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哪个皇帝不听劝?

用户2749133335743


中国历史上不听劝的皇帝有很多,有些大事上不听劝,有些小事上上不听劝,但凡听劝的都会被冠以虚心纳谏的美名,比如唐太宗,不听劝的要么声名狼藉,要么国破家亡,说几个比较典型的吧:

一、项羽。西楚霸王项羽严格意义上不能算皇帝,但司马迁的史记是把他作为皇帝对待的,而且项羽的不听劝也是非常出名。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而项羽一方面骄傲自大,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区区刘邦不足为患,一方面认为酒宴杀人不是大丈夫所为,遂放过刘邦,最终几年后被刘邦所败。

二、苻坚。说苻坚很多人不知道,但淝水之战大部分人都知道。说苻坚,不得不说王猛,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51岁去世,临终前告诫皇帝苻坚,前秦内部不稳,切勿进攻东晋,苻坚表面采纳,其实不以为意。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伐晋,苻坚在君臣认识不一的情况下,调集九十多万兵力,陆续向东晋进发,东晋谢安趁前秦大军尚未完成集结之际,主动在淝水决战。交战前,苻坚急于求胜,在未经核实敌情,不明东晋意图的情况下,不听部将的劝阻,盲目同意退军决战。中了东晋的圈套,一退而不可收拾,导致淝水惨败。不仅前锋统帅苻融被杀,苻坚自己也被流矢射中,落荒而逃。

三、明英宗。土木之变中的明英宗也是个不听劝的典型。当时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王振大权独揽,广植私党。当时蒙古瓦剌进攻明朝,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最后大军在土木堡被围, 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明英宗自己也成了俘虏。


90后侍郎


关于那个皇帝不听劝问题,很难回答,劝是中性的,不分正邪之劝。好的建言是劝,坏的点子也是劝。阁下让回答哪种劝?听不听劝,不是衡量皇帝好坏的标准。关键是劝皇帝的是什么?是好主意利国利民的规劝,皇帝不采纳,是皇帝之过。如果劝皇帝从恶,不听其劝,则是有道明君!5000年文化中,不乏从谏如流的明君,也不缺昏聩的昏君。大凡有作为的皇帝,大都身边围绕一大批直言忠谏之臣,如唐太宗之于魏征,朱元璋之于群臣。不信忠言的也很多,如比干刮腹等。能劝皇帝者,形形色色,好坏都有,各怀各志,不仅有好坏主意,也有局部与全局之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以听不听劝论皇帝。否则,是一笔糊涂帐。让答题者糊涂,更让观众糊涂。





左说春秋


太多了!从始皇帝到宣统两千多年历史中我觉得所有的亡国之君都是不听劝的。

最近在看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另称:大航海),虽然第一男主角是郑和,但是演的是郑和从小到老的那一段故事,当然少不了朱允炆的削藩,朱棣的“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前,其太子朱标就已经因病去世了,朱元璋那是爱子心切呀,说是为了防止其他儿子为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就册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来顺理成章的继位,改年号为“建文”。


明惠宗朱允炆

其实我们知道,太祖朱元璋一开始就错了,为何?因为他实行了历史已经证明是错的藩王分封制。但是可能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儿孙的,所以直到去世也没有真正剥夺儿子们的兵权。也是因为藩王们做的够低调,没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拿到实实在在的把柄。

明太祖朱元璋

这也是建文的错误之处了,他皇爷爷在世时都没有真正削藩,而他刚刚登基,皇位还没做热乎呢,就听信当时的兵部尚书齐泰之言开始削藩,虽然方孝儒也赞成削藩,但是他的意见是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结果建文帝就从实力较弱的王爷下手,而没有从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下手,而且有好多次建文都可以杀了朱棣,但是都没忍心,作为帝王心慈手软这是最大的缺点。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各个藩王人人自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起兵对抗。失败了,反正都是一死。如果成功了,还能建立天大宏图伟业!就这样,燕王朱棣率先起兵,打着靖难旗号,清君侧诛奸臣。历时四年多,终于成功打下当时首都奉天(现在的南京),在太祖庙前登基,改年号“永乐”。

明成祖朱棣

我是万里河山,喜欢历史地理,若您也有相同兴趣,欢迎评论讨论,分享出您的高见,大家一起进步。若您喜欢,不妨点个赞或加个关注,不胜感激。


万里河山2017


中国历史上有皇帝500个左右,有明君,有昏君,我就讲讲比较昏倒无能的汉废帝刘贺。

他是西汉第九任皇帝,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才27天。他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废。如他不听大臣劝调戏皇太后、为了皇太后笑就学商纣王“烽火戏诸侯”误国误民,荒淫无度来制造事端、调戏良家妇女等。在朝廷上不听大臣劝,不理朝政大小事情,就一直玩,乱封官。在为短短27日,做了1127件荒唐事,然而事实这是霍光的托词,事实上刘贺继位后急于提拔自己的下属,而忽视了朝中重臣,得罪人以霍光为首的上层阶级而被大将军突然霍光发动政变,与大臣奏请皇太后的下诏,于8月14日废黜了刘贺,并亲自送他回昌邑,保留王号“昌邑王”。


所以自己没实权不听劝大臣的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臣废黜的第一个皇帝。


南粤文化


皇帝乃一国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的,他来点小任性,或者故意斗斗气,甚至明知不对而故意为之,都是很正常滴!

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的时候,史官和百姓都只会(也只敢)对皇帝歌功颂德,所以皇帝即使有那么一些小任性也就无人在意了,甚至美其名曰“个性”“轶事”!

但是,到了朝代更迭,国家危亡之时,皇帝身上的这些缺点就暴露无遗了!所有的锅必须他这个老大来背!

这样看来,末代皇帝是问题最多的了!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三国时期蜀国后主刘禅,亲近宦官,远离忠良,导致蜀国灭亡!被司马昭囚禁之后,甚至发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心声!

还有隋炀帝杨广,宋钦宗赵恒等等,基本都是亡国之君,不听忠言,亲近小人,最后都留下了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