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权相之子,惊才绝艳,娇妻美妾相伴却31岁英年早逝

提起纳兰性德,你会想到些什么?

高贵的出身还是他孱弱的病体?

抑或是他著名词作中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不得不说,纳兰性德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是他惊世的才华。

他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从小锦衣玉食,成年后娇妻美妾相伴,自身又才华横溢,举世闻名。

他的一生,表面看来繁花似锦,实则内心矛盾纠结、惆怅悲凉。

他的人生经历,像一个谜,又像一本书,总让人不禁去探究和翻阅。


01

纳兰性德,字容若,又称纳兰容若,是叶赫那拉和爱新觉罗两个显赫家族联姻的后代,有着高贵的血统。

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孙女,父亲纳兰明珠在其出生时,位居四品高官。

可以说,纳兰性德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他聪颖早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纳兰明珠思想开明,不但精通汉语,还极力支持弘扬汉文化。

在家庭氛围熏陶下,纳兰性德举止娴雅。

10岁就能吟诗作赋,加上扎实的骑射功夫,曾在贵族子弟间名噪一时,有“神童”美誉。

17岁时,他入国子监读书。

期间,结识了许多享誉文坛的名公贤士。

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一向笃学儒家文化的纳兰性德,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更加痴迷。

认识到:

想要入仕,不能凭借八旗子弟的特权,更不能依仗父亲的权势;

要想真正出人头地,还得在传统的科举之路上赢得一席之地,同时,还能博得汉人士大夫的认同和尊重。

18岁时,纳兰性德参加了乡试,一举夺得举人身份,并取得来年参加京师会试的资格。

就在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场寒疾突然来袭,他病倒在床上,错过了这次考试。

眼看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他的心情如坠冰窟。

纳兰性德:权相之子,惊才绝艳,娇妻美妾相伴却31岁英年早逝

经过三年漫长的等待,他再次迎来了殿试的机会。

凭借出色的表现和过人的才华,他取得二甲七名的好成绩,赢得康熙帝青睐,在其身边出任御前侍卫之职。

一般人看来,出任这个职位,能经常近距离得见天颜,可称得上是光宗耀祖,前途无量。

可纳兰性德却经常一个人郁郁寡欢。

因为,出任御前侍卫,不是她的梦想。

他渴望谋一个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能远离朝堂党争,静心博览群书。

侍卫,是个武官职位,要经常随侍天子,充当贴身保镖,有时还要兼任随身秘书,必要时,还要为天子吟诗作赋、歌功颂德。

纳兰性德饱受汉文化浸染,骨子里是位清高的儒家知识分子,总觉得这个职位,让他失去了行动自由,玷污了他高贵的灵魂。

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也慢慢体悟出了什么叫做“高处不胜寒”。

尽管他始终怀揣梦想,但因慑服于皇权,无力挣脱现实,常暗自苦闷。

康熙经常外出巡视,他也必须一路跟着鞍前马后、紧张忙碌,没有一点自由时间。

他越来越厌倦这种生活,经常为不能和好友在一起见面交流、吟诗填词而深感遗憾。

30岁时,纳兰性德随扈康熙首次南巡。

由于行程繁忙、身体有些不适,饱览江南美景之余又让他对故友分外想念。他在《临江仙·寄严荪友》中写道: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这首词作的基调充满了伤感和思念。一句“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表明了他内心无限的孤独和落寞。

是啊,除了心意相通的知己好友外,纳兰性德那不可向人言说的心事有谁知?


02

纳兰性德短短人生中,对爱情极为执着。

也许是他令人艳羡的人生拥有太多,上天也嫉妒,总在他品尝甜美爱情之果时,又毫无预兆地猛然夺走,使他的情路异常坎坷。

纳兰性德的初恋,是其表妹舒穆禄雪梅。

雪梅14岁时,遭遇家庭变故,父母双亡,得舅舅明珠怜惜,将其接到府中长住。

两人青梅竹马,日久生情。

就在他们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中,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之时,表妹却被选为秀女。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奈何纵算深爱,也将失去,他只能把这份感情深埋于心底。

考中进士后,纳兰性德随即迎娶两广总督之女卢氏。

卢氏端庄美丽、温柔贤淑。婚后,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纳兰性德:权相之子,惊才绝艳,娇妻美妾相伴却31岁英年早逝

他的苦闷惆怅被卢氏看在眼里,而卢氏也经常出言宽慰。

卢氏不仅是纳兰性德的精神伴侣,还是他事业上的“贤内助”。

据说,由纳兰性德编纂的《通志堂经解》,就是在卢氏的帮助下完成的。

纳兰性德经常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上苍,能在失去表妹之后,娶到如此完美的妻子。

