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儿童和青少年与双相障碍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中,在美国,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的比率急剧上升,给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共同的情绪变得强烈,而且常常是不可预测的放大。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很快就会从快乐、精力和清晰的极端,转变为悲伤、疲劳和困惑。这些变化可能是毁灭性的,个人可能会选择自杀。

最近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4%的成年人在其生活中的某一阶段将患有双相一或双相二型精神障碍,最年轻的人群患双相症的比例可能高达6%(Kessler,Berglund,Demler,jin,&Walters,2005年)。这些都是令人震惊的数字,我的研究生院精神病理学教科书引用了双相情感障碍(BD)1%的患病率。BD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情绪紊乱在世界十大死亡和残疾原因中名列前茅(洛佩兹、马瑟斯、埃扎蒂、贾米森和默里,2006年)。这些数字还省略了受环胸腺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影响的“频谱”病例,“未作其他说明”;但这些病例在成人中似乎更为普遍,而且与较高的损伤、寻求治疗和自杀风险有关(Judd&AKiskal,2003年;Lewinsohn,Seeley,&Klein,2003年)。

从症状第一次开始产生问题和病人最终得到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开始,有相当长的时间。对患者的三项不同调查发现,从情绪症状的出现到正式的BD诊断之间的中间滞后时间为11至19年(Calabrese等人,2001年;Hirschfeld,Lewis,&Vornik,2003年;Lish,Dime-Meenan,Why标,Price,&Hirschfeld,1994年)。超过半数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年人从16岁或16岁以下开始患有情绪障碍(Kessler,Berglund,Demler,jin,&Walters,2005)。

近十年来,美国儿童诊断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儿科BD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以至于人们发表了病例报告来描述这一现象的出现。现在儿科BD已经成为封面故事时间杂志,有自己的M电视特别节目,插播“20-20”和“奥普拉温弗瑞秀”,并在过去五年出版了十几本新的贸易书籍。2001年,在媒体闪电战之前,市场调查显示,美国大约有10万名儿童接受BD药物治疗。在过去十年里,门诊(E.A.Youngstrom,&Starr,2005)、住院(Naylor,Anderson,Kruesi,&Stoewe,2002)的诊断率翻了一番以上。根据疾病控制中心(Blader&Carlson,2006)的数据,在12岁以下儿童中,双相情感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病院(Blader&Carlson,2006年)。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年轻人的诊断上升感到担忧。即使这些诊断都是准确的,人们对所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的长期副作用知之甚少,而且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治疗儿童或青少年躁狂的药物。2006年的情况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同时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

R级诊断?

有几个问题使儿科BD的紧张程度更高,包括对发病年龄的关注。BD显然有很强的遗传贡献,从受孕的那一刻起,风险基因就会出现。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尽早确定环境经验是否有可能以我们认为是一种情绪障碍的方式促进基因表达。

另一组争论围绕的是情绪紊乱是否需要间断性的(如“经典”双相情感障碍中所见),而不是更慢性的(就像年轻人中经常看到的那样),或者人们是否必须表现出极度兴奋/头晕/傻乎乎的情绪才能被称为双相,而不是大多数人感到易怒和咄咄逼人。还有关于儿童情绪从躁狂到抑郁的“循环”速度的争论。成年人在一年中发生四次或四次以上的事件与发病年龄早、更多的药物使用、对锂的反应较差、更多的精神健康问题和更高的自杀风险有关。如果说每年四次发作意味着这样一个不同的临床过程,那么许多临床医生对有报道称患有“双相”精神障碍的儿童在一年内循环数万次感到震惊和怀疑(Geller&Luby,1997年)。

这些争议和媒体对这一诊断的关注已经导致了一些反弹,许多人认为双相情感是一种“成人才能入院”的诊断。然而,否认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是教条主义和不科学的,因为这是对许多儿童的狂热标签,如“BD”。

心理学能做出什么贡献

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可以为我们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理解、评估和治疗做出巨大贡献。这些措施包括:

批判性思维和强有力的研究设计:心理学的经验主义传统可以加速争论领域的发展。作为研究者,当我们不太怀疑的时候,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贡献最大,而是接近数据,让它塑造我们的思维。

