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唯一一个因才华被尊重的满族人

自从清兵入关,作为游牧民族的满族对于汉族来说他们就是蛮夷,是没有文化、不懂礼仪的代表。所以从内心深处汉人是看不起这些统治者的。但是事实满人的文化水平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半的文化名人,(当然这是和当时的汉族的文学家们的水平比较)。而这一个半,半个就是康熙,一个就是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在他的词作上面。他可以说是将宋朝已经几乎写绝的词,在清朝的时空里焕发了第二春。纳兰性德24岁时就将词作编选成集,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一系列悼念亡妻的《饮水词》,让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黄昏时分,音容在,人难寻,落雪催得寒梅开,心如灰烟,生机枯竭。一种爱到了极致的悲,让人无法形容。还有很多就不一一细说。

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七个字,道尽多少悲凉的尾巴。耀眼的舞台灯光,一时会觉得光彩绚丽,但是时间渐久,绚丽变成了刺眼,彼时的美好,却成了此时的厌恶。爱情何不是如此,初初时分,彼此保留几分,将美好共享。稍稍入境,柴米油盐,彼人他家,都是矛盾。那些细节却成了最后一击,美好不再,都是愁怨,可惜可叹。所以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欢笑。

纳兰之词,虽多直抒心意,但是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已经是千古的韵味。满清第一人词人,把我们现代人的分分合合一句写的无处遁形。爱相和,憎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