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勤政为民,严惩贪官,大力发展农业,为何抵挡不住清朝的衰落?

曹琳琳


历史上对嘉庆的研究有很多不足,嘉庆是一个守业天子,无奈大清经过康乾雍三代,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嘉庆皇帝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平庸之才。

嘉庆有很强的政治统治力,能够把权倾朝野几十年的和珅拿掉,足显其政治智慧,与太上皇乾隆也能和谐相处,政权平稳交接,足见其小心谨慎。但是,嘉庆治国过于谨慎小心,以至守成变成了法祖,在巨大的社会危机面前不大胆进行制度革新,而企图效法祖宗的制度,来掩饰,幻想把所有社会遇到的问题都通过回到过去去解决,是极其不现实的。

嘉庆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因为清朝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疆域还是人口还是物质财富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封建集权制度高度完备,已经不可能有任何突破的可能。另一方面,面临的危机前所未有,那就是人口的快速膨胀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生产工具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力很难有提高,康熙时期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时期的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到了嘉庆这个时候制度创新的空间已经没有了。

有时候面临难以遏制的衰退,再努力也没有什么用。

如果仅仅靠整顿吏治,勤于政事是不够的,除非进行大破大立,但这又是做不到的,在制度完备的条件下,他又幻想依靠圣人之法去约束大臣的行为,靠加强思想教育来增强官吏的道德性,又走向了另一个歧途。故而,多磕头少说话成为嘉庆一朝的官场规则,衰落不可避免。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嘉庆是个好皇帝,但抱歉,并不是个明君—(滴,好皇帝卡)

从1796年乾隆举行禅让大典,嘉庆接受帝位到1820年驾崩。嘉庆帝共在位24年,除去乾隆在位3年,实际掌权长达21年之久。

说嘉庆是个好皇帝,是因为他确实是个忧国忧民、勤于政事的君主,没有什么荒淫无度、贪恋美色奇葩事。比如在朝政上,他杀和珅,惩戒贪官,为新朝树立廉洁的风向标,更是结束了清朝自入关以来的文字狱;在民生上,年年都蠲免灾区的钱粮,注重基础民生社稷工程,六十大寿的时候更把全国百姓积欠粮款一笔勾销,总之,嘉庆是个宅心仁厚的好皇帝。

可惜,很多时候“然并卵”。嘉庆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个好皇帝,只是在那个西方即将发生社会变革的时候,嘉庆并不是一个独具慧眼的明君。虽然他有心革除乾隆朝所留下来的弊政,比如“议罪银”制度,但是全国各地烽烟四起的起义和英法等国对澳门的侵略,这都让嘉庆朝国库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从而没有魄力一改弊政。

很多人认为嘉庆资质平平,没有能耐,于是便把乾隆留下弊政不能革除怪罪到他的头上,还有就是没有开眼看清世界,甚至这个时候了还重农抑商,使得中国资本主义市场彻底湮灭,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但说句公道话,说嘉庆资质平平,其实以乾隆留下的烂摊子,真心不是普通人可以解决的,就是秦皇汉武重生也不见得有用。

还有开眼看世界这种,全世界有几个封建帝王做到了?沙俄彼得一世算一个,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算部分?其他还有么? 嘉庆挡不住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衰落啊。


三观粉碎机


首先必须承认,嘉庆皇帝颙琰,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优秀的好皇帝。特别是以“勤政为民”“严惩贪官”“大力发展农业”这几条来说,嘉庆皇帝的表现,堪称皇帝里的超水平。

以“勤政”来说,嘉庆皇帝的勤劳程度,放在古代史上都是前几名,比起动不动就乱盖字画,高兴了就下江南的老爹乾隆来,嘉庆皇帝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认真工作,甚至在出巡的路上,批阅奏折也常到深夜。以“严惩贪官”来说,除了拿下和珅的精彩桥段外,他在位时期,制定了贪污万两白银即处死的铁律,且每个案子都顺藤摸瓜,每抓获一个贪官,上司下属都要陪绑,总督巡抚动不动就法办一堆。反贪力度直追其祖父雍正。

至于大力发展农业,减免农民负担之类的好事,嘉庆皇帝也几乎年年都做。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他鲜为人知的一桩善政:宽松的文化政策。自清初起肆虐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文字狱暴政,正是在嘉庆皇帝执政时期结束。清王朝的文网彻底松动,《儒林外史》等精彩名著火热畅销,乾隆执政时的大批禁书,陆续重见天日。嘉庆皇帝还特意组织人力,搜罗整理《全唐文》等典籍,许多险些毁于文字狱的典籍资料,幸运得到保护。

