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姚启圣痛打总管太监,实际上,此事发生在雍正时期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康熙皇帝出巡关外与蒙古各部会盟,在盛京看望了病重的周培公。在周培公的极力推荐下得识了姚启圣,康熙派出的总管太监去召他前来。可是太监仗势欺人,硬生生受了姚启圣一顿大板。其实,这出戏在历史上是真事,但却是发生在雍正朝。

当然,主人公也并非是姚启圣,而是甘肃人孙诏成。孙诏成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其后被选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按说能入翰林院,未来的仕途也必定差不了。可是孙诏成其人为人太过正直,与京城官场格格不入,后被外放直隶做了知县。

在知县任上,孙诏成干的比京城中顺当,几年下来积累了良好的官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要到盛京去祭祖,圣驾刚好要路过孙诏成的县境。于是,雍正便在当地的行宫住下来休息。

圣驾一到,地方官自然是要忙着接驾,可在直隶总督等一干地方大员的面前,小小的七品知县只有打杂的份,根本没机会面圣。当时,直隶境内连降大雪,雍正行宫外面的雪足有七八寸厚,因此扫雪便成了太监的当务之急。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呢。

这些太监依仗自己是皇帝身边的人,刚到地方就找各种由头大肆索贿,孙诏成是个清廉之人,哪来的闲钱孝敬这些贪得无厌之人。因此就没有满足这些太监,如此一来,太监们就想找机会整治孙诏成。这不,天降大雪,刚好借着这个茬儿让知县扫雪去。

尽管孙诏成知道这是太监们故意在刁难他,可这也是差事,他不敢违抗,一大早就带着十几个衙役到行宫外面扫雪。太监们站在一旁讥笑孙诏成,孙诏成却坦然回答说:“县官为天子扫雪,岂能算是受辱呢?”太监们见孙诏成态度谦和,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顿时恼羞成怒,几个人上前想要群殴孙诏成。

本来就有一肚子火,如今见太监们如此嚣张,他命令衙役们把为首的几个太监绑了起来,然后按倒在地狠狠地打了几十大板,口中还大声地说:“大清有制度,虽是皇上身边近侍,却不能指使朝廷命官,如今你们违反禁止,本官要按律惩治。”

正在太监受刑时,直隶总督和地方大员都来到行宫前等待雍正帝的召见。当他们看到这一幕时,个个吓出一身冷汗,生怕孙诏成连累了自己。于是便将此事上报雍正帝,纷纷说自己管教不严,导致孙诏成如此目无君上,请求皇上严惩。

雍正看到奏章后欣然一笑说:“此知县好大胆,连朕身边的人都敢打?如此官员,想必不是阿谀奉承之辈,朕要简拔重用。”说完雍正帝便依法严惩了肇事的太监,然后亲自召见了孙诏成,给予褒奖。正是因为这次痛打太监让孙诏成一举成名,此后他官运亨通,不久便升为了扬州知府。

三年后,由于在知府任上勤勉能干,孙诏成又被提升为两淮盐运使。别看这个官品不高不过是个三品,可是这个官职却是大清朝最肥的缺,非皇帝钦点不能出任。雍正看重的就是孙诏成为官清廉且有常人不具备的胆识,让他管理两淮的盐务。

果不其然,孙诏成上任短短几个月,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盐政弊端被一一清除。而他依然保持这廉洁勤政,竭尽所能让老百姓能吃上相对便宜的盐。若非他早早地病逝,像他这样的能员干吏必定能得到雍正的提拔,位居封疆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