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的咄咄怪事:养孙为子,亲父子变成了兄弟俩

过继是指收养同宗之子为后嗣,也指入养父之家为其后嗣。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实行以男性为中心的宗祧继承制度,是否有男性继承人,就成为一个家族“延续香火”的关键因素,这关系到祭祀祖先、传宗接代和继承家业。一般的无子家庭会想方设法通过过继、寻儿和招婿的形式选取宗祧继承人,其中过继继承最为常见。但是唐朝宫廷却出了一件怪事,

当朝皇帝因为喜欢孙子,竟然将其当做自己的养子,这样就让祖孙变成了“父子”,而血缘关系上的父子俩活生生变成了“兄弟”


这个在今天看来比较荒诞的事情,在当时似乎并未引起什么轰动,因为官方史书都是很平淡的记载了下来,也没有看到稗官野史的八卦。据《新唐书》记载,唐德宗李适(kuò)((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有十一个儿子,其中长子是唐顺宗李诵(就是当了26年太子,7个月皇帝,5个月太上皇的兄台)。次子是其弟李邈(唐代宗第二子、嫡长子)的儿子舒王李谊,收养侄子为子这个问题不大。劲爆的是第六子李謜,原本是李适长子李诵的儿子、也就是李适的孙子,新旧唐书记载大同小异:“德宗爱之,命为子”。这个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古代宗法制度这么讲究,怎么会差辈了?并且这可是直系的啊,跟武则天、杨玉环那类的事情可是不一样的!可惜李謜天不假寿,18岁就早逝了。《旧唐书》记载:(贞元)十五年十月薨,时年十八,废朝三日,赠文敬太子,所司备礼册命。其年十二月,葬于昭应,有陵无号。发引之日,百官送于通化门外,列位哭送。是日风雪寒甚,近岁未有。诏置陵署令丞。


无独有偶,史载德宗李适有个弟弟召王李偲,身世可疑,似乎也被他爷爷唐肃宗养孙为子了,因为《新唐书》既有李偲是肃宗之子也是代宗之子的记载,而肃宗是代宗的老爸啊!这是什么事?难道唐王朝有这样的传统?倒是日本天皇家族,把弟弟当养子的情况很多,难道他们也是学的我大唐的皇室家风?不解!

另外,网上有朋友说乾隆皇帝把他的第四字永珹过继给了乾隆的叔叔胤裪,所以怀疑永珹和乾隆皇帝成了同辈。此处可能误会了,因为很清楚,胤裪78岁时过世,他生前曾有六个儿子,但是都要么夭折要么未能活到成年,其五子弘昆(乾隆皇帝的堂兄弟)死时12岁,是以世子礼下葬的。乾隆皇帝是见胤裪没有了继承人,所以把永珹给他作为嗣孙,并令其戴孝百日。同时还命和亲王弘昼、皇五子永琪(小燕子的男朋友)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