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窃符救赵”和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故事

 信陵君名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被后世列为战国四君之首。公元前259年,秦国再出十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告急。平原君赵胜说服楚王出兵救赵,但魏国十万大军却一直在魏赵边境集结不前,这样赵国邯郸之围仍无法解除,平原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派人到魏国向信陵君求助。

因信陵君之姐是平原君的夫人,接到平原君的求救信后,信陵君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出兵,但魏王始终不肯听信陵君之言。信陵君无奈凑了一百多辆战车,准备带着门客前往赵国和秦军死拼。

得知信陵君要独自救援赵国的消息,他的好朋友侯赢为了避免他白白去送死,于是开始帮他出谋划策,打算利用大王身边的如姬,让她帮忙偷到大王身边的兵符。只有这样,信陵君才能接管大将晋鄙的兵权,才能支配他。信陵君听后恍然大悟,立即派人求助如姬。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时,侯赢又让信陵君把屠夫朱亥带上,以便晋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权的情况下让大力士朱亥击杀他。待信陵君再次辞别侯赢时,侯赢向信陵君说道:“臣年纪大了,真的不能随您同往,但您如此厚待臣下,臣无以为报,现臣已无用处,请以死谢您礼遇之情!”说罢拨剑自吻。

信陵君持符到了晋鄙大营中,假传魏王命令说由信陵君替代晋鄙为将。那晋鄙验过兵符后觉得有些蹊跷:魏王将如此重兵交予我,怎么会只拿一符而无只言片语便来换将?便推说过几日整理军册后再交兵权,实则想派人回大梁向魏王当面请示。那朱亥见不管信陵君如何说晋鄙都不愿意立即交出兵权,便从袖中抽出铁锤趁其不备一锤将晋鄙的脑袋砸开了花,随后大声向其他官兵宣称:“信陵君奉魏王之命替换晋鄙,晋鄙抗命不遵便是反叛。如今反贼已诛,再不听信陵君之令者,晋鄙就是榜样!”众将见主帅晋鄙都已伏诛,自然没人再敢违抗信陵君,皆俯首听令。于是信陵君下令军中凡父子同在者父亲可以回家;兄弟同在者兄长可以回家;家中只有一子者可以回家孝敬老人;身患疾病者可以告假回家养病。最后精选士兵八万向赵都邯郸进发。秦国大军正全力攻打邯郸,以为魏、楚等一定因惧秦而不敢前来相救。不想魏、楚两国大军在信陵君、春申君分别率领下突然杀到面前;平原君赵胜见两国大军来助,也出城与秦军决战,一举将秦国大军击溃,解了邯郸之围。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邯郸大捷后,信陵君知道自己盗取魏王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魏王一定非常恼怒,于是让将领们带着魏军返回了魏国,而自己与门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义举,把汤沐邑封赏给信陵君,信陵君从此一直留在赵国达十年之久。后秦国攻打魏国,在魏王相请下,离家十年之久的信陵君再度回到魏国执政。在信陵君的斡旋下再次组成五国联军,一举将秦军赶回函谷关内。秦王深惧信陵君之威望,再次成功使用反间计使魏王罢了信陵君之职。四年后信陵君郁郁而终。六国中最后一位能合纵抗秦的信陵君死后,便再也没有谁能阻止秦国统一全国的脚步。

成语“窃符救赵”就是来自于这个典故,这个成语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