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外公、父亲都是皇帝,然而一个小小的宰相就能逼死他

唐太宗的三儿子李恪真的是一个出身高贵的人啊!他的父亲李世民,祖父李渊分别当过皇帝,这自不待说。他的母亲杨氏是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隋朝的公主,这就是说李恪的外公也是皇帝,他的曾外祖父杨坚是隋文帝。所以说,虽然他不是李世民的嫡子,但他身上的血,却比任何人还要高贵。

然而,就是因为这一份天然的高贵,给他带来过衣食无忧甚至一帆风顺的运气,也给他带来了杀生之祸。

本来,李恪与魏王李泰被认为是唐太宗的众多儿子中最为贤明的两个人。但因为不是嫡子,所以皇储之位一直轮不到李恪。最开始的太子是李承乾,魏王李泰也想当皇帝,于是反复和太子争斗。太子也沉不住气,想仿效李世民本人逼宫。失败后自然要为冲动买单,被废为庶人。

然而李泰也没人能如愿,废太子李承乾自己没有希望了,却将李泰的种种不端行为告诉了李世民。唐太宗虽然喜欢李泰,这样一来也失去了信心,最后储君之位白白便宜了与世无争的李治。

李治没有多大能耐,能当上太子纯粹两个条件,一是由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二是自己老实,没有参与斗争。但他实在太过懦弱无能,唐太宗越看越不喜欢,于是动了再次换储君的念头。既然三个嫡子都不行,那只能在庶子当中挑选了,李恪便成为他心目中最佳人选。

换太子不是小事,储君乃是国家根本,唐太宗便找宰相长孙无忌商量。长孙无忌是什么人?他既是宰相,更是长孙皇后的弟弟,对于他而言,当然希望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能当未来的皇帝。既然李承乾、李泰相继失宠,那么硕果仅存的李治一定要被保全。

于是长孙无忌旗帜鲜明地反对改立太子,并担保李治能做一个好皇帝。唐太宗当然看透了他的心思,故意问道:这恐怕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吧?(公以恪非己之甥邪?

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但长孙无忌只能选择嘴硬,他坚称自己是为了社稷着想。唐太宗又征求了其它一些人的意见,别的大臣倒不因为亲疏远近有想法,但他们终究认为李恪身上流着前朝皇室的血,终究还是有些不便。

于是,唐太宗只好作罢,这恐怕也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为错误的决定。不仅如此,长孙无忌始终觉得李恪是一个隐藏的威胁,始终放心不下,即使到了李治继位为唐高宗时,他也认为李恪迟早是个祸害。

机会终于来到,在永徽四年,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联合几个驸马谋反,这次案件虽然还没造成什么影响就被侦破了,但却给了长孙无忌一个绝佳的借口。

本来房遗爱谋反,是想拥立荆王李元景当皇帝的,和李恪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是,长孙无忌担任主审官,却非要将这个话题往吴王李恪身上引。房遗爱也是人精,为了保命,长孙无忌说什么就是什么。因此,毫不知情的吴王李恪成为了替罪羊,从封地被抓到长安。

李恪就是这样不声不响死在宫禁之中,一个身份如此高贵的亲王,在子虚乌有的陷害中,竟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在死前诅咒长孙无忌,结果没有几年,长孙无忌也被武则天摆了一道,果然也以谋反罪而死,这也许就叫做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