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套路,真诚为你解密保险“现金价值”

在保险公司的服务大厅,我们有时能看到以下场景:

客户:您好!我想要退保,一个月前刚买的保单,交了1万保费。

客服:先生稍等,您的这张保单已经过了犹豫期,如果退保,我们将在扣除手续费和其他费用后,退还您保单的现金价值,一共1360元。

客户:你们搞错了吧!我交了1万保费,就给退1千多?

客服:先生没有错,我们是根据公司规定的,先生请问您还要退么?

客户:保险公司,一群骗子!

为什么一张保单现金价值会大幅低于保费?

1、均衡保费

众安在线推出的网红保险-尊享e生百万住院医疗在网络上大火了一把。只需3百多就有有300万的保障,算算比传统保险划算多了!但不知道小伙伴有没有关注到,同样投保这款产品,今年的保费是不是比去年的要更贵呢?

根据精算数据,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罹患重大疾病或者死亡的风险概率将越来越大,意味着保险公司付出的保障成本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逐年上升。尊享e生百万住院医疗显然是根据年龄核算保费,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自然费率法。自然费率法在很多一年期的健康险、医疗险中常见,如但是若采用这种方法来给长期健康险或者寿险计算保费,就存在一些问题。

不像短期险种,长期险种的保障期间很长,若采用自然费率法,客户需要多少年的保障就缴多少的保费,缴费期拉的太长。可能客户在保单的前中期还在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但到了保单的后半段,客户已经退休,还要继续承担越来越高的保费,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家庭财富生命周期理论,在年轻至退休前这一时段是我们收入持续增长的时候,而退休后我们的收入会急剧下降,所以需在年富力强时就将退休后的保费缴纳完毕更符合大多数家庭的财务情况。

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于长期的保险如寿险、重疾险大多数保险公司采用均衡保费法来核定保费。将投保人需要交纳的全部保费在一定交费期(如20年)内均摊,这样客户只需在一个固定的时期内每年缴纳固定一个金额的保费,缴费完成后就一劳永逸了。这样在客户年轻时,死亡和罹患重疾的概率低,交纳的保费比实际需要的多;而当被保险人年老时,死亡和罹患重疾概率增加,若客户当期交纳的保费不足以支付当期的风险成本(或者保险费干脆已经交完了),不足的部分由被保险人年轻时多交的保费予以弥补。而现金价值就是来自于这一部分多交的保费,每年滚存累积生息,相当于投保人在保险公司的一种变相储蓄。

根据题主说法,我的保单头几年应该保障成本很低(因为年轻),但我看保单上的现金价值为什么还是那么少?

2、一张保单的成本

保障成本是一张保单的核心成本,但一张保单不是只有保障成本,我们看一张保单的保费构成:

保费构成=保障成本+运营成本+营销成本+责任准备金+公司利润

保障成本:保险公司依靠精算数据测算出整个人群的风险概率,再通过保单将风险平均分摊在每一个购买保单的人身上,这样每个人在所承担的成本就会很低。

运营成本:人员工资、佣金、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等

营销成本:广告费、推广费用等

责任准备金:类似银行的储蓄准备金,保险责任准备金根据相关法规必须将一定比例的保费存在一个特定账户中以支付未来可能发生的赔付。

可以看到一张保单中除了保障成本外还有很多成本项目,保险公司在扣除上述成本和责任准备金后,剩下的“剩余价值”就会会进入保险公司的累计生息账户,成为保单的“现金价值”。如果保险公司将上述平均分摊在每一年的保费中,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保险的前几年就退保,那么公司就会承担过多的成本导致亏损。因此大部分保险公司将成本集中在保单前几年的保费中分担,以降低退保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而自然这几年保单的现金价值也就很低。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如果购买了这类长期险种,若选择退保自己将承担大部分的保单成本。这就需要我们选择这一类保险时,一定要谨慎,因为一旦过了犹豫期,退保将给您带来很大损失。在保单的中后期随着被保险人累积缴纳的保费增多,再加上前期现金价值的利息滚存,保单的现金价值会逐渐增加,甚至逐步超过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