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南北朝时期的武将做个排序的话,谁能排前三?

忠肝义胆岳老三


从公元317年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开始,标志着南北 朝开始,到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五胡乱华南北朝总计265年。这是武夫的时代,是武将的天下,南北朝24个国家121个皇帝(除了东晋的皇帝)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武将出身,武将一旦有了实力就成为权臣,然后就造反,篡位登基。而后又被别的武将篡位。周而复始。在这个时代武将篡位个是比比皆是。称王称帝有如儿戏。这是一个最不讲出身的时代。是草莽英雄的的舞台。是崇尚武力的时代。

南北朝无疑是武将最得意时代,按照提主问题,南北朝前三大武将应该是应该,宇文泰,高欢,刘裕,在这个时代能打仗武将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个高级将领,即便有汉族武将,也基本上已经非汉化了。这些武将一生征战无数,基本上是百战百胜。而且打出了不少经典战役。应该说,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封建时代武将涌现最多的时候。南北朝时候英雄豪杰很多,名将更是不少。枭雄权臣也有,但以上全部都占了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宇文泰,一个就是高欢。二人都是北魏权臣。二人后代更是都当皇帝。

宇文泰绝对是南北朝第一武将,而且还是隋唐两代的奠基者,北魏六镇是隋唐的养母和源头。宇文泰,小字黑獭,汉化鲜卑人,南北朝第一军事家、改革家、西魏权臣,北周政权的实际开国皇帝。宇文泰和高欢都是尔朱荣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宇文泰跟从贺拔岳入定关陇(关陇集团的雏形)北魏孝武帝因为权臣高欢欺压。西投宇文泰。但孝武帝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孝武帝和宇文泰也不和,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至此北魏分裂、一个是宇文泰实际控制的西魏(22年)一个是高欢控制的东魏。宇文泰和高欢处于同一时代。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悲哀,如果二人错开二十年,他们都有可能统一天下。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病重,他托孤于侄宇文护,同年11月21宇文泰病故。时年五十岁。次年宇文觉称帝。宇文泰被追尊为太祖文皇帝。


高欢,字贺六浑,河北人,是鲜卑化汉人。他和宇文泰恰恰相反。高欢从一个大头兵,历经二十余年奋斗,终成一代权臣,可以说不负此生。可以说,在南北朝这个最不讲出身的年代,完全是凭能力吃饭。高欢和宇文泰一共五次交锋,二人各胜2次,在这两次里双方都有机会致对方于死地 ,只可惜都丧失了,但在最关键的玉臂之战中高欢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壁主将韦孝宽一共不过数千人马,高欢十万大军打了五十多天没有攻克。高欢部将祖廷往城里射书,擒拿韦孝宽拜太尉,封公爵,韦孝宽在书信背面写上,抓获高欢者亦如此。高欢此时已经病危,正逢日蚀。高欢流涕而言,此上天要收我,当夜,一代枭雄高欢病死军中,时年五十二岁。高洋登基以后,高欢被追尊为神武皇帝。

排第三就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流氓无产者出身,和朱元璋一样,刘裕出身贫寒。一步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东晋权臣。在五十八的时候,刘裕最终篡位登基。非常不易。尤其是在南北朝这种门阀世家最鼎盛时代。他建立的刘宋是南朝里无论是从国土面积,军事势力。经济水平而言,刘宋无疑是最强大的。刘裕一生征战无数,定淮北,剿孙恩,北灭后秦,攻伐南燕、凭灭两国之功篡位登基,但晚年思想守旧。没有能统一天下。

按照提主的问题延伸。把南北朝所有的武将做一个排序的话,十大武将应该是:

宇文泰>高欢>刘裕>侯景>尔朱荣>陈庆之>慕容垂>冉闵>檀道济>陈霸先。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即然是武将排名,我主要考虑的是武力值,就是战场上冲杀的战斗力。

