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独有的“立业之本”,是其他行业不可代替的重要功能,保险金融属性的发挥必须以保障属性的实现为前提。”在8月18日举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保险业要始终坚持“保险”首先应该“姓保”,处处体现保险业“扶危济困、雪中送炭”的宗旨,以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提升社会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发展绝不能“跑偏”。
项俊波指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建设现代保险强国的关键时期,保险业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妥善处理保险业快速发展和所带来的问题、保障属性和金融属性、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放开前端”与“管住后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护股东权益的六大关系,把保险事业持之以恒地推向前进。
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从1.6万亿元增长到2.4万亿元,行业利润从441亿元增长到2824亿元,保险业总资产从7.4万亿元增加到12.4万亿元。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17.5%、20%、37.3%,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一个亮点。与此同时,我国保险市场规模也在这三年来连续超过德国、法国、英国,从全球第6跃居第3位。2016年上半年保费收入达1.9万亿元,全年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但是,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关于保险行业的发展,项俊波表示,要不忘初心,突出主业,提升风险保障型业务发展能力,优化保险供给结构,主动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要提高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水平,努力做到资产负债的期限、收益、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相互匹配,为更好发挥保险的金融属性打好基础。
在谈到处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放开前端”与“管住后端”的关系时,项俊波表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是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切实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在任何时候,确保个体保险机构稳健运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都是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也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把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兼顾长短期目标,强化互补作用,推动形成保险公司治理、偿付能力、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合力,切实建立起风险防范化解的长效机制。同时,“放开前端”,鼓励创新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管住后端”,严控风险也不是为了让企业墨守成规,而是为了让创新能够真正发挥最大的价值,实现保险行业和全社会的共赢。通过“管住后端”来实现的风险监管水平有多高,则“放开前端”留给企业创新的舞台就有多大。
閱讀更多 經濟觀察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