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征善战的唐朝战神薛仁贵,为何兵败吐蕃,此人是罪魁祸首

薛仁贵是唐初的一员战将,智勇双全,因战功赫赫被封为战神。一生大战小战无数,就败了一次给吐蕃,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遗憾。本来那次战斗时可以得到胜利的,但是因为那个人不服薛仁贵的军令导致战争大败吐蕃,这是怎么回事?

薛仁贵雕像

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命令薛仁贵去西部,抗击吐蕃的侵犯。任命薛仁贵为主帅,郭待封为副帅,郭待封此时很受高宗李治的宠爱。薛仁贵带领大军出发了,当走到吐蕃境内,大非川(现在青海境内)附近的时候。薛仁贵准备进攻大非川附近的乌海,薛仁贵到乌海刺探军情时。发现了一个不好的事情,乌海这个地方有冒毒气。薛仁贵觉得必须速战速决,否则迟则生变。于是他马上回大非川,利用大非川是个平地。迅速做出部署,他在大非川布置了两道栅栏、构建工事并用了1万人留守保护辎重粮草。然后自己率领剩下的部队,一路直奔乌海。到了乌海的河口的时候,就发现了吐蕃一股部队。于是薛仁贵带领军队发起猛攻,经过一番激战,拿下了他们。史书记载,斩获数万,并得到了很多牛羊。但是吐蕃那边知道了薛仁贵的突袭,于是动用了40万军队来解救乌海,薛仁贵马上收拾战场退回附近的乌海城内坚守待援。

薛仁贵雕像

这时他的副帅郭待封自恃自己是名将郭孝恪之后,加上高宗李治的宠爱。不把薛仁贵放在眼里,擅自改动战略部署。自己调动1万守军和辎重粮食缓缓的朝乌海走去,不幸被赶来的解救乌海的吐蕃军队遇上。于是吐蕃发起猛攻,郭待封抵挡不住。率领残兵突围而走,辎重粮食都落在了吐蕃军队手里。薛仁贵接到消息后,后勤被劫,崩溃至极,于是向吐蕃军队投降了。


薛仁贵雕像

如果郭待封服从薛仁贵的军令,在大非川以坚固的工事作为死守,待援军到来。这场战斗不会以失败告终,如果你是唐高宗李治,你会怎么处治薛仁贵和郭待封呢?欢迎您的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