两晋南北朝能打的武将还真不少。我来列举几个。

1.冉闵


坐下朱龙马,左手拿双刃矛,右手拿钓戟,这武器装备比较特殊。冉闵与鲜卑军大战,一次斩首三百级。这战斗力确实很吓人。

虽然我并不喜欢这厮,但不能不承认他的武力值很高。

2.邓羌


邓羌、张蚝、徐成三个人冲进敌军,来回冲突多次,斩将夺旗,杀伤甚众
,没有具体歼敌粉目,但应该少不了。

3.苻生

苻生与桓温大战,单骑突阵,斩将夺旗十多次,非常厉害。

4.萧摩诃



萧摩诃很勇猛,第一次是以七骑冲阵,直接把齐军的中军大旗给砍倒了,击溃了敌军。

第二次又是以十二骑深入敌阵,打的是对方的精锐,斩首甚众。

然后又以八十骑冲阵,无视对方设伏,硬碰硬,把敌军打穿了。

5.高敖曹


高敖曹率领十余骑,甲都不穿,主动攻击对方五千人,他的武器是马槊,左右也是以一敌百,他被称为当代的项羽。

6.薛安都



这个薛安都真是勇悍无双,先是单骑突阵,敢于阻拦者全被他劈倒,杀伤甚多。然后又脱掉盔甲,咆哮冲杀,所向披靡,敌人箭都射不中他。来回多次冲杀,无人可挡。

还有一次是单骑闯阵。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斩杀的是敌方“万人敌”的猛将。


7.周盘龙、周奉叔父子

这是父子俩,都很勇猛。父亲周盘龙在阵中来回冲杀,无人能当。儿子周奉叔
出阵入阵,父子合骑一马,把上万敌军搅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

如果要排前三,我个人认为,应当以战绩为标准,排名如下:

第一名:冉闵。

武器:左手双刃矛,右手钩戟,

战绩:斩首三百级。

第二名:薛安都。

武器:矛

战绩:万马军中取敌方“万人敌”猛将首级。

第三名:高敖曹

武器:长刀

战绩:十余骑击溃敌军五千人,人称“项籍”


馋嘴肥猫铲史官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然是武将,总得比出个高低,以下是我心中的排名。


1、陈武帝陈霸先 南北朝 (503~559)




  陈霸先(公元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曾帮助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夺梁政权,建立陈朝;于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是为陈武帝。陈霸先在位期间又平王僧辩余部、平萧勃、平王琳。559年,陈霸先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

2、宋武帝刘裕 南北朝 (363~422)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别名刘德舆、刘下邳、奇奴、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后因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刘裕先后消灭刘毅、孙恩、卢循、桓楚、谯蜀、司马休之等0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3、北周文帝宇文泰 南北朝 (505~556)



  宇文泰(505~556年),亦名黑獭。西魏政权的执政大臣、北周朝奠基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属鲜卑族宇文氏,家于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西)。他经营关中多年,实行改革,促进鲜卑族政治汉化,使西魏国力迅速强盛,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韦孝宽 南北朝 (509~580)



  韦孝宽(509--580.12.17),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韦孝宽少以字行,所以皆称其为韦孝宽,而很少称韦叔裕。韦孝宽的祖父韦直善,为北魏冯翊、扶风二郡守;父亲韦旭,曾为武威郡守,建义初,后为大行台右丞、辅国将军、雍州大中正。

5、陈显达 南北朝(427~500)



  陈显达(427—500),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仕南齐官至太尉,封鄱阳郡公。后因为皇帝擅杀大臣,恐惧之下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时年七十二岁。焦墟之战467年(泰始三年)五月,陈显达奉中领军沈攸之之命率千人助守下邳。八月,沈攸之领兵北出。魏将尉元遣孔伯恭率步骑1万迎战,又将宋军前战所败受伤者送还沈攸之。

6、陈庆之 南北朝 (484~539)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陈庆之虽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是一位出色的儒将,曾以七千兵力抵敌10万,攻取洛阳。大同五年(539)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

7、韦睿 南北朝 (442~520)



  韦睿(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著名将领。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东北)人。他出身于关中著名的官宦世家,其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为光禄勋,父韦祖归仕梁为宁远长史。南朝宋永光初年(465),雍州刺史(侨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袁将韦睿引为本州主簿,曾出任义成郡守(故治在今湖北光化县西北)。

8、曹景宗 南北朝 (457~508)



  曹景宗(457—508.9.12),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 曹景宗的父亲曹欣之,是宋朝将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曹景宗自幼善于骑射,好打猎。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到林中射鹿,每当大家骑着马一起追捕鹿群时,鹿马相杂,众人都怕射中别人的马。只有曹景宗无所顾忌,拨箭射之。

9、斛律光 南北朝 (515~572)