以此成就来说,嘉庆皇帝的这桩贡献,堪称清朝历代帝王里独一号。

但不争的事实是,饶是嘉庆皇帝劳心费力,可大清王朝还是积重难返,这“嘉道中衰”的悲催场面,带着清王朝加速度衰落,坠入近代落后挨打的深渊里。为什么明明很努力却如此悲催?大体原因应是两条。

首先一条,就是嘉庆皇帝扛的锅太重。他爹乾隆皇帝留给他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在乾隆帝数十年如一日的瞎糟下,已经到了极度困难的地步。偏偏西南动乱波及数省,战火正朝着东部地区疯狂蔓延。东南沿海厉行海禁政策,以至于水师都极度疲弱,竟被越南海盗多年如一日吊打。军队火器等军工技术也日益衰退,改装出来的火炮,竟不如明朝火炮威力大。风气弥漫全国的贪污腐败,闹的官场上行下效,整个清王朝,简直一团乱麻。

这样一团乱麻的境地,嘉庆竟然挺了过来,通过重手的反贪与对民生农业的狠抓,通过在位时期连续减免两千一百万石钱粮的善政,到底叫清王朝熬过了艰苦时段,虽说一直在衰,却总算没在他手里亡国。已经算不错了。

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嘉庆皇帝治国眼光的差距。

嘉庆皇帝是个勤恳认真的帝王,但以治国理念论,他比起他的祖父,那位把清朝国力推到顶峰的雍正皇帝,却是着实差了一大截。就以反贪来说,在嘉庆皇帝看来,只要自己狠抓几个贪官,震慑整个官场,然后用道德来约束官员,就可以澄清吏治。哪怕连续发生多起窝案,御史周钺等人疾呼要改革清王朝制度,对官员形成监督时,嘉庆皇帝却只是淡淡回答“良法俱在”,重手治贪的他,却没有变革的勇气。

所以,也就有了嘉庆帝在位时期,叫他悲愤无比的现象,明明重手治贪,官员却越治越贪,一个贪官倒下去,更多的贪官站起来,而且各个玩忽职守。以至于天理教袭击皇城时,各级官员都是相互推诿看热闹,差点就叫天理教把紫禁城一锅端。气的嘉庆皇帝事后下诏书大骂,可骂完之后,腐败已久。

比起治官的眼光来,嘉庆皇帝治国的眼光,也是局限极大。嘉庆在位时,已经是十九世纪早期,大航海时代如火如荼,西方列强的阴云正在压来。他的祖父雍正尚且知道,清王朝应该打开国门求发展,嘉庆帝却在厉行闭关锁国。国门紧闭的清王朝,经济也就越发进入死胡同,贫困化日益严重,最终将在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里,被西方列强的炮火打的稀里哗啦。

眼光的差距,叫嘉庆帝在位时,继续错过大好的发展机会。这个清王朝,他可以用勤奋来艰难维持,但终究,难以振兴。


我们爱历史


很多人都觉得嘉庆帝除了严惩和珅大贪之外都没有其他功绩了,其实是小看了嘉庆,虽然嘉庆是一个平庸的好人,但他的一生一直在努力的缝缝补补他爹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嘉庆帝勤于政务,崇尚简朴,提倡实政,反对浮夸,他能清醒的看清楚那些弊端,也在努力的改正,虽然收效甚微。但是不能说毫无作用,因为很明显的阻挡并减缓了衰落的步子。

乾隆留下的烂摊子

乾隆皇帝留给儿子的江山远没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光鲜,可以说从上到下,从吏治到军政都腐败透顶,真正的要钱没钱,有人没人,还把后路给堵死。

先说开支最大的军费问题,乾隆朝较大的战役直接军需开支约在一亿二千万两以上,而当时国库收入年仅三千余万两,常规军饷更是不计其数没法统计。为了解决困境,乾隆不听阿桂的劝谏,

以虚纳名粮归武职养廉,另行调补兵员实额,毁坏武备,遗患后世。

除开军费庞大,还有乾隆的千叟宴,自己过生日,给他亲妈过生日,哪一项不是巨额费用,更不要说出外巡游的挥霍,比康熙时期多出十倍之余,国库不够盐商来凑,而盐商的钱会白捐吗?他们会成倍的找补回来,导致盐政日益败坏。

有大臣劝谏差点被砍头,侍读学士纪昀觉得自己是才子颇得乾隆赏识,就劝谏乾隆保护东南财力,以免枯竭。被乾隆毒舌辱骂:你纪晓岚有点小才学,我只不过把你当倡优一样养着给我解闷的,你竟然敢妄谈国事?

