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前叮嘱雍正,莫动此人,雍正,好,谁知雍正上台就抄了他家

提起曹雪芹,大家都会想起那本人人熟知的名著《红楼梦》,里面的家族人物,享尽荣华富贵,人人沉醉在纸碎金迷的生活中。有人说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那是他的自传,那便是他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曹雪芹原本是富家子弟,纸碎金迷,无忧无虑,最终因种种原因家道中落,最后过的凄凄惨惨,但曹雪芹的祖辈是做什么的,大家却少有人知。

原来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相继担任江宁织造长达60余年之久,别看这个职位没什么官场上的权利,想要坐上这个位置也是很难的,一般只有深的皇上信任的人才能担任。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最早是一名王府护卫,因镇压山西叛乱有功,被朝廷重用,康熙二年曹玺监理江宁织造。在曹玺这代,曹家顺利完成了从军功之家到诗书之族的过渡。而他的妻孙氏,更是康熙皇帝的保姆,后来也被封为一品夫人。曹玺有一个叫曹寅儿子,聪明伶俐,从小和康熙一起长大。曹寅不光是康熙小时候的玩伴,而且在他六岁入宫以后,还回到宫里当他的伴学,十年后更是成为康熙的銮仪卫。

所以康熙和曹寅既是主仆、又是发小,后来就更是君臣关系了。而曹寅又是曹雪芹的祖父,说到这里,很多读者会恍然大悟,怪不得说曹雪芹的祖上有着显赫的家世,敢情全是凭着康熙皇帝的福荫啊!康熙重情义,可以说对曹家极其信任,于是又任命曹寅任织造署的郎中。曹寅去世后,织造署的官位又继续传到了曹寅儿子的手里。

江宁织造虽然主管织造府,但另一个职责就是为康熙监视繁华富庶的江南,控制江南官场和民间的目的。事实上曹寅也很好地完成了康熙皇帝交给的任务,不仅将该收的钱财尽数收缴,而且还把打探到的消息都通过密探向康熙上报。因此在当时的江南,包括总督、巡抚,对于这位织造大人都是不敢等闲视之的。

看到自己的发小如此卖力,康熙皇帝对他也是更加宠幸。此后他六次到江南巡视,其中就有四次安排住在曹家,这样的荣耀让当时江南乃至大清王朝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是好生嫉妒又着实眼红。冯景《解春集文钞》卷四《御书萱瑞堂记》记载:“康熙己卯夏四月,皇帝南巡回驭,止跸于江宁织造臣曹寅之府;寅绍父官,实维亲臣、世臣,故奉其寿母孙氏朝谒。”

由于康熙的几次江南之行,整个出行队伍包括了嫔妃,王公大臣,所有人的吃穿住行都是花费巨额银两,更不要说想让皇帝住的舒服,就必须“扩建宅院”,这些钱从哪出,曹家自己出钱办理,显然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最终还是要从织造署挪用库银,应付康熙的江南之旅。

所以织造署在曹家当职期间,造成严重亏空,因为曹家是依仗康熙的,下面的人不敢举报曹家,康熙其实也有耳闻,只是念及感情没有查办,能帮则帮,能糊弄就糊弄。甚至有大臣在朝堂之上弹劾曹寅亏空好几百万两,要求查办此人,最后康熙设法把此事搪塞过去。后来曹寅去世,查出织造署存在有巨大的亏空,康熙仁慈没有追究责任,而是想了一个办法,让别的官员给补上了窟窿。还特意让曹氏家族的后人继续担任江南织造。

康熙临死之前,还是非常担心曹家的安危,为了对曹家仁至义尽,康熙还专门叫来雍正,叮嘱雍正日后一定要善待曹家。此时的雍正还没大权在握也不敢说什么,表面上答应了康熙的嘱咐。说句心里话,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曹家能得到皇上的器重,不但不为皇上分忧,还净捅窟窿惹麻烦,雍正早就看不上了。

于是雍正刚继位以后就借题发挥,专门下旨查办曹氏家族的后人。当时的圣旨大意就是,曹这厮着实可恶,朕一再宽限他把亏空补上,他却置若罔闻,不是想着感恩报效,反而将财产转移,实在是罪大恶极,所以要从严查办。不过雍正皇帝虽然查处了曹家,但是还顾及了父亲的脸面,只是抄家了事,使得曹雪芹这才活了下来,也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