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钱比清朝15年收入还多,为何嘉庆花了一年就没了?

吴孟龙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已经八十九岁高龄的清朝太上皇乾隆帝逝世,不久一代大贪官和珅轰然倒台,被亲政的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在乾隆朝后期权倾天下、富可敌国,是18世纪时期的世界首富,聚揽财富多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当时有一句民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拿到和珅全部财产的嘉庆皇帝可以说是坐在“金山”上,但有意思的是嘉庆一生都被钱不够花的问题所困扰,那么这些惊天财富都哪去了呢?

1、清朝官场贪腐到嘉庆时期已经深入骨髓。其实在康熙朝中后期,官员贪腐问题就已经很严重,就连国库都快被各级官吏拿空了;到了雍正上台铁腕反腐、整饬吏治才挽救回了局面,清朝财政好转,国库充盈;乾隆登基后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官员的管制,特别是乾隆朝中后期官员贪腐、奢靡之风日盛,两淮盐引案、甘肃监粮案、山东亏空库帑案等贪腐大案连发,各级官吏上下勾结集体贪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和珅就是乾隆朝官员中的“贪污之王”。

嘉庆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目睹了以和珅为首的贪官集团是如何贪赃枉法的,因此对于对贪污深恶痛绝,铲除和珅可以说是他的反腐第一枪。可惜嘉庆帝缺乏父祖做大事的决心气魄,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稳定反腐力度有限,只是铲除了和珅等大贪官,没将反腐制度化、扩大化,使得贪污问题反而更严重了。像皇帝吃一个鸡蛋内务府就要十两银子的事可不是光绪时期才有的,有这一大帮“硕鼠”在,嘉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被搬空了。

乾隆南巡

2、清朝财源枯竭。清朝的税赋收入主要就是两大块,一个是农税,一个是盐税等商税,这些在嘉庆时期都出了问题。先说农税,农税就是从种地的人身上收钱,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财富来源。因为“康乾盛世”时中国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到了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问题非常严重,人们靠种地普遍吃不饱饭,再加上官员的欺压,土地日趋集中到官僚士绅手中,虽然清朝在雍正时期制定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但由于吏治腐败这些善政难以执行。另外因为天灾频繁,嘉庆每年都要减免灾区的钱粮,还要拨款赈灾,为了一个南河治河工程就花费了4000余万两,可以说嘉庆在农税上基本赚不到钱还要往里面搭钱。

再说商税,清朝商税的败坏真的要怪到乾隆身上。乾隆自号“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古今第一,还曾经六下江南、大兴土木,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笔钱财之上的,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两淮盐商。盐商给清廷捐款的行为叫做捐输,没有定额,反正朝廷有事盐商们就要掏钱,比如乾隆屡次南巡盐商花费就得过亿两。盐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除了应付皇帝的花销,还要接受官吏的盘剥,为了赚钱就不断抬高盐价,使得官盐滞销私盐泛滥,官盐卖不出去自然收不到盐税,作为清朝重要财源的两淮盐政废弛。另外嘉庆本人重农抑商,多次禁止开矿,进一步加强了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清朝贸易,收入越来越少,坐吃山空。

天理教起义

3、社会矛盾尖锐,起义频发。嘉庆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反清起义运动高发时期,不满贪官污吏剥削、文字狱压迫的民众纷纷起义,此起彼伏,为了镇压起义清廷花钱如流水,再加上战后安置重建等花销,钱花的就更多了。

比如爆发于四川、陕西、湖北等地区的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白莲教起义军攻占州县达204个,清廷为了镇压起义调集十六个省份数十万大军,花费超两亿两白银军费,二品以上官员20多人、副将以下中级武官400多人阵亡,清王朝元气大伤;再比如东南沿海地区的蔡牵起义,受不了清政府压榨的沿海部分民众成为海盗,占据岛屿、封锁航道向过往商船收税,最终发展成大规模反清起义,战事从嘉庆三年一直打到嘉庆十五年;再比如爆发于山东、直隶、河南地区的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从嘉庆十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因为爆发于清朝统治核心地区,特别是紫禁城都差点被攻破,因此影响力空前。

嘉庆可以说是一个守成之君,面对父亲乾隆留下的烂摊子、清朝统治百年间积累的各种矛盾,缺乏改革弊端的气魄和才能,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完全的解决问题,积重难返下再多的银子也难以扭转清王朝的衰落。


当狗容易做人难


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是抄了和珅的家,和珅的家产价值十多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啊,嘉庆真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了,可是嘉庆到没有吃多大饱,吃饱的全是嘉庆手下的贪官污吏。乾隆是享受的一生,嘉庆是悲催的一生,乾隆留下的烂摊子全给嘉庆背着。嘉庆这一生都是折腾和不幸,贪官污吏腐化严重,各地灾荒大旱民不聊生,白莲教的起义等等都耗尽了嘉庆查抄和珅得来的家产,而且还倒贴不少,原来嘉庆也是帮人存钱的悲催命啊!

