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的失意與得意

同質化競爭、利潤下滑和增長放緩,這個行業發生了一系列的整合併購,草莽搏殺時代基本結束,而資本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 王珍一

隨著順豐控股2月24日在深交所借殼上市,王衛的財富將超越李彥宏、許家印,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四位,僅次於王健林、馬雲、馬化騰。

在此之前,借殼方鼎泰新材還發布了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之實施情況暨新增股份上市公告書,定增完成後,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明德控股),持股比例為64.58%,後4名分別為寧波順達豐潤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蘇州工業園區元禾順風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深圳市招廣投資有限公司和嘉強順風(深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工商資料顯示,王衛為明德控股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為99.90%,佔據絕對控股地位,按照其持股數量以及過去5個交易日交易均價計算,王衛的身價升至近1111.02億元,超過此前的圓通實際控制人喻會蛟夫婦,重奪民營快遞業首富稱號。

從貧窮少年到有為青年再到行業大佬,一向低調的王衛享受了極致榮耀也遭遇了非議,這一路走來失意與得意並重。

得意

王衛的命運已經與順豐融為一體。因為順豐,王衛擺脫了貧窮的命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受鄧小平南巡影響,香港8萬多家制造工廠移到內地,其中珠三角就佔了5萬多家,香港與珠三角之間的信件、貨運業務量開始暴增。一開始,王衛受人之託,在廣東和香港之間夾帶點兒貨。慢慢地,東西越來越多,用拉桿箱也裝不下的時候,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商機。

1993年3月26日,王衛拿著跟父親借的10萬元錢,在順德註冊了順豐速運,一個只有6個人的公司。同時,他在香港的砵蘭街租了幾十平方米的店面,專替企業運送信件到珠三角。

王衛和員工們早出晚歸用揹包和拉桿箱運貨,被稱為“水貨佬”。一段時間之後,在順德到香港的陸路通道上,70%的快遞件由順豐承運。

隨後順豐進入了大發展時期。2003年初,順豐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使順豐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

2009年底,順豐成功擁有了自己的飛機,也是中國民營快遞企業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飛機。

2011年,順豐銷售額達到150億。

2015年,順豐營業收入達473億,擁有12萬餘名員工,1.5萬臺運輸車輛,自營全貨機30架,外包全貨機15架。

2017年,位於湖北鄂州燕磯的順豐機場將正式開建。

2017年2月,順豐借殼方鼎泰新材發佈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的議案》。王衛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明德控股法定代表人,持股比例為99.90%,佔據絕對控股地位。

在公司突飛猛進的發展過程中,王衛也有過迷失。“我25歲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副標準的暴發戶做派。我窮過,相當清楚貧窮和被人歧視的滋味。後來當我25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後,有點目空一切的感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王衛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樣子了,我也是有錢人了!”王衛這樣回憶當時的自己。

有了錢的王衛,和其他暴發戶一樣,花錢大手大腳。但暴發戶的感覺並不能讓王衛尋找到精神滿足,王衛在回憶這一段精神空虛的時期,慶幸他找到了精神寄託:佛教。問及原因,他這樣說:"讓我保持清醒和冷靜,最重要的一點,是佛教讓人內心平靜,並且讀懂了裡面的因果關係,能夠讓人醍醐灌頂。”

內心平和后王衛行事更加果斷。王衛選擇了與其它物流企業的不同玩法。當其它企業都在做加盟,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王衛卻堅持自營。

在快遞業的早期,大家都是採取加盟模式發展,順豐也一樣。什麼是加盟模式,快遞公司每進入一個陌生的地區,會找到一個當地的公司作為加盟商,由這家公司來跑業務,但是公司的資產是歸地方老闆個人所有,總部提供的是統一的品牌、物流、管理,然後收取加盟費。

加盟制的好處在於,在快遞業開疆拓土的時候,擴張非常迅速。用時髦的話說,這也是一種輕資產模式,公司總部主要承擔管理和戰略職能。

王衛最早也這麼做,但是他很快發現,這樣的快遞公司不是我想要的,為什麼呢?服務不行。

在加盟模式下,快遞員的直接老闆是地方公司老闆,說白了就是強諸侯、弱中央的模式,這種情況下,管理很難規範起來。地方做大了以後,難免會覺得,你總部都是我在養著,我憑什麼聽你的?

