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90岁母亲的生命赛跑|成音的退休生活

妈手术了,身体康复着;

妈住院的7天时间,

对于我们来说一晃而过,

可是对妈来说却是漫长的,

我有些感受要讲给你听。

妈手术了,7月26号,装上了起搏器;8月1号出院回家,这些日在家调养,一切都在慢慢的恢复中,挺好。谢谢大家的惦记和关心。

我再把话扯回来,有些感受有必要和大伙说道说道。

第一:“重大疾病的选择”对于我们每个家庭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那天晚上在急诊抢救室,医生的那句话“你把病人带走,出了问题我们不负任何责任”,语气和缓但冷冰冰,我被吓到。

犹豫再三最终在就诊手册上郑重地签了字,把妈从环境嘈杂没地躺没地坐的急诊室带回家,那一晚,妈在自己的床上安安稳稳凉凉快快地睡了一宿,我觉得当时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但快九十岁的老妈到底该不该手术装起搏器,当时真的拿不定主意,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选择?

难点在于这种选择关乎到一个人的“生与死”,活下来的生命质量,对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的影响,而这些又取决于对医院、医生、治疗手段、方案、器械和药物等的选择。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张新庆教授曾经就这个话题做过一项调查研究: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对医学并不了解,手术技术、医生不同的观点、现实中不同人的结果,再加上家庭经济、情感、心里因素等诸多原因,使得“选择”显得那么艰难、复杂。

老妈最终选择手术安装起搏器坦率地说是医生帮助我们做的选择,下的决心。

26号,我把老妈所作的心电图、浩特检查、心动彩超一股脑地交给心内科的郭继鸿大夫。

不用说了,检测结果我看了,赶紧手术。”郭大夫并不看我,但语气坚决果断不容置疑,我还是犹犹豫豫吞吞吞吐吐:“她的感觉好像没有那么严重?”

“你相信科学还是相信感觉?看这检测,心跳都停了,线都是直的。这么大年纪,有时候感觉是滞后地!”

“那我们再商量一下?”

“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是救命。必须做,赶紧做。这都停跳了,还犹豫什么?”

“我有点怕。”妈弱弱地说。

“没什么怕的老人家,这不是什么大手术,很成熟,20——30分钟就完成。”

“全麻,怕老人家接受不了,危险。”我补充道。

“你从哪里听来的?这是局麻!这是保命,懂吗?”

“老人家快90了?”

“我们做过100岁的,马上手术。”

显然,医生从医学角度比我们更懂得现在手术的及时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选择了相信医生。医生帮助我们做出了选择。目前看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第二点感受:体制、责任与爱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医疗改革究竟怎么样?大家有目共睹。

看病难,难看病,找好医生难,吃好药放心药难,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积极锻炼,其中难免也有不敢和害怕生病的因素。

我不是得便宜卖乖。国家对打过天下的老一辈格外关照,医药费全额报销,看病有专门的干部门诊,住院有专门的干部病房,要是这些福利待遇能普惠于没有机会打天下而是积极参与建设国家的我们,那该多好呀!

责任,医生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与利益无关。

爱心,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做善良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妈在看病期间,遇到了不少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医生护士,我们并不认识,也没有找任何关系,一切都因为责任心和爱心使然。

妈要做豪特检查,24小时监测心脏的跳动情况,心电图室的医生查看记录,那一周全都排满了病人,也就是说老妈必须要等七天以后才可以背上豪特。

2位女医生很是为难,也一个劲地表示歉意:

“实在没有病床,你若在早来20分钟,那张刚刚空出的病床一定给你们留下。这样你留下手机,我们随时联系你”。

当天下午我在协和东院急诊抢救室的时候手机响了,心电图室女医生说:

“有约好的人不来了,我们给你加一个,明一早就来吧,第一个就给老太太做”。

这个浩特检测结果非常及时重要。

内分泌科的吴静大夫看了浩特结果快速写个条子“现在、赶紧去找心内科郭继鸿大夫”。

一屋子的人围着两鬓斑白的郭大夫,他处理完手头的病人立即转向了我们……

还有,当决定手术的时候,年轻的医生们护士们一路小跑互相传递着必要的手续,专业快速地做着一切手术前的准备。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体会,当你生病特别需要就诊的时候,最最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医生主动温暖的关怀了。

求人,常常让我陷入尴尬难言的境地,我不愿意求人,深深知道每个人都有着不容易,何必再给别人找麻烦呢?

可如今的社会没有关系似乎寸步难行,从老妈病的那天起,找关系求人深深地压痛着我。

可后来的一切,医生们的所作所为,实实在在是在帮助我们抢救生命。我突然感受到医院的“绿色通道”,那感觉,真好!

在救治老妈的那些日子,感受不仅仅是这些,方方面面挺多的,就先说着两点吧。

妈住了7天医院,7天,对于我们来讲不过一晃而过,短暂的不能再短暂了,但这个日子对于心动过缓、89岁的老妈实在是太漫长了,对于93岁的老爸孤独的7天实在是太漫长了。

那天妈一走进家门,直接就奔向了老爸,老爸也张开双臂迎接着多日不见的老妈。

白发对白发,苍老对苍老,四目对视了良久,妈说:“我又回来啦,挨了一刀……在医院待不住哇,我和他们说‘我还有一个93岁的老头儿自己在家呢’……”

爸不停地用家乡话“嗯呐嗯呐”的答应着,表示妈所有的伤痛、委屈、恐惧、担心他全都知道,全都理解。实际,耳背的老爸估计什么也没有听清。

爸把老妈扶到沙发上坐下安抚着她:

“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过些日子就该是我们结婚72周年了。从今以后咱们就一样了,都装了起搏器。”

妈说:“是啊。我们好好过,好好活着,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