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保险产品永远在更新换代,不说升级的内容,光从前期各种宣传的噱头来说,已经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经常会有读者拿着新产品来问,“X产品怎么样,据说足够PK掉医保”“X产品要不要买,好多大V都发声说完爆香港保险”。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讲,我自然希望市场上的产品可以不断更新完善,但站在消费者一方,我又忍不住说一句,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国民保险,是不是足够“国民”,哪些地方“出卖”了它们的本质,不同险种的国民保险又是怎么设计的?精算君今天和大家扯一扯。

一、泛滥的国民保险,不明真相的群众

在正式打脸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国民”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符合国民保险称号的又要具备哪些特征: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1. 价格友好,经济

国民类型的产品,肯定离不开亲民的价格。

2. 产品内容不错,实用

保障相对全面,在此基础上不少产品还会有自有的亮点。以重疾险为例,无论是疾病种类,还是赔付次数,或者是对特定疾病的增额赔付,附加特殊的医疗服务等,最重要是实用,符合大多数人对重大疾病风险的保障需求。

3. 核保科学,投保门槛相对低

所谓“核保门槛”,主要体现在健康告知问卷的设计,以及非标准体的核保流程上。在健康告知问卷中,保险公司会就被保险人的实质危险事项、道德危险事项提出问题,包括是否有列举的疾病、症状;是否进行过某种诊疗手段;是否在某个时限内,存在某种病症等。

近期体检结果、家族病史、健康状况、过往严重疾病史和生活习惯都是保险公司会询问的。是不是谁都可以投保,真正的门槛就在这里!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大多数人并不能够及时的建立风险意识,往往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才想起了保险。如何在不符合告知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投保,核保流程简单清晰的同时,还能获得更科学的核保结果,会是决定一款产品是否真正“国民”的重要条件。

4. 短期险续保条件清晰,条件相对宽松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现在推出的“国民保险”,短期医疗险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除了保险利益足够国民,续保条件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更重要。

好的产品对续保有着清晰的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续保,什么情况下不能,续保时的费率会不会进行个人调整,这些都需要列明在条款中。

部分产品还会给出更宽松的续保条件,比如不会因为理赔情况和身体状况影响续保、单独调整保费,承诺连续续保,这也是相当具有善意的。

当然,续保约定本身跟医疗险的产品形态有直接关联,我给大家一个小tips,免赔额越低的医疗险,保险公司的续保管理和条款中的续保约定会越严格,这是因为低免赔额决定了产品的理赔频率较高,大家可以自行去验证下。

看完国民险的特征,我们看下时下的“国民保险”,又表现如何:

二、小试牛刀,“打脸”国民保险

1. 产品对比错漏多,性价比成迷

保险产品测评一直是圈内嚼不烂的话题,难度不算大,但效果十足。只要把投保须知、保障内容、免责条款、保费,统统拉出来比一圈,产品优劣看起来马上高下立判。因此,不少新上市的产品为了突出产品优势,通常都会在宣传页面做产品对比,但并不是所有对比都成立。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这是一款最近在推的医疗险,在产品详情页面挂出了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对比,看起来医疗险似乎性价比更高,一年以重疾险三分之一的价格,获得3-10倍的保额,没有疾病限制,等待期也更短,承保年龄也更高。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么?砸我头上了?

稍微有点保险常识的童靴们,都知道,两者无论从产品形态、赔付标准乃至定价模型上都有着千差万别,严格意义上,根本不具可比性。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重疾险属于定额给付型,在罹患合同约定的重疾时赔付保额。医疗险属于费用报销型,在限额内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的补偿。

更多的差别在此我就不赘述了,很想提醒各路保险商家,在销售页面进行不同险种的对比,容易引导消费者产生误解,甚至可以说是保险销售误导。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在另一款号称“完爆香港保险”的终身寿险中,宣传页的产品对比图,疑似是用一份普通型终身寿与一份分红型终身寿做比较,两款产品在死亡保险责任的设计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前者赔付保额,后者赔付现金价值与保费的较大值,前者的保障成分重,后者的储蓄成分高。两款解决不同需求的人寿产品,直接放在一起比较,是有失公允的。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当然,我不否认这款产品在国内普通型终身寿险中的性价比优势,但就正如我跟一个读者聊天时所说的一样:选保险,不是光比价格就完了。