宠信和珅,败坏吏治,上下贪腐成风,不是一朝能刹住的;而军队的腐败奢侈军备的废弛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如果说是和珅带坏了吏治,那带坏军队的就是福康安,奢侈靡费,福康安最为典型。清朝的衰落,内坏于和珅,外坏于福康安,乾隆总揽。

嘉庆帝很清楚的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亲政后,大丧诛和珅,福康安死了没办法,但是每次下诏训诫诸将帅,必然提福康安做典型反例,他爹是没法批判只能找这两只替罪羊。

缝缝补补的嘉庆帝

面对积重难返内外交困的现实,嘉庆帝有清醒的认识,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纠正,虽然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弊端,但起码是刹住了继续滋长的势头,缓和了衰败的势态。

谁不向往奢侈?嘉庆知道奢华的出巡实在劳民伤财,所以他努力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节俭,自己生日都不许大庆,杜绝奇珍宝物,提倡实干兴国,反对粉饰太平,这一点,嘉庆的确比他爹强太多。

更是从苗乱教乱白莲教清晰的看到,必须缓和阶级矛盾,不许扰民增重民间疾苦,极力避免火上浇油的蠢事发生,多次亲自处理赈灾蠲免治河理漕,以免出现侵吞事件。

如此兢兢业业缝缝补补的嘉庆,好像也没给儿子留下好的基础条件,也给人留下清朝中衰是从嘉庆开始的印象。

其实,嘉庆有点背锅,第一是他爹的锅,第二就是整个封建王朝的锅,清朝到嘉庆也有一百五十多年,而封建社会的机制到嘉庆时,各种隐藏的矛盾也都浮出水面,这些都不是平庸的守成之主嘉庆能应付解决的。

最根本的吏治问题,嘉庆看到了并力图解决,虽然没有解决好,另一个问题就是,乾隆中期之后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而人口却在飞速增长,社会财富的负差越来越大,国力就无可避免的越来越衰败,这更不是嘉庆能认知和解决的了的。

嘉庆帝没有魄力,心不够狠,思想也是墨守成规,对于当时的局势,没有大胆有魄力的变革,是什么出路都没有的,而嘉庆之后都是没有魄力的帝王,衰败自然无可避免。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嘉庆皇帝的一个小故事可以透露其行事风格,某地上奏欲开立一个矿场,预计有四千员工,因未曾有如此大规模的作坊,特请奏皇上批奏;嘉庆回奏否掉开矿,理由是祖上没有先例,再者这么多人万一有变如何不乱?同时革职这位地方官。嘉庆皇帝事事照祖宗之法处理,每日勤读“清实录”。

早在乾隆皇帝驾崩那年,地球另一端也去世一位政治家,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再遥想英国君主立宪在1688年完成;中国之落后于世界,何止在嘉庆皇帝?更不在挨打的道光皇帝。清朝入关四十多年、康熙皇帝三十多岁的时候,世界的潮流就发生方向性变化了,但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清朝怎么办的呢?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让人民成为瞎子;大兴文字狱,建设思想监狱,囚禁思想能力;人民愚蠢了,国家也就衰弱了,人多何用?

