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專家一生只干一件事,搞出了「兩彈一星」

任新民院士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導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17年2月12日中國航天的這顆巨星隕落了,他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火箭和導彈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而任老卻謙遜的表示“一輩子就幹一件事,研製了幾枚火箭放了幾顆外星而已”。

任新民院士

1958年5月2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向國防部五院部署了第二導彈的仿製計劃,任新民被任命為發動機的總設計師,要完成發動機的仿製必須完成發動機的地面試車和各種地面試驗,必須建設試車臺。1958年8月當結束P-2導彈設計圖紙技術資料等的翻譯和複製工作時,有關科技人員愕然發現,竟然沒有關鍵的發動機試車臺,以及試車規程等資料。問及蘇聯專家得到的回答是,當你們的發動機搞成了到我們蘇聯去試車。任新民聽後又氣又惱,他清楚的認識到,這是一個卡脖子的致命問題,如果我們的發動機都運到蘇聯去試車,那我們的導彈事業永遠都無法獨立,永無出頭之日。他和他的同行們都憋著一股氣,一定要研製出我們自己的發動機試車臺。1960年3月中國終於誕生了首座自己設計建造的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臺,這一試車臺為P-2導彈的仿製和後續液體導彈彈道導彈的研製立下汗馬功勞。1960年6月蘇聯政府單方撕毀協定,蘇聯專家準備全部撤走,一些西方的媒體宣佈,中國的導彈計劃夭折了,中國人的導彈夢碎了。“我國的導彈是被逼出來的”,任新民記得很清楚1960年11月5日就在蘇聯專家撤走的第83天,中國人仿製的第一發液體近程近程彈道導彈發射成功,這標誌著中國仿製彈道導彈工作圓滿完成。1964年3月12日,該型導彈被命名為“東風一號”。

中國建造的第一個導彈試車臺

中國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

東風一號導彈研製成功了,但是導彈的射程只有600公里精度也不足,為此任新民又接到了一項新的任務,就是自主設計研製射程1200公里的導彈。他投身到中近程導彈東風二號的研製工作中,然而研製過程卻充滿坎坷。1962年3月首枚東風二號導彈運抵發射場,進行發射前的各項測試,一切似乎進展的非常順利1962年3月21日,這是中國航天人刻骨銘心的一天,我國改型研製的第一發東風二號導彈進行了首次飛行實驗。起飛數秒後,導彈出現較大的擺動,並明顯偏離了射界,18秒時發動機起火隨機發動機關機,69秒時導彈墜落在距離發射地300之外的戈壁灘上,飛行實驗失敗了。

導彈發動機起火

主抓發動機工作的任新民同現場所有人一樣,心情十分沉重。當時總設計師林爽繞著直徑30米的彈坑轉圈,眼眶溼潤喃喃自語的說“這個坑是我的,我準備埋在這裡了”。國防部於當年五月成立了故障分析領導小組,任新民為小組組員,大家分析總結這次事故的原因,並提出多項改進措施。1964年6月29日,整改後的東風二號導彈在發射基地進行了飛行試驗,導彈按預定程序飛行,首次取得圓滿成。自此東風二號導彈作為實戰武器開始裝備部隊。

東風二號導彈首次成功

1957年10月4日蘇聯宣佈成功的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這標誌著人類進入太空探索的新紀元。在1958年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第一次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這個衛星最後被命名為“東方紅一號”,而運載它的火箭就是“長征一號”。那是以東風四號導彈為基礎進行研發,任新民擔任總設計師的火箭。1970年4月中旬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東方紅一號衛星在技術陣地水平狀態下的測試工作,已經全部結束。運載火箭和衛星對接完畢,準備轉場到發射陣地。這一年的4月24日晚上八點發射衛星工作按照既定程序進行著,晚上九點三十五分隨著指揮員的點火命令,一聲巨響,火箭的四個四個發動機噴出橘紅色的火焰,火箭騰空而起。九點五十分國家廣播試驗局報告,收到了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

東方紅一號

1965年3月20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的中央專委第十一次會議上,就提出了研製遠程洲際液體彈道導彈,東風五號的規劃,然而隨時東風五號的研製工作被拖後,甚至一度險些擱淺。因為當時出現了要搞射程8000公里的東風十四號和環球導彈東風六號的聲音。所以要停下東風五號的研製工作,就在這個時候任新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我們不能黑瞎子掰苞米,掰一個丟一個,要急部隊建設需要之所急,把可以研製成功相對先進,有實用價值的武器搞出來,東風五號要堅持搞下去不能下馬”。後來的事實證明,任新民的意見是正確的。

東風五號導彈

東風五號彈道導彈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地對地戰略導彈,當時也是中國重量最大射程最遠的導彈,被稱為中國核力量的“壓倉石”。1971年9月十日上午十一時,東風五號首發遙測彈發射,進行低彈道方案考核試驗。導彈第一級正常,順利分離,但207秒時二級發動機提前30秒關機姿態控制系統也出現故障,導彈落點偏遠565公里。任新民再次站了出來,帶領科技人員一頭扎進實驗室和測試場場查找原因改進設計。時間來到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首次發射以東風五號為基礎的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任新民擔任技術總指揮,上午十時,導彈發射。大約半小時後,火箭終於在預定海域出現了,東風五號實驗圓滿完成。

東風五號彈頭落入預定海域

1977年我國啟用了通信衛星的試驗工程,當時任新民領導制定了東方紅二號通訊衛星總體技術方案,確定了運載火箭由東風五號加第三級組成,但是第三級發動機是採用新型的氫氧發動機還是常規發動機,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任新民當時力主採用氫氧發動機,但是為了保險起見,工程一度還是將常規發動機作為第一方案。此時任新民正率領中國宇航協會代表團訪問日本的一些宇航單位,回國時他在首都機場得知這一消息後心急如焚,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任新民就敏銳的意識到中國要發展運載衛星火箭,就必須要發展高能低溫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回國後的第二天,他就向有關領導表示,氫氧發動機這個臺階遲早是要上的,我們現在能上去,我可以立軍令狀。在任新民的堅持下,有關領導在聽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見之後,最終同意任新民的主張。隨後任老對同事們說:“第一方案是確定了,但是第一的位置能不能保住還得看我們的工作”。時至今日,氫氧發動機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化學推進劑發動機裡,它的性能是最高的。

氫氧發動機示意圖

任老為國家 為民族 為航天事業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任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