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一代国手”哲孙:“我想为深圳文化做些事情”

古籍修复“一代国手”哲孙:“我想为深圳文化做些事情”

古籍修复“一代国手”哲孙:“我想为深圳文化做些事情”

张粤在看修复的古籍。

作为仅存于世的两种《新安县志》,是如何同时汇聚于深圳?这背后是一个贯穿几代人情感的故事。在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上,善本几乎从未对外借展过。谢冬荣表示,也很少有哪个城市来国图主动寻找自己的地方志。这些方志一直静静地密藏于书库之中。

在深圳,得知县志在国图这一消息,张粤十分激动,作为国图古籍修复“一代国手”张士达的哲孙,她这些年一直在做古籍推广的事情。“能不能把《新安县志》带回深圳展出?”这个大胆的设想突然蹦了出来,她与深圳宝安区图书馆馆长周英雄、副馆长熊军商议,大家都非常期盼,但又没有把握,因为这件事,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不知道能不能办成。

张粤找到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朱振彬,1980年初,朱振彬到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时,便在张士达处做学徒,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至今。接到张粤的询问,朱振彬帮忙与国图古籍馆馆长陈红彦协调,经过对宝安区图书馆的安保条件、储存条件以及展览保护等多方面审核合格后,国图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大半个月内特批下了报告。

从这个速度中可以看出一种深情,深圳能够这么快见到国宝《新安县志》,有赖于国图对于张士达先生的深厚情感,也有赖于深圳人对县志的热盼。

得知康熙版《新安县志》将要来到深圳展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便主动要求,将嘉庆版的《新安县志》也带来参展。这才完成了此次历史性的汇合。

张粤告诉记者,这些年看到身边的朋友对古籍越来越感兴趣,从最初只想做简单的古籍推广,到把《新安县志》迎回家,是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为深圳文化做一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