发展前景:心理学认识到,同样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高度不同的结果,或者相似的结果可能是高度不同机制的终点。大多数在童年时被称为“双相障碍”的东西在成年后可能不会像“经典的”BD。相反,儿科BD可能涉及不同的原因和过程。成年BD也是如此(Tsuchiya,Byrne,&Mortensen,2003)。在某种程度上,儿科BD的优点是没有被如此具体化,以至于我们假设它是一个单一的实体。一种侧重于气质和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发展性精神病理学方法,很可能是描述儿科BD的一种有效模式。心理学比其他许多学科更愿意在诊断范畴之外“着色”,这也将有助于识别交叉因素和发育连续性。

改进评估:心理计量学和对影响父母、教师、临床医生和青少年评分的因素的仔细关注是心理评估方法的独特优势。我们小组的工作集中在比较不同的问卷,作为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辅助手段,以及测量治疗反应(E.A.Youngstrom等人,2004年;E.A Youngstrom等人,2005年)。双相情感障碍似乎特别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在非洲裔美国人或拉丁美洲家庭中被误诊为行为障碍,而心理学研究正开始分离导致这种模式的因素(Bhatnagar、Youngstrom、Flowers、Calabrese和Finding,正在接受审查)。这项工作最终提出了对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基于证据的评估策略的建议,使用了一种降低过度诊断一种流行但罕见的疾病的风险的技术,同时改进了病例的早期发现(E.A.Youngstrom,Finding,Youngstrom,&Calabrese,2005)。

改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是没有治愈的,最好的药物治疗往往由于粘附性问题而不那么有效。“药丸不带技能”以及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是建立积极技能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学术和职业成功以及产生更好的应对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方法(Fristad,Goldberg-Arnold,&Gavazzi,2002年)。

改进管理:BP就像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它需要终生的警惕和预防立场。健康心理学中开发的管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工具将极大地帮助家庭学习监测睡眠、社会活动和饮食,以不仅稳定疾病,而且增强积极的结果(Danielson,Feeny,Finding,&Youngstrom,2004年)。

双相障碍-不仅仅是临床医生

把双相情感障碍仅仅看作是“临床心理学”的问题是错误的。心理科学可以提供很多东西,还有很多可以与BP合作学习的东西。以下是“挑逗者”的简略清单:

情感研究。BP为情感识别和情绪调节提供了一个迷人的窗口。

积极的情绪。有可能有太多的好事吗?狂躁的经历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或繁荣,是否会被推向极端,失去他们的适应性或亲社会的品质。

创造力。耐人寻味的是,BP与家庭成员的非凡创造力有关,在功能良好的时期也会影响成年人。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适用于受影响的儿童,也不清楚如何加强该综合症的创造性方面。

团体动力学。情绪紊乱会给家庭和同龄人的互动方式带来挑战和变化。将依恋研究技术或“社会信息处理”模式应用于儿童双相情感障碍(Miklowitz,2004)将是非常有趣的。

气质有锋利的边缘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从气质或个性转变成一种本质上不同的现象呢?这些边界问题对社会心理学和我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都有影响。他们还为早期干预和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帮助区分了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前驱疾病。

生理心理学、人格研究、育儿以及睡眠和饮食对情绪和精力的影响还有其他联系。双相情感障碍-以及风险和人际过程的潜在基因-为了解情绪和认知在身份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迷人的窗口。在这一领域开展工作可以保证不会缺少挑战,但它会带来双重回报:不仅有一些令人兴奋的问题吸引着基础科学研究,而且研究结果有可能立即改变人们的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Bhatnagar,K.,Youngstrom,E.A.,Flowers,A.,Calabrese,J.R.,&Finding,R.L.(综述)。民族因素对5-17岁青少年双相谱系障碍诊断率及躁狂症状表现的影响

Blader,J.C.,&Carlson,G.(2006年4月)。1996-2003年美国住院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BPD诊断。在芝加哥NIMH儿童双极疾病会议上提交的论文。

Calabrese,J.R.,Shelton,M.D.,Rapport,D.J.,Kujawa,M.,Kimmel,S.E.,&Caban,S.(2001)。快速循环双相障碍及其治疗的研究现状。情感障碍杂志, 67, 241-255.

