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教育的隐藏真相是底层家长正放弃教育。你认可吗?

自在人生wub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有一部分底层家长因为经济拮据,已经倾其所有为子女投资教育,但是在旁人看来,这种付出却无异于放弃教育。

对这些家长来说,他们没有那么多金钱和时间让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能让孩子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保证能够顺利升级,他们就已经倾尽全力了。

换言之,他们并未放弃教育,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能给孩子的教育实在捉襟见肘。

而这些家长也会给孩子以教育规划,比如如果考不上靠谱的大学,那么退而求其次,进入专科学校也同样是一种教育选择。

而直接说他们已经放弃教育,其实是有些不妥的:

因为“放弃”二字,难免会给人以自暴自弃的感觉。

但无论是底层家长真的主动放弃教育,还是因为生活所迫给不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其根本原因都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匀。

而这或许才是这个问题背后让人困扰和心酸的地方吧。


吴清缘老师


是的,本人职业学校教师,算是处于底层的教育工作者,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刚进职业高中这个环境的时候,比较懵懂,一直觉得这些学生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中考失利,从而进入职业学校,可是我发现我太天真了。

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中考失利的,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是家长放弃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家长大致有以下几类:

1.脾气暴躁型。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一旦联系家长,家长马上就来一句话,再不行我不让他念了。

2.推卸责任型。在学生没有问题的时候会说就拜托老师了,然后对学生不闻不顾,家长会永远有事不能参加,和其电话或者其他方式联系永远是一问三不知。假如学生有事,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学校找老师的问题,用无理争三分形容定不为过。

3.家庭破裂型。父母离婚或者成立新家庭后后对孩子不闻不顾

未完待续


屋顶上的葡萄


我现在倒真的希望有些底层家长,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放弃不必要的教育。

第一,家里困难的不建议读三本私立学校,四年本科,学不到啥,搭进去10万元,好几年赚不回来。因学返贫不应该。

第二,学习不好的,就不要勉强读书了,文凭没啥用,不如有能力,现在在大学升学率几乎90%的情况下,读不读大学,没必要的。

那么这些学生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读高职,进技校,学技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毕业还能有份工作,至少可以自食其力,养活自己,能养活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成功之路不止一条,而有些院校,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可能成功,我们并不歧视任何一所学校和学生,但是现实的问题,我们也要面对,脱离现实,最后肯定会被现实打败。

我们现在的有些教育是存在问题的,学生学完了,对就业并无帮助,如果有条件啃老,那么,游戏几年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条件不好的,是读不起大学的,如果是读985,211,砸锅卖铁都值得,如果花大价钱读私立,真的没必要,就别浪费那钱和耽误四年的青春了。

四年学一门技术,完全可以学成,也许四年后,某企业,你就是那些大学生的师傅呢。


韩东言


落后农村的底层家长的确在放弃孩子的教育!

作为农村出生的孩子,我自己是通过考出农村改变命运。我原本是不相信农村家长会放弃孩子教育的,直到看到一件事,忽然明白了。

事情是这样,一个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交给奶奶带,孩子不听话,经常逃课,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上。于是奶奶为了让孩子不闯祸,让他跟着本村包工头去工地做事,原本是锻炼,准备让孩子受点苦,愿意回来继续上学。

可就在当年的冬天,孩子奶奶出世了。孩子爸妈回来赶丧事儿,爸妈让孩子一起去外地,孩子不愿意,她和爸妈没啥感情。奶奶出丧那天,孩子哭的死去活来。后来,孩子除了继续在工地干活儿,没有第二个选择了。现在这个孩子十三四岁吧。

老家农村里念个三五年,出去做事的比比皆是。说来惭愧,这和我还有关系,我是村子里20年唯一考出来的211、985的本科,可是我在北京也混的一般,村子里有人说:读书有啥用,你看那谁,成绩那么好,读大学了,据说在北京房子也没有。引来一批不赞同孩子读书的人的赞许。