窃以为,清朝末代皇帝阶段,隆裕太后决策发布清廷退位诏书,把统治权归诸全国,建立共和,显示其民族大义,避免战争涂炭。


透视线


清朝是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一直强调自己的康乾盛世,虽然这个盛世是清朝自己吹嘘出来的。但在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确实开始迅速的衰败,这确实一个真正的事实。很多人都知道清朝在嘉庆朝走向了衰败,但是为什么衰败却是一个谜。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正统的话题,这是由于腐败、人口增长、白银外流等等融合在一起的结果。
网络配图
一、在乾隆在位的初期,白银和铜钱的价格还是稳定的
清朝征收赋税只收白银,而不收铜钱。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们当然不会有银子。每年缴纳赋税时,百姓们都要把手里的铜钱兑换成白银,然后才能缴纳赋税。清朝官方也知道这个情况,因此定下了指标。1两银子兑换700到800铜钱,从雍正登基到乾隆继位的早期都是这样的情况。乾隆登基的早期,在河北地区,1两银子可以兑换700铜钱。请注意,这仅仅是乾隆早期的情况。乾隆继位的早期对吏治还是比较注重的,但是在中后期以后,乾隆皇帝逐步放松了对官员的管理。在乾隆朝的后期,各级官员贪污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一个比一个严重。由于严重的腐败,社会上流动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少。由于白银数量减少,进而造成了银贵铜贱的情况。
网络配图
在乾隆早期,1两银子可以兑换700铜钱。但是到了乾隆晚年,1两银子却能兑换1300铜钱。但是百姓们缴纳的赋税额度不变,这就等于百姓们需要花费将近两倍的投入缴纳赋税。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白银限流,造成百姓们越来越穷。请联想一下,百姓们缴纳赋税的额度上升了一部,这等于变相的洗劫。与此同时,耕地数量的降低,也是对清朝另一个挑战。在康熙在位的中期,清朝的耕地面积为5.4亿亩。到了乾隆在位的后期,清朝的耕地面积上升到了7亿亩以上。也就是说,耕地面积上涨了30%,这本来是一件好事。问题是人口增长是土地增长的3倍,在乾隆即位时,清朝的总人口为1.43亿,但是到了乾隆晚期,人口上涨到了3亿以上。也就是说,耕地增长了30%,人口却增长了100%。
二、由于耕地有限,吃饭都成了问题
由于人口上涨到了3亿以上,而耕地增长很有限。这就意味着,利用有限的耕地供养更多的人口。再加上吏治腐败严重等等问题,清朝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在乾隆即将退位之时,才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场起义波及了八个省,严重消耗了清朝的国力。在白莲教起义之后,清朝为何暂时恢复了平静呢?这是因为人口再次下降,社会危机暂时掩盖了下去。还有一个问题,清朝的官员和士绅们是不用缴纳赋税的,但社会大部分耕地都这帮人手里。朝廷得到的赋税也来越少,就只能在百姓身上下功夫。虽然赋税的标准有规定,但是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这一系列的问题融合在一起,清朝的社会危机加重,就在这一时期,坑爹的英国人来了。
网络配图
英国向清朝出口尼龙等物品,清朝简直是水泼不进。英国人开始改变自己的套路,大量的鸦片流入了清朝。根据林则徐的估计,当时清朝吸食鸦片的人数在400万左右。由于大量国人吸食鸦片,造成大量的白银外流。当时清朝每年都有1000多万两银子外流,银贵铜贱的情况更加严重。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1两银子可以兑换2600铜钱。百姓的负担加重了3倍多,朝中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问题,才全力建议禁烟。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十年以后,便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洪长毛不靠谱,但是请想一想,百姓们如果能生活下去,怎么可能跟随洪秀全造反呢?

仙女下凡爆你头


从大的方面来讲,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清代至嘉庆,封建社会以发展至极致,封建王朝高度中央集权,绝大部分的人被牢牢的控制的土地上,基本上没有主观能动性,因为统治者打击商业、控制对外贸易。导致当时的人,无论地主阶级和贫苦农民,所认可的谋生之道只有土地。地主有了钱,唯一的投资就是继续买地,继续扩大田产;商人有了钱,也只能买地;贫民积累数辈人财富,有一点钱,也是置几亩薄田,以为祖业。而此时的中国社会,在江南等地,资本主义早已经有了萌芽,但清代的统治者给予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故而商人或者地主唯一的致富之路只有买地,但是大量的土地兼并,使得土地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穷人越来越多,穷人越来越穷,民穷国怎么不衰不弱。清代乾隆盛世只是个表象,只是那时候国家积累财富还可以经得起乾隆这个十全老人挥霍,但是到了嘉庆,白莲教等起义风起云涌,嘉庆哪里有钱去享受他老子的风雅,只能是越来越败越来越穷,到了嘉庆的儿子道光,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一件衣服都得补来补去的,弄得满朝文武都楚王爱细腰,明明很有钱,都学着皇帝穿破衣服。其实道光爱节俭是也许是一方面原因,但当时中国已经风雨飘摇,作为当家人,他比谁都清楚国家的处境,因为国家确实已经很穷了,不容许他大手大脚的花钱。清代的皇帝在中国皇帝史上是最可称道的皇帝,大多是铁腕治国,勤于政事,但这依然阻挡不了清代的衰落。一句话说完,封建社会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不变革,不革命,必将走向灭亡。