和珅的家产基本上全花费在了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军费里面。乾隆末年在四川,湖北,陕西等地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个起义那真是动了清政府的根啊!乾隆死了都没有剿灭,轮到嘉庆去剿灭,结果用了九年多的时间才剿灭,嘉庆兴奋极了,同时查抄和珅得来的十几亿白银也花完了。白莲教说白了就是邪教加上贫穷的农民起义,怎么清政府就用了那么长时间,其实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去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将领和官员打仗不积极,要军饷却非常积极。去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将领带领士兵那都是跟着白莲教的屁股走啊,白莲教可不是傻瓜,不会和官兵面对面硬碰硬啊,那是打完一地再去另外地方,官兵只能跟着白莲教屁股后面跑了,时间就长了嘛!再说了就算逮找了白莲教官兵也不积极打仗,他们的眼光全钉在了嘉庆手上和珅的财产啊!嘉庆不是从和珅身上发了一笔横财嘛,刚好去剿灭白莲教的官员都知道,所以肯定不会用心去剿灭白莲教啦,都灭了,用什么借口向嘉庆要钱啊!所以只要白莲教一天不灭,官员就天天向嘉庆要军饷,而嘉庆不得不给啊!军饷哪里来啊?都是和珅的家产嘛!拨下去的军饷大部分都进了将领们的腰包啦!嘉庆的钱没了,白莲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也就被剿灭了,所以长达九年多才剿灭白莲教。第二原因就是白莲教都是流动作战,规模上十几万人啊!白莲教的起义那是流动性的起义,今天打这个地方,明天打那个地方,官兵打不着就很正常了。白莲教也受农民的欢迎啊,那时的清朝,各地都有很多吃不饱饭的农民,白莲教一起哄,大家都起义了,要知道农民的人数比官兵多的多啊,全部杀完也要时间啊,所以剿灭白莲教起义用了那么长时间。白莲教是被剿灭了,嘉庆手上和珅的钱财也基本花完了,到底谁吃饱了呢,不用说就是那些去剿灭白莲教的将领官员们,他们可是吃得满嘴流油啊!

嘉庆在位时,从1815年到1817年这将近三年来,云南发生了最严重的饥荒。直隶,河南,山西等地区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都生活不下去了。既然有饥荒那就朝廷拨款赈灾啊,连年的灾荒,嘉庆的手里的银子那是流水一样花出去,嘉庆肯定是心疼银子的,可是你再心疼也要拨款,他也知道赈灾的银子没有多少到老百姓的手里,只是也必须赈灾,明君的脸面要维持,你不怕再来几场白莲教起义吧?所以嘉庆时期的饥荒搞的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枯竭,嘉庆自己还倒贴自己的私房钱进去了呢!至于和珅的家产早花完了。嘉庆时期的贪官污吏腐化严重,已经到了一个高峰了。嘉庆对于官员腐败问题毫无办法,杀也杀不完,最后只能期望官员不要太贪,给自己留点面子。只是官员才不给嘉庆面子呢,不仅压榨老百姓的血汗钱,还贪嘉庆皇帝的私房钱,可见那时的官员腐败有多严重了吧!

总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真实情况是和珅是完蛋了,嘉庆却没有吃饱,吃饱的是嘉庆手下的肚肥肠满的贪官污吏们,嘉庆只不过是帮别人存款的悲催命,还赔上利息,真是让人感叹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和珅是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商跟银行家,他赚的钱虽然没那么干净,但是绝对是自己赚一块大清朝也能跟着赚一块的那种,只是嘉庆太蠢猪,竟然图着一时痛快,毁掉了这么一棵摇钱树!

嘉庆在查处和珅的时候列的罪名是巨额财富来路不明,而不是贪污。这足以颠倒我们以往所有的认识认知,和珅不管有没有贪污他从来没有向国库伸手,这是国库里查不到他贪污证据的主因。

据现有数据显示,和珅的财富来源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开发地产。和珅用非常廉价的价格把整片山林荒地买下来,然后派人去把这些山林荒地里的树木砍掉,挑好的卖掉赚了第一笔;不好的木料裁成小块加工成各种小家具卖掉赚第二笔;然后把平地开荒成良田卖掉赚第三笔;把山地整平盖房子卖掉赚第四笔。这期间,和珅赚了一大笔钱。可是清朝的税赋也跟着增加了,因为买卖要上税,种田收粮也得上税。

