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逛博物馆觉得太无趣?那是因为缺少了“热认知”!

当下,不少父母都将带孩子逛博物馆作为一种游玩与学习知识兼具的手段,然而“没意思”、“无聊”这样的来自孩子的抱怨,却使得父母精心安排的出行丧失了原有的意义。

为什么孩子们会觉得无趣呢?一方面,可能是去的某个博物馆缺少热闹的、刺激性强、互动性强的展品与活动,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热认知”没有被激发。所谓“热认知”,是指学习伴随着动机、情感、情绪,全身心去学习,投入情感,带着强烈的动机,伴随着情绪的体验。

参观博物馆这样的主题活动,其实很适合激发孩子们的“热认知”。在我国教育改革名家、赫德学校中方总督学李振村先生看来,扩展孩子的眼界视野与学习的有趣好玩、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不相斥,但是如何预先介绍背景、设计任务、引导观摩,让孩子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迎接挑战带来的兴奋体验,这便对父母或老师提出了很高的教育要求。

目的地是博物馆

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宁波鄞州赫德实验学校组织了一个访问博物馆的主题活动,宁波赫德小学部三到五年级的孩子们来到由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设计的宁波地标之一 ——宁波博物馆。

此次博物馆学习之旅,为了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参观博物馆,提高他们搜集、观察、审美的能力,并且更真切地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宁波赫德的老师们做了很多的行前准备工作。从普利兹克建筑奖与 “瓦爿墙”的由来,到博物馆的展厅与展品设置,再到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孩子们在参观前便已兴致盎然,做了充分的准备。

特别是在展品说明方面,赫德老师们本着学科意识,做好了提前规划,让学生们分组去阅读各种有关实物的说明(这在国外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认识的可以现场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这便让识字生活化、情境化,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和孩子的识字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宁波博物馆

资料搜集

参观前几天,赫德老师们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了相关的博物馆知识,并鼓励他们自主查阅博物馆相关资料。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已经在课后热烈地议论开了。

“怎么能挖出那么多完好无损的陶器啊?”“这东西多易碎,个头那么大的罐子,动辙就几千年前的玩意儿,是怎么完整留存下来的呢?”“多么精妙的技艺!我们的祖先是如此聪慧,居然在几千年前就能把石头雕刻得这般栩栩如生。”......

热情的家长志愿者也主动进班,为孩子介绍博物馆相关知识。老师们挑选好此行各年级段的重点参观场馆,并制作了学习任务单。看着精美的学习单页,孩子们都非常期待到博物馆实地一游,解开上面的谜团。

参观欣赏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源。”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同学们怀揣着对历史的好奇与敬仰,开启了这段别样的博物馆学习之旅。在这里,他们将踏上一段寻宝之旅——根据任务单,在博物馆找到一件自己需要的宝贝,这份“需要”,不是拥有它,而只是去结一段缘,听听它的故事,看看它的模样……

刚走近博物馆,孩子们就被它那既古朴又时尚的建筑吸引,纷纷和这件庞大的艺术品合影留念,灿烂的笑容如同这5月的阳光。

走近东方神舟馆,这里有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有越人拓地三江的丰富遗存,有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有明州港城的奠基与发展。孩子们簇拥着讲解员仔细听,凝神看,一幅幅城市发展演变的画卷在孩子们眼前徐徐铺开,历史在这里变得鲜活。

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穿越时空,徜徉历史长河,时而驻足,屏息观看,若有所思;时而对着某件展品如获至宝,赞叹不已。

对照着老师们制作的任务单,孩子们在馆内细细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宝贝”,为它的故事而痴迷,为它的遭遇而感慨。有的孩子把它画进笔记本里,有的孩子将它记录进任务单里,还有的孩子将它装进心里……偌大一个博物馆,我们不要求孩子赏遍馆中所藏,只需找到心中的“唯一”。

孩子们在对照着老师制作的任务单一边交流、讨论,一边寻找馆中宝藏

走近阿拉老宁波馆,迎面扑来的熟悉场景让人恍若回到孩童时代。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阿拉老宁波是整个宁波的根和脉。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朴实凝重的老房子里流连;在灵秀生韵的古木镶嵌前驻足的时候,不知孩子们是否已经寻得了这令人魂牵梦萦的回家之路?

一件件泛着岁月光泽的器物,一片片泥迹斑斑的瓦砾,一段段老旧宝贵的文字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乡情,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也会远离家乡远离故土,相信今天的博物馆之行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日后离家的岁月中,他们便能凭着这份记忆依稀想起家乡的模样。

设计展示

回到学校后,孩子们将在博物馆找寻到的宝贝用心描摹了下来,配以文字介绍,制作成小卡片粘贴在墙上,与每一位同学分享。

参观博物馆就像读一本入门书籍,并不是要去记住所有的内容,也并不是期望通过一次参观就能了解到所有的内容。

借助“热认知”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能从参观中获得体验,了解感兴趣的东西,把最美好的感悟,融为自己内心精神的一部分,并在日后不经意地想起,这份收获才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