一村文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嘉庆帝的没落并不是本人的没落,而是时代的没落。追根究底竟是他们的国策和政略有问题。锁关闭国此乃当时最大的错误。四大发明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当时我们用火药造鞭炮,而外国人用火药造炮弹;我们用罗盘看风水,外国人用罗盘做指南针,用于海生航行辨别方向。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啊!这次落后也就罢了,但是偏偏又和英国的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人家靠着工业革命鹏程万里,而我们始终踏步不前。虽然,引进和购买了一些洋枪和洋炮,都因为射程和威力不够好,最后,人家频借着自己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无恶不作、烧杀抢掠、奸淫盗窃,盗窃国宝不计其数,签定条约屈指难数,割地赔款更是数不胜数。这就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落后就要被挨打,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

俗话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众所周知和珅是清朝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贪官,所贪折合银两相当于大清朝五六年的税收。这么多钱财为什么也没有挽救了嘉庆朝的没落呢?区别在于外国人发展工业,农业和科技,而当时我们只发展农业,即使再有钱,没有科技没有技术,不去发展工业和科技,不去取长补短壮硕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被时代抛弃的,同时也会被邻国看不起的。通俗点说,一个家族再有钱财,没有好保镖和强保安护卫,能不招贼吗?宝贝都丢完了,这个家族也就没有什么力量可言了,现在一直强调强军富国,不正是此理吗?譬如,伊拉克,科威特等国,靠着天然资源石油,人人吃香的喝辣的,好不快活。然而触犯了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又没有美国军事力量强大,所以被美国搞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人民每日食不果腹,风餐露宿,颠沛流离,惶惶度日。

最后,本人再总结一下: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家族,一个团体,一个家庭,还是一个人,都离不开学习、创造和发展,这六个字。各位看官对此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在下一定虚心领教。


文化影视娱乐


除了惩治权臣和珅以外,嘉庆到底有何建树呢?思来想去,除了和清代诸位帝王一样勤政外,着实没有过人之处。而以资质平平的嘉庆,又怎么能扭转大清帝国的颓势呢?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驾崩后,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果了权臣和珅。这一举动,曾令不少朝臣觉得心头一快,并一度觉得大清朝又有救了。

然而,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嘉庆除了严惩了和珅、收缴了其亿万家财外,却很快安于现状,并未像其祖父雍正一样,厉行改革、整肃吏治。

更令人心寒的是,和珅的家产几乎都被装入了嘉庆的腰包,而并没有用在国计民生之上。正因如此,民间素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童谣。

嘉道中落是清王朝全面衰落的阶段,而其病症早在乾隆时期便已深入骨髓,只是由于盛世余晖的存在,才未充分显露。

经过康、雍两朝的不断经营,乾隆帝可以说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帝王。殷实的国库为乾隆的穷兵黩武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乘势拓展了疆土,宣扬了国威。

然而,由于长期肆意挥霍和安于现状,乾隆中期以后,清朝国势已经渐衰。吏治腐败、军队废弛、思想守旧,如同白蚁啃噬千年古树一般,不断晃动着满清政府的根基。

世人皆言嘉道中落,未免有将责任甩给嘉庆、道光两位的错觉。实际上,嘉道时期的颓势,是长期弊病的显现。尽管嘉庆、道光二帝一直勤勤恳恳,但毕竟不具备向康、雍两位圣君一样的胆识和气魄。

王朝兴替乃是历史规律,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又岂是仅凭帝王一人所能扭转的?正因如此,嘉庆即便再努力,也无法阻止清朝的衰落。更何况,这位皇帝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碣石樵子


他没有从根本去反腐,当他发现乾隆留下的烂摊子里,是从上到下的贪,形成了体系。一但全部打掉,整个国家的机构运转可能无法进行下去。像明初时朱洪武对贪也是采取抓就杀的态度,一度导致地方衙门只剩几个官员在工作导致地方行政大乱。再说回嘉庆,他也认识到这点后就采取了逃避的淘汰,看着这烂摊子只能继续烂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