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许诺谈名将之死——袁崇焕,半世功名在梦中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1584年生于广东东莞,祖籍广西梧州,1630初夏以里通外国,阴谋谋反的罪名被崇祯皇帝下旨凌迟处死北京西直门外的菜市口,终年47岁。

万历四十七年即1619年春以三甲第四十三名进士及第,同年授福建邵武知县。时大明王朝已腐败透顶,内忧外患使这个即将溃烂的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为挽回局面在全国内广罗有识之士,雄怀安邦定国之才的袁崇焕被崇祯慧眼看中,于1622年由京出山海关任蓟辽总督。袁崇焕以儒从戎,上任伊始便显露儒将风范,他首先和各镇军队建立良好的信息联络,坚持固守城池以静制动的战略,采用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援守结合等灵活机动的战术多次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先后于1624年和1627年分别获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1625年,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因1624年的宁远战伤而一命呜呼,袁崇焕遂与皇太极做下不共戴天之仇。

有袁崇焕坐镇辽东,皇太极无计可施,只好带残兵败将退回新都沈阳。休整两年后,于1629年十月卷土重来,不过,这一次他借道蒙古绕过山海关直抵北京门户遵化,并攻克遵化及其附近的城镇。大明王朝的军队之精锐几乎都在山海关一线,其他部队又被各地的农民起义军所纠缠,一时无勤王之兵。袁崇焕得到消息大惊,亲率精兵十万星驰北京,虽然解了北京之围,但离他死之日也不远了。

清史专家阎崇年认为,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离间计。但我以为离间计不足以让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干国忠良含冤而死,不是皇太极要他死他就得死,而是崇祯要他死,袁崇焕早晚要死,只不过刚好有个借口罢了。

1629年腊月,袁崇焕被捕入狱,经过五次三翻的严刑拷打,袁崇焕始终不肯招供,并多次要求面见崇祯,但到死也未能见崇祯一面。1630年春末,袁崇焕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被处以极刑。刽子手一刀一刀从他身上割下血淋淋的肉,百姓们争相付钱买之,有的人甚至当场生吃。袁崇焕大义凛然,他狂笑数声大声唱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忠臣如此,愚忠赴死。可悲可叹,生无来时!每每读起这段历史我都禁不住眼泪盈眶,拍案而起,可是又有何用?骂声是骂不醒那段历史的。

是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上吊自杀,死前陪他殉死的小太监哭泣道:“若袁经略在不至于此。”崇祯长叹一声无语地示意小太监抱他入套。此时此刻崇祯后不后悔真的是不得而知了。

更让人可叹的是,百年后乾隆竟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如果袁崇焕地下有知不知该怎样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