和珅财富来源第二点,放贷开银行。由于开放地产赚了一大笔钱,和珅就把这笔钱又贷出去。比如,新开发的城镇有房子有店面,这商人买完店面要做生意没钱,没事!拿店铺或者其他东西抵押,然后和珅贷给你,商人们只要按时交利息就可以了。这对于大清朝也是好事,商人做生意也得交税。

和珅财富来源第三点贸易。和珅会从国外进口各种东西来卖给国内,并把国内的药材等卖到国外。当时和珅是广州商行的幕后老板。


优己


不该杀了和珅这个人才,应该给和珅儿子升官封爵,让他懂得感恩。更好的效忠自己,嘉庆就是度量太小,完全可以用和珅的钱培养一批死侍和一批骨干,用来整治贪官,管理国家财务。钱是花不完的


玉恒国际


大家看到这个问题往往会被误导到,认为清朝15年的收入就能够撑到15年的开销,如果没被这个问题所误导的话,那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首先,乾隆皇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帝王,喜欢大兴土木,搞面子工程,他在位期间清朝的贪官如雨后春笋冒出,其实本来国库收入也不是很多。其次,在他去世之后留给嘉庆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一堆贪官吸血鬼,而且嘉庆本身能力有限,又干掉了贪官头子和珅,这简直就是自毁长城,直接失去对所有贪官的控制,使得国库收入进一步缩水,这样收入少了,但各地的开支不降反升,皇宫内也是各种消耗,一个鸡蛋10两银子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由此可见一般。最为重要的是各地贪官的压榨,百姓活不下去,各种起义不断,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区区和珅一人的财富就算再多,有哪能经得起这样耗的。所以一年就花完了也就可以理解了。


Y一花一世界YB


嘉庆不会用人,受人蛊惑,不懂细水长流,为了树立形象,权利想做个百姓拥戴的好皇帝,却把一个百年难得的人才杀了,和珅固然可恨,但史书记载他有过人之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看你怎么利用而已,这一点乾隆比他聪明多了。


安吉小李


乾隆后期国库空虚,阶级矛盾尖锐爆发不少的起义。这个烂摊子交给了嘉庆皇帝,初期办掉了和珅得了一笔不小的钱财,对于国家的正常运行是有好处的!老百姓的矛盾相对缓和,不过这时候又灾害比较多主要还是水利问题,所以嘉庆皇帝为了赈灾花了不少。不过阶级矛盾毕竟是存在的,那么还是有这个白莲教起义,还有一些小规模的地方冲突,对于嘉庆来讲都是需要去镇压解决的。所以花了不少银子。。即使和珅的钱多也经不住大规模的花费,那么在嘉庆上任后做了一些列的改革成效微小,没有根本上解决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以及老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嘉庆皇帝在位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在搞工业革命了,那么继续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朝政府没能抓住这次变革的机会,在工业上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世界。而且嘉庆皇帝不擅长搞这个经济,没能快速的解决清政府的财政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清政府开始进一步衰落。

嘉庆皇帝勤政,但是思想上面是效仿祖宗的法规,没有开创精神。虽然每天起来的很早睡得又很晚,但是发现最终就是越搞越差。和珅的银子也是通过各种敛财的不法手段获取的,终归还是有限的,多方面的花钱,使得快速的花完了。


用户5436617808757


糖糖看来与和珅的财富相比,一个国家所需要的财政依靠的是积极健康的税收来支持。但是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所依靠的都是收田赋而忽视商业税收。

面对财政困境嘉庆皇帝的办法只有两种,开源节流。可惜的是乾隆皇帝退居二线之后,留给嘉庆皇帝的是一把烂摊子。官场上是贪污腐化成风,国库曾经充盈已经在乾隆后期变的不可能。而乾隆皇帝数次下江南,所耗费的钱粮t也是个无底洞。

嘉庆皇帝上位之后白莲教等等的造反此起彼伏。导致军费以及起义地区的财赋锐减。而至今来说,主流历史都认为和珅财产应该在四千万倆白银左右,而所谓的几亿两应该包括太多的不动产。

嘉庆皇帝才能不足,无法掌控内廷外廷。曾经一个鸡蛋十两的笑话就是出自这位皇帝身上,而他把控朝政不足。乾隆之后官员贪腐依旧毫无办法,只是位庸皇。大清朝的几任皇帝其实康熙雍正之后,任何接任的皇帝都会发现好像自己都被坑了……总会有许多挑战等着他。他们处理结果都一般


笑看风云史


中国人目前的形式都搞不清楚,总喜欢去吹过去的,对人对已有意义吗?


手机用户92102428242


那时候正是白莲教闹得最凶时候,和珅的家产正好成了军饷和安抚乱民使用了,如果没有和珅家产,说实话也许大清会重蹈大萌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