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李凤垒:县医院院长要有3个“考虑”

第一考虑群众,第二考虑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第三考虑县医院,次序不能颠倒。只有这样,才能合作共赢,不亏损。

记者|宋攀

来源|中国县域卫生

近日,在“第五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医联体建设大会”上,河南省医院协会县级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凤垒,就“市县医院之最”话题接受了《中国县域卫生》、医联体在线专访。

河南省医院协会县级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凤垒

以下为采访实录:

谈发展瓶颈:管办分开 人才培养 医保支付

记者:如今,县级医院发展面临哪些瓶颈问题?

李凤垒:关键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如说,如果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政策落实好了,人才培养等问题都容易解决了。此外,医保支付也是核心问题之一。医保资金是有限的。县医院发展快了以后,会给医保带来压力,甚至发生医保没钱支付医院的情况。这反过来会限制医院发展。

谈发展观:县级医院要主动创新、合作共赢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县级医院应如何奋起?

李凤垒:主动创新、合作共赢,这是基调,特别是在财政投入不足的地区,县级医院院长必须主动落实各项医改政策,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开发领导层,主动推动分级诊疗工作。不能被动,一被动就发展不起来。

具体对于一把手来说,县级医院院长要有三个考虑:

首先,要考虑群众,如何把群众的病看好,如何让群众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这是基本立足点。其次,要考虑基层,推行分级诊疗要考虑村和乡两级医疗机构如何发展,只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让医共体关系更加紧密;第三,考虑自己医院。

只有按此顺序,医院才能发展,才能合作共赢。否则,如果只考虑自己,群众不会来你这儿看病,基层乡镇卫生院也不会给县医院转病人。

谈能力提升:县级医院不是中转站而是主战场

记者:提升县医院水平,优质资源下沉是手段。您认为,这一手段的关键点是?

李凤垒:县级医院能否建好是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同样的手术、同样的病,省市级医疗费用高出县级1~5倍。如果县级医院建好了,就可以解决“大病不出县”的问题,医疗费用也就随之降低了,可以节省医保资金、降低患者相关医疗费用,让政府获益、群众受益。因此,急危重症、一般大病要在县医院解决;解决不了的,上面的优质资源要下沉。县级医院是急危重症主战场,而不是中转站。这个观念必须树立。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国家应该严格控制大医院规模。规模一限制住,没有那么多床位,就会倒逼患者、人才全方位的资源下沉。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下沉的优质资源,基层接不住。比如说,一个专家到位了,但县级医院的麻醉不行、病理不行、设备不行。

除了限制规模,还要限制病种。对于省、市、县不同级别医院看病的病种,国家可以给予指导意见,比如,严格规定大医院收治的病种,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杂症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诊治。

记者:医共体相关文件中,让县级医院为龙头辐射乡镇,您怎么看?

李凤垒:省、市级医院主要还是和县级医院进行协作帮扶,直接让省市里的优秀专家长期住在乡镇卫生院,不太现实。而县级医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长期下乡扶持,毕竟在一个县里。所以,让小病不出村,必须发挥县医院作用。

对上接得住、对下扶得起,能力建设上,县级医院人才、设备必须发展成为三级医院。收费方面,为减轻群众负担,可以仍按县级医院价格来收。

精选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