所以,孩子教育不是简单的事儿。有些是被迫放弃教育,就如上所言。有些是家里需要人手。有些是认为读书无用。


板砖观察


阶层正在固化,内蒙已经实行,考不上高中直接回家,花钱都不让你读高中,高中考不上坚决不让你复读,回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阻止人口不断外流。其实不然,内蒙古经济指数可以说是倒数,没有任何实体经济。内蒙古人口以后将来会面临人口断崖,基本上一家一个,以前还要两个,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出来了,没什么发展的只能留在本地。教育直接是一个填不满的大坑。慢慢内蒙更是一个廖无人烟的地方。每次回家能碰见几个年轻人都算不错了。基本上都是剩下老人在家。街上八点钟大街已经没有人了。在以前还有几个人在溜达,如今也没有了,空荡荡的。


DIYunShengXue


以前不认可,总想任何一个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地为孩子的教育付出。但这个基本看法从上周产生了一点疑虑。事情源于上周跟一个孩子上高中的家长对我说,他家孩子从初一到现在在补课方面的花费就29万多了,其中初一至初三花费25万,刚上高一又报了一个英语班4万多(优惠价)。他对我说在孩子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全班三四十人只有四个人还坚持在学校复习,其他同学都由家长和学校签订一个协议后去x东方之类的教育机构去参加冲刺班了。我听到这些话感到很惊讶……很无语……。同时,我也想到那些社会底层子弟怎么办?如果这样下去会不会固化一些东西?不敢再往下想了。


福临69


本人正好在一所城市薄弱公立学校任教,生源家庭多半是这个城市中的中低收入者,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他们的第一个特点是居无定所,90%以上家庭的住房是租房,并且房屋所在地为本地城中村,因为那儿房租便宜。家庭成员多数属于城市打工者,半数以上是体力劳动者,这样的家庭基本符合题主所说底层家长了。

可就是这样的家长,依然未放弃教育。

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有正面教育也有反面教育。所谓底层家长,其实也能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拜各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均衡教育思想所赐,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基本还是公平公正的,我所在学校几乎不会因家长经济问题而将学生拒之门外,可以说,他们和普通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了九年级义务教育。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仅仅是依靠学校教育,要获得更优质教育资源是很困难的。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部分迈入中产阶段的家庭,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了教育资源争夺战中来了,顶级教育资源是没机会获取,但优质教育资源还能搏一把,该花钱的花钱,该拼人脉的拼人脉,想方设法为下一代谋取更多教育资源。

而底层家长,对这一切只能望而兴叹。作为城市低收入阶层,每日劳作,勉强可维持一个家庭在城市的基本开销,能用于教育投资的少之又少,即使这样,他们还是力所能及地挤出资金给孩子。

然而问题的根本并不在此。

教育是花钱的事,但花了钱却未必能做好教育,这背后拼爹不仅拼经济硬实力,更是拼家庭软实力,很可惜,底层家长在这方面劣势太大。首先在对教育的认知停留在较浅层面,无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或没时间进行家庭教育,先天就落后一步,其次在教育的投入上,远远不如同城市的其它家长,一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用于一部分人,必然忽略另一部分人,最后,不是不想,是不能,进而不想。

社会的阶层分化首先开始于教育,尤其是和平时期,正是两极分化急剧加大的时期。家长在教育的投入越早,优势越大,并且优势的扩大是加速进行的。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才有人说底层家长开始放弃教育,其实这不对,他们没有放弃,只是所做的事不足以争抢到那些优质教育资源,所以看上去似乎放弃了。


爱数学做数学


中国教育隐藏的真相是底层家长正放弃教育,这种说法我认同的。以前小时,我妈天天唠叨我说,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可是等我书读出来了,进了社会了,我却发现,原来我成绩不好的同学,中途辍学,提前进入了社会的同学,她们个个都过得比我好。不是已经当了老板,就是自己成了人精,在同样的公司里,她走后门成了主管,我却再被她管。



