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经常挨打和从未挨打的孩子的差距,跟你想的不一样

现在大家都提倡理性教育,对打骂孩子的方式嗤之以鼻。确实,经常打骂孩子的负面效果,大家都很清楚。一来会让亲子关系恶劣,二来会使孩子自卑内向,或者脾气暴躁,甚至引起社交障碍等。

然而,最近一位老师黄丽在网上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当的打骂也有益处。这个观点当然引起了许多父母的反对,特别是许多70后、80后,他们小时候挨过父母打,那种惨烈场景还经常浮现在眼前,所以他们是不赞成打骂教育的。

但是黄丽举了不同的案例来论述她的观点,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黄丽的班上有不少90后的学生,可以说是从小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许多人从来没有挨过家里人的打骂。按道理,这些孩子身心应该很健康才对。但是黄丽也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孩子,有许多有一颗玻璃心。

比如他们班里有个同学叫张秀秀,成绩比较优秀,但是如果某一次考砸了,张秀秀就会当场痛哭,情绪有些崩溃。总是要经过老师的心理辅导,几天后才慢慢恢复情绪。据黄丽了解,张秀秀就是从小到大备受父母宠爱,从没挨过打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孩子许多从来没吃过家里人的苦,一直是比较娇嫩的。所以当他们来到学校,走进社会的时候,一遇到挫折可能会难以接受,所以说有一颗玻璃心,很脆弱。

反观那些挨过父母打的孩子,在行为上会收敛许多,有不少人的抗挫折能力很强,让黄丽刮目相看。比如班里有一个孩子叫王强的,因为比较调皮捣蛋,有一次偷偷放了一只蛤蟆在女同学的书包里,吓得对方当场大哭。王强的爸爸知道之后,把他狠揍了一顿,从那以后王强就老实多了,对女同学也友好了很多。而且这孩子很坚强,一般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自己克服,让黄丽也颇为惊喜。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要经常打骂孩子,而是要讨论如何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能够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王丽认为,一般情况下不能打骂孩子,要以理性教育为主。但是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父母可以偶尔用打骂让他们长记性,知道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犯的。这样子,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就不会去触犯这些高压线。同时适当的打骂能让他们更坚强,不会那么娇弱。?

各位父母,你们赞同黄丽的看法吗?你们有没有打过孩子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