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没有那么可怕!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有两个:第一个高峰:40岁-55岁之间;第二个高峰:70岁-75岁之间,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岁,而且年轻患者越来越多,<35岁的患者约占10~15%。

受访专家

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活方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吸烟、饮酒和肥胖等因素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2、雌激素的暴露水平。如女性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都会增加雌激素的暴露时间,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升高。王健仰说:“月经状况对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具有显著影响,有数据表明,初潮年龄每提前1年,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升高5% ;而绝经年龄每推迟1年,其罹患风险相应升高2.9%。”

另外,由于雌激素对骨质疏松和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为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有些女性在绝经后口服雌激素,也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3、孕激素、母乳喂养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生育次数越多、哺乳时间越长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越低,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显著低于未哺乳的女性。王健仰表示,已有研究证实生育和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每增加12个月的哺乳时间,可以降低4.3%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每增加1次足月妊娠分娩,则可以降低7%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4、遗传因素。BRCA1和BRCA2是已经证实的乳腺癌的致病基因。“也就是说,如果母亲携带这两个致病基因,那么所育下一代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为80%。”

目前,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升高的同时,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35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王健仰医生介绍,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因乳腺位于体表,故肿瘤症状易早期发现,且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存活率高。

乳腺肿瘤的生长位置在胸腔外侧,不在胸腔内,因此女性自己容易通过触摸乳房发现肿物。王健仰医生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的自检;晚婚晚育、35岁以下的健康女性,每年应做一次乳腺筛查。

国内大型肿瘤中心对于乳腺癌早期患者的治疗比较规范,生存率很高。据国内大型肿瘤中心报道,Ⅰ期乳腺癌5年和10年的生存率都在90%以上,Ⅱ期乳腺癌的生存率在80%以上,Ⅲ、Ⅳ期乳腺癌的生存率约50~60%。因此,早期发现肿瘤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最关键的因素。

保乳手术+放/化疗是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

近20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也在发生改变。保乳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标准治疗,正在越来越多的被患者青睐。

对于Ⅰ、Ⅱ期的乳腺癌来讲,首先行手术治疗,具体可选则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前哨淋巴结活检)或保乳手术,其中保乳手术患者术后必须接受放疗。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均发现,Ⅰ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放疗的治疗效果很可能要好于乳腺全切患者。

此外,内分泌治疗也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病理特征,看它是否表达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来进行激素干预治疗。

理论上说,如果病理结果显示肿瘤表达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说明这个肿瘤的发生与激素水平相关。因此,术后或者放疗后服用内分泌药物,可以阻断激素对肿瘤的刺激,从而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命。 王健仰医生说。

“如果肿瘤不表达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说明这个肿瘤与激素没有关系,这种乳腺癌的预后较差,此类病人多数在术后还需要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王健仰医生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