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却在当上宰相一年后就遇刺身亡了

武元衡,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武元衡从小就天资聪明,才华横溢,26岁参加科举考试,因诗赋文佳,金榜题名,位列进士榜首,后因为他工作出色,连升三级,贞元二十年,武元衡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朝廷大员,竟然在当上宰相一年后即遇刺身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元和八年,在蜀地上任七年的武元衡重被下诏回到京都,任职门下侍郎平章事。由于当时的宰相李吉普和李绛不和,时常在朝堂争吵,而武元衡对二人的这种做法不偏不向,宪宗称赞他为忠厚长辈。元和十年时候,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谋反,宪宗就让武元衡率军对淮西蔡州进行清剿。这一举动引起了于淮西相勾结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等人的恐慌,于是决定派人刺杀武元衡,好震慑朝廷的主战派的大臣。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首先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北),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把江、淮一带集中在这里的租赋都烧毁了。

接着李师道开始准备对武元衡下手,李师道认为皇上一心想要声讨蔡州的根由,是在于有武元衡在辅佐他,如果将武元衡杀死之后,其他宰相就不敢出来主持讨伐蔡州的谋划,只会争着劝说皇上停止用兵。

于是在元和十年的六月三日,早晨的鼓刚敲过,天色还没有亮,大唐宰相武元衡就开门,出了他自己在长安城靖良坊的府第车门,沿着宽147米左右的道路左侧行进,赶赴大明宫去上早朝,刚出靖安坊东门,就被躲在暗处的刺客射灭灯笼遇刺身亡,同时被刺伤的还有同样上朝的副手裴度。公元815年,武元衡被刺死,在他逝世后,赠司徒,谥忠愍。这就是著名的武元衡遇刺案的故事。

李师道的恐怖手段,虽然也曾使一些人动摇,但宪宗始终坚持用兵。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后来被部下杀死。

武元衡不仅在政治上很有成就,他在文学同样也大有成就,武元衡擅长写诗,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诗人宰相。根据《旧唐书》中的记载,武元衡擅长五言诗,很多人都喜欢传抄他的诗篇,并且配上乐曲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