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是宝宝自理能力“敏感期”,5个方法培养自理能力强的好宝宝

科学研究发现,2岁之后,宝宝的自理教育要做好,一定要使吃、睡、便日常起居都规律化。因为这几方面的自理和规律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表现,能促使宝宝体格发育健壮和大脑正常发育。

并且,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是相互促进的,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更为突出。因此作为爸妈应当根据宝宝的年龄特征,对宝宝一昼夜的各种活动和休息形式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准时交替,使宝宝有规律地生活。所以这个时应让宝宝逐步掌握生活自理力,增进生活中的独立性。可以说,凡事宝宝自己的事情,爸妈都应该放手让宝宝自己去练习:

1、教宝宝学会自己吃饭

培养宝宝用勺子自己吃饭,能将碗中食物完全吃掉,不必大人喂,也不是一件一步到位的事。所以,要慢慢地培养。自从宝宝可以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起,就要让他自己吃。此后可以渐渐地从减少喂的次数,逐渐到完全自己吃,要不断称赞宝宝吃得干净。

2、教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

教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于宝宝来说,学会任何一种新的本领都是一件复杂的事。成人要帮助孩子减轻掌握这些新技能的困难。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顺利地掌握构成技能的一个个动作。

3、教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

当宝宝对大小便,能用语言表达时,就要让他自己主动去坐便盆。但大人要注意观察宝宝想要排便时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掌握他排尿的间隔时间。从而适时提醒他去坐便盆,使他习惯用便盆。

4、教宝宝学会脱掉鞋帽

平时还要教宝宝学会脱掉鞋帽,比如,晚上睡觉时,爸妈要鼓励宝宝自己脱掉鞋子,自己摘了帽子,并放到原来固定的地方去。

5、教宝宝学会脱去上衣和裤子

训练宝宝的穿脱衣能力。开始,大人要将宝宝的扣子松开,让他自己脱下上衣。在学习脱去裤子时,先替他将裤子拉到膝部,由宝宝脱下。以后提醒宝宝自己先将裤子拉到膝盖处,再进一步脱下。每天睡前和洗澡之前都让宝宝自己脱衣服,并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