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关注血糖变化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关注血糖变化

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口渴和口感、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症状)、疲倦和视力模糊。但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有症状或者根本没有症状。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者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早亡,对健康危害严重。糖尿病的诊断必须依靠血糖测定

有以下情况之一,可诊断为糖尿病:

有糖尿病症状者,同时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200mg/dl)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可导致早死、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等严重后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则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病情的最重要目的。

1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控制在24以下;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限制摄入高能量饮食,禁止含糖饮料,限制红肉摄入,多吃植物性食物;限制饮酒;每天食盐量少于6克,合并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妊娠期糖尿病要注意补充叶酸以防止新生儿缺陷。

2

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运动时要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免引起低血糖;运动前后要做预备活动和整理活动。适宜的运动项目主要有:慢跑、快走、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需要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者: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伴妊娠;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合并感染、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应激状态和严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以及活动性肝病等。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定期接受社区医师的随访和体检。

4

自我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学会血糖自我监测,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

1.使用血糖仪自我测量血糖步骤

(1)将指尖充分洗净并擦干,用仪器自带的取血笔快速刺入手指;

(2)将指尖的血滴(约黄豆大)滴在试纸上,将有血滴的试纸放在仪器中,按动读数按钮(有些仪器自动读数);

(3)读取屏幕显示数值;

(4)每次用完之后需要将一起擦拭干净。

2.血糖自我监测注意事项

(1)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每日监测血糖1~4次。

(2)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3)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4)生病或血糖>20mmol/L(360mg/d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

(5)监测时间:每餐前、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6)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1~2天。

(7)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8)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在测定血糖水平时,要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监测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可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服务:即社区常住居民中,无论是户籍还是非户籍居民,年龄在35岁以上(包括35岁)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可以享受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及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