Danielson,C.K.,Feeny,N.C.,Finding,R.L.,&Youngstrom,E.A.(2004)。青少年双极障碍的心理社会治疗:一种拟议的认知-行为干预。认知与行为实践, 283-297.

Fristad,M.A.,Goldberg-Arnold,J.S.,&Gavazzi,S.M.(2002年)。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家庭的多家庭心理教育小组(MFPG)。双相障碍,4, 254-262.

Geller,B.&Luby,J.(1997)。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回顾过去十年。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36, 1168-1176.

Hirschfeld,R.M.,Lewis,L.,&Vornik,L.A.(2003)。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和影响:我们真正取得了多大进展?2000年全国抑郁和躁狂抑郁患者双相情感障碍调查结果。临床精神病学杂志,64, 161-174.

Judd,L.,&AKiskal,H.S.(2003)。美国人口中双相谱系疾病的患病率和残疾:重新分析ECA数据库,同时考虑亚阈值病例。情感障碍杂志,73, 123-131.

Kessler,R.C.,Berglund,P.,Demler,O.,jin,R.&Walters,E.(2005)。全国共病调查复制中DSM-IV疾病的终生患病率和发病年龄分布。普通精神病学档案,62, 593-602.

Lewinsohn,P.M.,Seeley,J.R.,&Klein,D.N.(2003)。青少年双相障碍:流行病学和自杀行为。载于B.Geller&M.P.DelBello(Eds.)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双相情感障碍(第7-24页)。纽约:吉尔福德。

Lish,J.D.,Dime-Meenan,S.,Whyble,P.C.,Price,R.A.,&Hirschfeld,R.M.(1994)。全国抑郁症和躁狂-抑郁协会(DMDA)调查的两极成员。情感障碍杂志,第31期, 281-294.

洛佩兹,A.D.,马瑟斯,C.D.,Ezzati,M.,Jamison,D.T.,&Murray,C.J.(2006)。2001年全球和区域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对人口健康数据的系统分析。柳叶刀,367, 1747-1757.

Miklowitz,D.J.(2004年)。家庭系统在严重和反复的精神疾病中的作用:一种发展的精神病理学观点。发展与精神病理学,16, 667-688.

内勒,M.W.,Anderson,T.R.,Kruesi,M.J.,&Stoewe,M.(2002年10月)。滥用和忽视状态病房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全国会议上展示的论文,旧金山。

Tsuchiya,K.J.,Byrne,M.,&Mortensen,P.B.(2003)。双相情感障碍出现的危险因素:系统综述。双相障碍,5, 231-242.

英斯特罗姆,E.A.,Finding,R.L.,Calabrese,J.R.,Gracius,B.L.,Demeter,C.,Delto Bedoya,D.等。(2004年)。6种潜在筛查工具对5~17岁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准确性比较。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学会杂志,43, 847-858.

Youngstrom,E.A.,Finding,R.L.,Youngstrom,J.K.,&Calabrese,J.R.(2005)。对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基于证据的评估。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杂志,34, 433-448.

Youngstrom,E.A.,Meyers,O.I.,Demeter,C.,Kogos Youngstrom,J.,Morello,L.,Piiparinen,R.等。(2005年)。比较学术和社区心理健康环境下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清单。双相障碍,7, 507-517.

Youngstrom,E.A.,Youngstrom,J.K.,&Starr,M.(2005)。社区心理健康中的双相诊断:Achenbach CBCL图谱和共病模式。生物学精神病学,58岁, 569-575.

作者:扬斯特罗姆Eric Youngstrom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学副教授。他是第一个获得儿童和青少年临床心理学部门早期职业奖的人,也是美国神经精神药理学旅行研究员。Youngstrom是APA及其第5和53分部的成员。他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赞助的多点协作的首席研究员,目的是改善对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特别是在服务不足的人群中。他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来自特拉华大学,在西方精神病学研究所和诊所实习。Youngstrom研究儿童和家庭的情绪、发育心理病理学和临床评估。Youngstrom发表了85多篇关于临床评估、情感或双相情感障碍的同行评议出版物,并在30多份著名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担任专案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