於是王衛大刀闊斧搞了一場削藩運動,在2000年初,就把順豐徹底改造成了一家直營快遞公司,這個模式在當時的中國,除了國家隊EMS,是獨一份。

改革後快遞員也由總部公司發工資,運營成本一下重了不少。但是,王衛在如何提高快遞員積極性上下足了功夫。

他發明了兩個方法:第一,就是承包。就是快遞員像當年的包產到戶一樣,每個快遞員在城市裡有自己的片區,別人不會來搶你的,但是,如果你的片區業務量增長緩慢,一定時間內沒有起色,就換人。第二,就是計件工資。快遞業有句行話叫收一派二,就是一個快遞員收一個快件的同時,應該派兩個快件。我們所說的送快遞,實際上更多是指派件。真正掙錢的也是在這個部分。在順豐,你送的越多,掙的越多。而且上不封頂。結果效果非常的好。

在早期還可以證明王衛眼光長遠獨到的一件事情是與揚子江快運合作。2003年順豐總部剛成立不久,肆虐全國的SARS病毒爆發,這次公共衛生領域的危機事件成為中國快遞行業最大的商業機會,因為人們都不敢出門,快遞的業務量猛增,尤其順豐身處的廣深地區更是SARS的重災區。

面對突如其來猛增的業務量,以當時的順豐運輸量就算跑到腎虧都跑不了太多市場,要想在這塊大蛋糕上切下最大的那一塊要怎麼辦?

經過那場災難的人都知道,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打麻將,航空公司的生意已經蕭條到機長都去打掃跑道了,眼光獨到的王衛卻看到了機會。

2003年初,借航空業務蕭條運價大跌之際,順豐順勢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也是當時唯一一家。在現在看來,這簡直就是神來的一筆,為順豐後來的發展起飛鋪墊了一塊堅實的墊腳石。

失意

隨著事業的成功,很多人將王衛奉為“神明”,但王衛也並非萬能。

2013年8月19日晚上,順豐確認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簽署了協議,三者總計向順豐投資80億元,以25%的股份佔比,成為順豐新股東,這是順豐歷史上的首輪融資,當時的整體估值是320億元。

在行業規模兩年翻一倍的增長速度之下,大量的人力、物力、網點鋪設費用,會迅速吞噬到賬不久的利潤,企業對於資本的渴求程度可想而知。四通一達尚且可以採用加盟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為其所用,但堅持自營的順豐,則只能依靠自有資金進行網點的佈局,以及貨運車輛、飛機的購買和租用。

至於為何選擇這三家投資商,王衛說:“他們不逼著我上市。”按照順豐副總裁王立順的解釋,是基於雙方對業務的理解、未來發展的理念和戰略方面的共識,以及是否有助於順豐充分發揮在服務、管理、渠道、研發等綜合佈局的優勢。

王衛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上市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然而整個快遞行業卻已經把火燒到了資本市場,為搶佔資本市場的先機,諸多快遞公司採用借殼、赴美上市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

2015年12月1日,申通快遞100%股權擬作價169億元借殼艾迪西上市,估值溢價達到7.5倍,成為國內民營快遞第一股;2016年1月16日,此前欲獨立IPO的圓通按耐不住,借殼大楊創世登陸A股;後又傳出,中通快遞計劃在美進行IPO,融資金額為10億-20億美元,估值500億元。

