的深入,是难以写出好文章的。羊草有深厚传统的笔墨技法揣摸己揣摸的艺术语言去表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去表现书本中没有的景象与妙思,而又合乎逻辑合乎画理。这种写生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羊草作品《烟云出没有无中》

羊草作品《登高望远》

羊草作品《高山出平湖》

羊草觉得艺术创作不同其他行业,不但要勤奋而更需要天赋,悟性来自于天赋,有悟性又勤快是成为好画家必须具备的因素,这很重要,屏弃功利保持平和心境,也很重要,心无杂念,画自然就干净。画家创作最好的状态是在路上,一路走,一路看,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虽然不可能一路都是坦途,但看得见前途,有方向自然就有目标可循,这种感觉很幸福。途中遇到过不去的坎就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看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看看其他画种,看看其他事物,不觉意间就有了触点,有了悟化,有了路向……。羊草除了主功山水,也涉猎其他题材,良造形造形能力让他在画人物画上游刃有余。花鸟画则彰显出他的刚健用笔和笔情墨趣。画种相互转换中也是一种渗透和融合,取长补短,不仅多了艺术表现的题材形式,还可把不同画种的表现手法应用在不同的题材作品上,丰富了不同作品的内涵。这样一来,当不同艺术家、不同的收藏家或不同的爱好者表达各自不同的喜好时,或喜欢他的山水、或喜欢他的人物、或喜欢他的花鸟……;去年年底,羊草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的个人画展,就展出了他近年创作的山水、人物、花鸟及写生作品近百幅,全面展示他多面手的艺术才能,广受学术界和各界好评。羊草认为艺术本来是相通的,学科之间不必分得太清楚,纵观历代大家那个不是样样精通的。因而,我们希望也有理由相信羊草能在艺术的大道上走出一条完完全全属于自已的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