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平山 玩着画画,这世界能有几个这样的画家?


边平山,一九五八年生于北京市,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研修班。曾任荣宝斋出版社编辑,编辑美术书籍百余种,并获全国优秀编辑一等奖。现客居上海为职业画家,出版有《边平山画集》三种,出版合集二十余种。

边平山:画画是个态度问题。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梦想,随着年纪的长大,慢慢地对社会了解了,他会放弃这个梦想,因为社会要的是现实,而不是梦。但是艺术家不同,艺术家象是一个“神经病”,他还在继续坚持这个梦,所以说这个“神经病”就是我的“人生态度”。我在做的任何东西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很小的时候,我就独自一个人流浪,记得有一次夏天的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我躲进西四一个服装店里,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默默地流出了眼泪。大雨过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胡同口的小树依然、墙头的小草依然、路边的石头依然、天上的云依然,自己觉得心里很自卑。是大自然打动了我。其实全部的文化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字—“情”。

新文人画家边平山 “新文人画派”中,很有几个画荷花的。此派“旗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绶祥先生曾经不无自豪地说:“李老十之荷如英雄落拓,边平山之荷如美人迟暮,霍春阳之荷如秋桐栖碧凤,王和平之荷乃孤鹜宿汀洲。”真是个个了得。这里,我不愿评论陈先生的高见,只是想不无刻薄地指出:新文画家中,还真有几个人爱玩“头大身小”的把戏,人物画家中,以徐乐乐为典型,花鸟画家中,则是边平山了。这个在北京荣宝斋当过编辑,也在故宫临过古画的小年轻不知怎么开了佛眼,所作莲蓬均弃其水灵而求其干枯。蜿蜒曲折的一根茎,不论伸出多远,也不论是否不堪其举,都要托出一个曾经丰硕而今又绝对风干的蓬。由茎到蓬、由水灵到枯干,是否就是一次佛陀的转世?或许吧。然而,佛光普照,转世之后,是又一轮的“生”。—— 张 渝

《八曲屏风之2-黑白》及局部

《高士册》之一

边平山 花鸟草虫册之七 纸本墨笔 2004年

边平山 花鸟草虫册之八 纸本墨笔 2004年

边平山 花鸟草虫册之九 纸本墨笔 2004年

边平山 花鸟草虫册之十 纸本墨笔 2004年

边平山 花鸟草虫扇面之五 纸本墨笔 2005年

边平山 花鸟草虫扇面之六 纸本墨笔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