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30多年不葬祖母?

孝庄文皇后

孝庄皇后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在康熙二十六年,75岁的她离开了人世。但是,孝庄并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而是要求别葬于关内盛京之西的昭西陵。这一请求完全在情理之外,引发了多方的揣测,在世人的脑中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史书的记载是孝庄太皇太后临终时,告诉康熙,由于太宗陵寝奉安已久,而且已经和孝端皇后合葬,不能因为自己而轻动土木;而且,自己心中还时刻惦念着顺治与康熙父子,所以,应该葬在顺治孝陵附近。但这终究只是官方的说法,不能令人信服。事实上,当年康熙也为这个棘手的问题烦扰,难堵众人之口。所以孝庄皇后在康熙年间始终未能安葬,其梓宫一直停放在孝陵旁边。直到雍正三年,雍正服父丧27个月之后,才正式动工兴建昭西陵。

“入土为安”是中国传统的丧葬礼节,可康熙为什么30多年不葬祖母?雍正的解释是,康熙与祖母感情太深,以致不忍下葬,但这未免有些冠冕堂皇,大家都在猜想其中另有隐情。

康熙皇帝

在孝庄崩逝之后,康熙违反常规执意要在宫中为祖母守三年之丧,后朝臣反对,康熙也戴孝将近两年。康熙的言行留给世人的感觉是在纯孝之外,似乎还对祖母怀有一份非常浓重的款疚之心,希望有所补偿。而这份歉疚来源于何处,必然是康熙的一份不可告人的隐痛。这隐痛就是孝庄为了保存皇太极的遗孤,保住皇太极一生奋斗而来的事业,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在这一点上,孝庄不仅没有辜负太宗,而且应当被太宗谅解,甚至是感激。

事情跟多尔衮有关。当时满洲的八旗军中,多尔衮倚靠自己的嫡亲、胞亲等连带势力,一人握有五旗的军权,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贬斥了郑亲王济尔哈朗,诛杀了豪格。手握重权的他离造反仅一步之遥,他为什么没有跨出最后这步?原因就是孝庄皇后---他年少时候的爱人。孝庄皇后为了保全大局,委屈了自己,从中斡旋,才牵制住了多尔衮的造反之心。

但是,世俗礼法的限制使得孝庄皇后死后不能与太宗合葬,因为她不能以个非白璧之身与太宗合葬。这其中的委屈,外人不曾看见的辛酸,却被康熙看在眼中,既然不能把祖母与祖父葬在一起,他更不能让祖母一人孤零零的长眠地下,所以30年里一直怀着一颗歉疚的心陪伴着孝庄,直至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