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昆仑奴”来自哪里?是什么人?

唐人的墓中出土了黑人陶俑,他们被唐人称为昆仑奴

早在盛唐时期,当人们走在繁华的长安大街上,享受着市井的喧闹,瞻仰着来往人群的面容与举止。迎面走来一个身材矮小、头发卷曲、面庞扁平、鼻宽嘴厚的黑人,这便是“昆仑奴”。

这种黑人昆仑奴,只有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可以享用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而开放的唐朝,它同很多国家在外交、文化、人员等方面都有往来和交流。“昆仑”是人们对东南亚及南亚群岛的一种广泛的称法,那些被作为年贡送往京城长安,或是作为奴仆被掠卖到中国,或跟随东南亚、南亚使节来到中国后被遗留的黑人大多是从那里乘船来到大陆的。而黑人又多被唐人买为奴隶,所以人们便称他们为“昆仑奴”。“昆仑”在中国便逐渐成为一个形容黑人的专有名词。

也有说法认为是由于古人发音的不准确,误将别的词发音成“昆仑”,才有了“昆仑奴”的称呼。这种看法遭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

当年,这些外国人都抢着来中国当牛做马

虽然从古就有写昆仑奴的传奇小说《昆仑奴》、京制传闻《盗红绡》,可是直至今天,人们还是会为当时黑人兀立在一群黑头发、黑眼睛的黄人当中的情景感到惊异。我们不禁要问,他们们究竟来自何方?“昆仑奴”不可避兔地同“昆仑”联系在一起的“昆仑奴”来自“昆仑”。而“昆仑”又是哪里呢?前面已提及到“昆仑”是对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岛屿的一种称呼,这种说法已经越来越普遍,只是有说“昆仑”来自马来,有说“昆仑”来自越南,有说“昆仑”来自缅甸。

昆仑奴的出现代表着古代中国存在使用黑人奴隶的权力

在这些说法之前,有人认为“昆仑奴”来自非洲。然而,它却遭到了后世学者的否定,因为同是黑人的“昆仑奴"与非洲人是有体型上的区别的,他们是尼格里托人,又叫“矮黑人”。一直到现在,马来半岛以南的诸多岛屿上仍旧散居着这些类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种族。

生活在非洲大陆的黑人们不善水性、攀爬山岩,而文学史料中记载的昆仑奴却通晓这些技巧。于是,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唐初时期的黑人不可能来自遥远的非洲,而应该是从这片东南亚群岛而来。

昆仑奴训狮镜

对于“昆仑奴”的疑惑在我们津津乐道的同时也不断地纠缠着我们,甚至有人怀疑“昆仑奴”的真实存在,却始终没有个确定的说法。到底出现在盛唐时期的“昆仑奴”,存在的真实性、社会地位、发挥了哪些作用还有待专家、学者及后人深入挖掘、研究。使之展现“昆仑奴”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