极度的不平衡,造就了我妈的态度也变了,现在的她,不再使劲要求外孙女使劲读书了,相反,她看中的是学习的手艺技能。有一门手艺,没多少文化也饿不死自己,这是她的想法,也是我做为孩子家长的想法。

社会压力大,竞争力更大,只会一味读书,啥技能没有,进了社会,吃亏也是肯定了的。特别农村条件不好的家庭,辛辛苦苦花几十万供孩子大学读出来,结果回到农村了,也是干些养猪,挑粪的农活,还不如不读书,早点挣钱,减轻家庭负担的好。

我二舅就在某工地上说过,工地上搬砖的,一捞一大把大学生的,跟我个没读过多少书的还不如。好歹,我有泥工活的手艺,不用天天搬砖,晒太阳,但那些大学生不行,他们没手艺,只能干些简单活。
听到这话,试问,底层家长还愿意掏钱供孩子起劲读书吗?不会再想了。



这句话看似危言耸听,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底层家长是指那部分人,这里,我暂且把题主所说的底层家长,理解为农村家长吧。

以前回农村,跟大家聊天,大家总会数一数,村里总共有几个大学生,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现在在哪里工作,家里的老人生活多么好之类的内容,村民的言语中充满着羡慕,这些大学生就是村里的榜样;

现在回农村,聊天的内容则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现在在家里工厂打工;谁家的孩子在城里工作,父母在家省吃俭用给孩子买房子;谁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多少年了,还没有找到媳妇等等,这些大学生成了村里的“反面教材”。

一、农村孩子考不上好大学,很难真正改变命运!

我经常给班里农村的孩子讲,要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在现如今,只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真正的知识,来自高水平的大学。

下图是中国薪酬网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TOP200》,从这份榜单中,可以看出985、211高校毕业生酬薪水平大幅度领先普通高校!可以说,一毕业就能“奔小康”了,农村娃考上这类学校,虽然不一定比得上其他同学,但是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他们的父母应该不会后悔!

二、农村孩子考好大学越来越难!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自己是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又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这些教育资源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享受到。

其实,这位同学,说的不一定准确,但是确实是实话!看看下面两图,大家可能能加深了解。

第一幅图,是清华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五位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考上大学的几率,他们发现在2003年,城市青年上普通大学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8倍;上北大和清华的几率,是农村青年的43倍。

第二幅图,是复旦大学对于生源来源比例的统计,农村户籍新生从未超过两成。

三、底层家长放弃教育,其实来自对教育的怀疑!

其实,作为农村家长想法很简单:“孩子是学习的料,就攻读;不是学习的料,就去打工”。一直以来,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就不是很坚定!一个成功的大学生,能够带动周边的教育;一个失败的大学生,影响力也同样巨大。

而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考上二三流大学,他们的榜样作用正在逐渐减少,“读书无用论”,在很多地方影响越来越大。


赢在高三


不知道“中国教育”指的是什么教育?底层家长指的是哪些家长?

说中国教育是底层家长放弃教育这个观点,火苗教育觉得大错特错。相反,中国教育恰恰是底层家长在竭尽全力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为什么这么说呢?姑且先把你所说的中国教育理解为中国的应试教育。

不得不说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一个迄今为止,最公平、公正、公开的“人生转折点”。多少寒门通过考试改变了人生,在嘲讽应试教育的同时,请你先看看它让多少个寒门出了贵子。

中国教育的隐藏真相是逐渐成为底层家庭的救命稻草。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出个清华、北大,不说具体有什么,单单孩子的人生已经实现转变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对父母砸锅卖铁送孩子上学,苦了半辈子。最后孩子考上了清华,村里奖励了几万块,镇里奖励了几万块,学校奖励十几万,他们所在的祖祠堂奖了几万,并且有人承诺负责孩子在大学里的一切费用,让孩子学成毕业后过去公司当管理。

这算不算中国教育让底层家长有了一丝光明呢?

说中国教育是底层家长正放弃教育,我觉得完全错误,这恰恰是底层家长最重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