與此同時行業依舊在快速發展。2016年全國快遞包裹超300億件(全球約700億件/年),快遞業務收入超4000億元。

順豐卻面臨了一些問題。雖然順豐在中國民營快遞中依舊是執牛耳者,但是在客單價較低的電商市場上順豐的市場份額較低,據稱僅有10%的市場份額左右,其他的市場份額則被四通一達所瓜分。

從包裹量來看順豐早已經不在是快遞市場的老大,而是墊底,2015年中通、申通、圓通、韻達、EMS和順豐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3%、12.4%、14.7%、10.5%、6.2%和8.2%。

再從利潤來講,以直營模式笑傲江湖的順豐也面臨著對手的擠壓,按照上市時披露的文件,中通的淨利潤率高達18%,而順豐則僅在3%至6%之間。

另一方面順豐在其它領域的業務探索並無多大起色。從2010年起,順豐先後折騰出了“順豐 E 商圈”、“尊禮會”、“順豐優選”等等,但是由於缺少電商方面的基因,這些探索全部折戟沉沙。

線上電商業務受挫的順豐並不甘心,為了奪取社區物流終端最後一公里市場,2014年順豐嘿客在全國落地,其商業模式是在店內展示商品,引導顧客到線上下單消費。但這一模式進展並不順利,更為人詬病的是,展示商品的購物體驗較差,且種類偏少,嘿客店沒能實現盈利。交了10億學費後,順豐嘿客低調關閉,轉型為“順豐家”,順豐的O2O方面的探索也草草收場。

在王衛的戰略佈局圖中,國內速遞、國際快遞、倉儲、順豐航空僅僅是其佔比1/3的格局,順豐的觸角延伸向更大的商業帝國,即包括B2B、B2C、C2B、O2O的全零售佈局,同時隨之配套的還有金融、移動互聯、大數據戰略。王衛對此則用一句話描述了順豐的藍圖:“打造物流領域的‘百貨公司’”。面對如此宏圖,順豐都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持未來的發展。

但如此堅決的試錯更是在印證,王衛並不甘心居於中國民營快遞一哥的位置,他還有更大的野心,順豐還將進擊。

王衛曾說:“我是一個危機意識很重的人。為什麼去拼一些創新的東西?最主要是因為,我意識到未來會有風險。不是說等到窮的時候,再去考慮變。在還有本錢,還可以任性的時候,就是要去試錯,去嘗試。在這個過程裡面,10樣東西里有1樣成功了,可能這就是規避未來風險的重要業務。”

在王衛看來,“不要老是在那問有沒有準備好,是否完全具備某項能力,對於公司發展和變革來說,時不我待。現在的企業都是邊走邊看,邊看邊學,邊錯邊改,這就是迭代。不是說一下子就要你拿出一個完美的方案或產品來,而是要有敏銳的嗅覺和快速糾錯的能力。”

曾經不屑上市的王衛最終被時代大潮推到了深交所的門口。此次借殼上市,說明順豐對於上市的渴望與迫切,避免被主要競爭對手佔得先機。通常來說,上市對於企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獲得更為廣泛的資金募集渠道和多樣的募集手段。但是,對於順豐而言,資金的需求本身並不是目的。順豐以快遞行業為核心業務,一直擁有非常良好的現金流與債務償還能力。

順豐上市的另一目的是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平臺促進基於高效和綜合物流服務商的定位上,發展多元化業務,建立競爭的新壁壘。

據已經披露的公告信息,可以看到,順豐借殼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四個方面:

“本次募集資金項目包含中轉場建設項目、飛機航材購置項目、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採購項目、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術研發項目4個子項目,募集資金項目建成後,將促進上市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服務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實現上市公司的長期戰略規劃目標。”

這一切意味著中國民營快遞業競爭格局的巨大變化。同質化競爭、利潤下滑和增長放緩,這個行業發生了一系列的整合併購,草莽搏殺時代基本結束,而資本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對於資本市場的態度,王衛終於在五年後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