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诡异"的汽车设计你车上有么?

汽车发展到今天,也不是什么高精尖产物了,甚至汽车已经普及到家庭了,而汽车内的各种功能布局设计却各不相同,有些汽车设计,虽然看着很好,但是用起来却很不方便。

1. 前排水杯架

水杯架有一个拉板,合上后可以放置其它物品,杯架后边同时配有可伸缩的中央扶手。那么问题来了:当我将扶手伸长,还能在杯架上放置水杯吗?如果放置了水杯,我还能称心如意地将手搭在中央扶手上吗?

这个设计的确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中央扶手的高低/前后均可调节,但条件所限,即使调整到最高值,也会影响水杯的取舍,尤其是第二个水杯架,放置一些高的水杯根本不可能,而第一个也会被中央扶手卡住。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

买一些瓶身低的水杯或者饮料。其实我们应该以一颗乐观的心态面对反人类设计,也许设计师只针对水杯架的角度,或者中央扶手的形状稍作改动,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2.旋转座椅调节

汽车座椅无非两种调节方式,电动调节和手动调节。电动调节的好处很多,比如它的便捷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调整到最舒服的坐姿;比如它调节很轻松,几个按键就能搞定座椅的角度、高低以及各项支撑,但维修成本固然比传统调节方式贵上不少。早期我并不在乎座椅的调节方式,但几次借车的经历,让我开始反感手动调节,尤其是这种旋转调节靠背的方式。首先你要把左手伸到里面,然后用尽全力转动旋钮,直到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因为自己的车就是这种调节方式,所以有几个小窍门可以解决费力不讨好的旋转座椅调节。第一,调节座椅靠背之前,一定将后背远离靠背,调节起来会相对轻松;第二,我们可以买一种座椅调节器,固定在原厂的旋钮上,延伸出的扳手弥补了旋钮的一些短板。

3.后视镜加热

北京的一场夏雨,虽然有一丝凉意,但35摄氏度的地表温度还会有些闷热感。雨不算小,急促的雨滴很快布满了车身,尤其是窗外的后视镜,甚至看不清后方15米的路况。自作聪明的我,果断选择用后视镜加热的方式驱赶雨滴,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雨势不见好转,带给我的是更多的雨滴和更糟糕的路况......

我以为自己的后视镜加热坏了,看完说明书后,发现电加热后视镜只会在指定的温度区间开启,外界温度高是不会开启这个功能的,也就是说身处四季如春的南方城市,根本用不上这个配置。那么如果我们遇到下雨天怎么办?雨水附着在镜面上更会影响视线,后视镜加热该怎么处理呢?

事实上,这个功能在冬天还是很实用的,镜片一直保持加热状态,雪根本不会附着到上面;而在夏天,即便后视镜加热开启,也很难蒸发掉频繁坠落的雨滴,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雨季开车前先用纸巾将后视镜擦拭一遍,等车速快了,附着在后视镜上的雨滴也会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