然而,造化弄人。不久后,卢氏因难产而香消玉殒。

卢氏的病逝给纳兰性德带来催肝裂胆的痛楚,让他从幸福的云端一下跌落到绝望的谷底。

面对知情解意的伴侣骤然消逝,他满怀愁苦无法自遣,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首悼亡词《青山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词,句句渗透着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思念,也衬托着他凄凉酸楚的心境。

此后多年,他一直沉浸于爱妻仙逝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写下了大量悼亡词,借此追思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30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兰性德和红颜知己沈宛相知相惜。

此时,妻子卢氏已去世多年,身边虽有续妻官氏和侧室颜氏相伴,但内心的失落和空白却无人填补。

他太需要一个温柔的港湾来停靠那颗疲惫的心。

沈宛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抹亮色、最后一线希望。

他曾说过:“沦落之余,方预葬身柔乡,不知能否如愿呢?”

可见,他对沈宛在情感上给予很高的期望。

沈宛出身风尘,尽管纳兰性德多次苦求父亲,允许自己给予沈宛名分,但明珠态度坚决,始终不肯。

沈宛不愿看到爱人在自己和相府之间艰难地选择、无奈地纠结,决意忍痛离去。

见沈宛决心已定,纳兰性德最终选择了理解和放手。

分别时,纳兰性德写了一首《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就这样,沈宛带着满身伤痕回到了江南。

离开时,她已怀有身孕。

过慧易夭,情深不寿。

几个月后,纳兰性德再次缠绵病榻,终因不治,于妻子卢氏忌日当天溘然长逝。


03

纳兰性德除了对爱情十分看重外,对友情也极为执着。

在交友方面,他秉承“皆一时之才俊,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的原则。

纳兰性德交友,不重门第、不看出身、不论年龄、不论功名,只要对方有才气,只要志趣相投,是同道中人,他都可与之成为莫逆和知己。

19岁的纳兰性德和朱彝尊相见时,对方已45岁,比他整整大26岁。

但两人因词结缘、以文交心,结成了忘年交。

22岁时,见到来府中任家庭教师的江南名士顾贞观。

当时,顾贞观40岁。

两人在家庭出身、社会身份和年龄上都有着巨大差异,但他们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纳兰性德不仅对待朋友十分真诚,而且还颇有侠义豪迈之风。

他应顾贞观所求,答应营救流放边远之地的吴兆骞。

为了信守诺言,他出钱出力,并在康熙面前大力争取,终于将吴兆骞救了回来。

除此之外,他还和严绳孙、陈维崧、姜宸英等名士都是好朋友。

他从来不小瞧任何一个朋友,很敬重朋友的人品和才华。

纳兰性德经常在他所居住的渌水亭邀请名人雅诗、吟诗作赋、畅谈人生。

正是纳兰性德对待朋友的至情至性,使得一大批名人志士争相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纳兰性德:权相之子,惊才绝艳,娇妻美妾相伴却31岁英年早逝

朋友能长相厮守,自然高兴,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生离死别是人生不可避免之事。

面对挚友们的离散,纳兰性德那颗原本脆弱不堪的心,经常一次次受到打击和伤害。

当他得知好友吴兆骞病逝的消息时,含泪提笔,一首《祭吴汉槎文》一挥而就:

自我昔年, 邂逅梁溪。子有死友,非此而谁。

《金缕》一章,声与泣随。我誓返子,实由此词。

人间最苦是情种。

可能,只有纳兰性德在创作时,才可以借词稍作宽慰、暂排苦思;

可能,像他这样落拓不羁的性格,本不应生在豪门,这是他的不幸。

纳兰性德虽然英年早逝,但著作颇丰。

仅留存下来的词作就有700余首,编辑成册的有349首,被统称为《纳兰词》。

他的词作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情感、友谊、家庭、边塞及杂感等方面。

纳兰性德诗词上的造诣在清朝无人能及。

他的词风清新隽丽、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遗风。

梁启超曾极其崇拜地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也曾评价纳兰性德的词风:“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结尾

纳兰性德一生情根深种, 爱迎风洒泪,对月伤情。

他虽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对权势嗤之以鼻;

他虽身处上流社会,却总是极力躲避;

他渴望能有知情解意的知己常伴在侧,岂料却落得独自怀想;

他向往自由,却身陷樊笼,被无形的枷锁捆绑。

这一切也许正是他忧郁、苦闷的原因所在。

他就像一只折翼的苍鹰,无法翱翔于蔚蓝的天际,只能无奈凄楚地伫立在峭崖之上,啁啁而鸣。

一生挣扎于富贵与自由,家族与爱情之间的纳兰性德,虽然匆忙走完了短暂的人生旅途,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哀叹和惋惜,但在人们心中,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燕子做窝,80后宝妈,愿与你一起品尝人情冷暖,看遍世间百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