这款产品能否能否符合你的保障需求,核保要求严格吗?按照你的身体情况能买吗?按照你目前的财力能买到足够的保额吗?想清楚这些问题才来谈产品和价格吧。

2. 责任提示不清晰,告知严格

不少产品的购买页面,十分简单,美其名曰是简化投保流程,提升投保体验。对于最重要的健康告知内容,提示模糊,有些甚至被放置在了不显眼最下方,默认勾选。如果一时大意,未仔细查看,出险的时候,很可能因为违背如实告知而被拒赔。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除此之外,部分国民保险的健康告知要求过为严苛,并且不提供科学的核保结果,一项不符,直接不能投。

在告知内容上,部分国民险表现不尽人意,和市场其他产品做对比,结果也并不占优势: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在核保标准上,其实,市场上有两款产品已经给“国民”保险做了很好的示范,贴心的给消费者提供了在线核保系统,可以直接给出科学的核保结论。

即使有既往症,身体不太健康,也可以根据过往和现在的身体状况,得到清晰的指引,最终给出“部分除外”或者“标准体投保”等合理的核保结果,不再一刀切。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3. 续保条件不列明,承保年龄像是口头承诺

在精算君上文提到的“PK医保”的一款医疗险中,产品条款找不到任何关于续保条件的信息,续保时间、续保限制、续保方式都没有列明,仅注明续保不受等待期限制。

虽说承诺可投保的年龄为80岁,但连普通的续保方式都无法告知,不免让人担心,所谓的续保年龄是不是只是口头承诺。

国民保险,虽然现在并未完全达到预期,但不代表不能实现,从产品设计方面来看,也有一些产品做的不错,怎么识别,精算君研究了一下:

三、常见“国民”保险的产品套路

目前市场上“国民保险”的产品方向大概就三个:医疗险、重疾险和寿险。

从产品设计角度说,都有一些套路可以抓。

1. 医疗险

a. 免赔额做微创新,允许社保报销部分参与抵扣,或者首次患癌后不计免赔

b. 核保的微创新,提供在线告知既往症和在线核保结论

c. 限制疾病种类为某几类危重疾病,提供海外转诊安排,以及相应的医疗费用垫付

点评:除了免赔额和核保环节的微创新,精算君建议保险公司推出垫付服务,现在的个人预付再报销的规定,在大病重病面前,依旧给很多家庭带来非常大的经济压力。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2.重疾险

a. 纯重疾给付型重疾险,拿掉死亡保险责任,单次重疾赔付+多次轻症疾病赔付

b. 增加重疾种类,但是不额外增加预定重疾发生率,这就是为什么不断新出的国民重疾险,重疾种类越来越多,价格却不涨

c. 降低预定费用率为0

d. 在基准预定死亡率基础上打折

点评:我不否认纯重疾给付型重疾险在重疾保障上的性价比优势,但如何在严告知要求下,让更多非标准健康体的消费者得到合理的核保结果,是目前这些“国民”险急需做到的事。不过建议给成年家庭支柱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搭配定期寿险。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3. 寿险

a. 在基础死亡发生率上打折,降低保费

b. 放宽健康告知要求,降低投保门槛

c. 减少除外责任

d. 可投保保额越高,定期寿险的价值越高

点评:价格便宜、核保相对宽松、能买的保额相对高,是一款亲民的寿险的标记。

保乎 · 小结

国民保险的出现,本身是件造福消费者的事,也可以帮助消除大家长久以来对保险的成见,让保险更亲民一些。但我们不能只走所谓“全网最低价”的性价比策略,而

忽视了“健康告知严苛”、“缺乏科学的核保流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已经将不少消费者挡在门外。

极致的定价用严格的核保规定,我本身并不反对,因为这是符合风险定价逻辑的。但各家险企、平台与其忙着如何找大V站队摇旗,不如想想如何在严格的健康告知要求下,给消费者更好的如实告知和健康核保工具。

对于科学的保险消费观念,精算君还得说多两句。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这几年更新太快主要是因为有保监会推动普通型人身险改革这个大背景。但保险尤其是长期型保险,好似耐耗品,买、换、加,都需要根据你的财务目标做长远规划。况且,你是不是一定有把握分辨的出,下一份“国民保险”是真情,还是假意呢?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满大街的“国民”保险,我准备来打一下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