  斛律光(公元515年——572年),字明月,高车族,北齐朔州人、出身于将门之家,是北齐著名将领。其父就是那位以军功任北齐左丞相、封为咸阳郡王的斛律金,老将军在高欢军中唱《敕勒歌》名扬古今。 斛律光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被高欢提为都督,后为高澄亲信都督,不久为征虏将军,累升卫将军。

10、檀道济 南北朝 (?~436)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


历史评书人


题目中问南北朝时期,那东晋十六国的名将就不会出现在这份名单里,像大家熟知的慕容恪,慕容垂,冉闵,桓温,王猛,石勒等人。我就简单列出几个有能力出现在这里的人吧,排名不分先后。

南朝:

1.刘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武帝的威名不用多谈了吧。从寒门到皇帝,这里面的逆袭人生何等雄壮,刘裕北府兵出身,在这支南方少有的精兵强将中脱颖而出,经常一个人赤身提着长刀上阵,屡战而能全身而退,武艺也不会差。战绩更是强悍,诛杀桓玄,北伐灭南燕,平后秦,战功无数,并将刘宋王朝的版图打到了今天的山东,且开启了南北朝时少有的盛世——元嘉之治。

2.陈庆之

这个被毛主席称赞“为之神往”的名将,一介书生出身,却能率领大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7000白袍骑兵把一向以悍勇著称的北魏鲜卑铁骑打得溃不成军,30万北魏铁骑望风而逃。甚至让人怀疑这个战绩的真实性。最后若不是在回师路中山洪暴发吞没了这支悍勇的江南铁骑,相信他们的传奇还会更为神话。

3.萧摩诃

人称“关公再世”,独身出战万军之中斩杀北齐大将尉破胡,真有几分关羽万众之中枭首颜良的意思。吕梁大战曾带领十二人·入北周军中大杀一番全身而退。又带领几百骑兵斩杀企图叛变的陈叔陵,相信如果不是遇到昏庸的陈后主,萧摩诃一定不会让贺若弼轻易灭陈。

北朝:

1.拓跋焘

北魏皇帝,可谓是难得的骑兵天才。亲率骑兵北伐柔然,把柔然打回了大漠,比后来高欢对柔然的战绩好多了。攻灭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力克坚固的统万城。以及东征西讨,击败北燕,灭北凉,击败刘宋,使元嘉之治成果毁于一旦。

2.斛律光

一家名将,屡次击败北周大军,可谓是北齐的功勋。只不过结局凄凉,被韦孝宽使用反间计死于自己人之手,身死族灭。

3.尔朱荣

也是骑兵战的行家。以数千骑兵击败横扫北方的葛荣大军三十万,是骑兵战经典战例。奋力击退陈庆之,一时保住了北魏政权。不过为人残暴,制造河阴之变等惨案,最后被北魏孝庄帝设计杀死,子侄后来也被高欢击败。


薄暮叹息


比较特殊的是刘裕,他就是南朝第一将,可刘裕的主要战绩都是在称帝前也就是东晋时期打下来的,但我还是把他放了进来,崔浩评价他比慕容霸厉害多了可能有恭维的成分在,但崔浩毕竟也算是在青少年时代见证过道明兄的不败战绩,因此个人觉得他说的话还是有比较高的可信度。

南朝第二我觉得是韦睿,毕竟钟离之战号称中国冷兵器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又是以少胜多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斩俘30万),直接把元英和杨大眼踢出了这份榜单,所以光凭着这一战韦睿就可以名留青史了

南朝第三是偶像派的代表人物白袍陈庆之,看他的战绩简直就如传奇一般,各种不可思议的战绩,千军万马避白袍是何等的牛逼,但个人认为陈庆之的战绩还是有水分的,第一、当时北魏政局动荡人心不稳,元颢的牌子亮出来之后北魏很多人其实都是两面派,不肯尽全力打仗,所以一路上投降的特别多;第二、北魏的精锐部队基本都在河北镇压起义和叛乱,真正赶到南边参战的也基本是疲惫之师,加上第一个原因所以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战斗力,所以后来当尔朱荣出场真正硬碰硬的时候陈庆之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当然我也不认为尔朱荣胜过陈庆之,因为兵力优势那么大的情况下还要靠天灾才能击溃白袍军只能说两个人伯仲之间吧

然后是北魏,北魏的第一武将是太武帝拓跋焘,此人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天才骑兵统帅,用骑兵攻克统万城的战役非常经典,另外打的柔然哭爹喊娘差点灭亡,对比之下高欢和宇文泰对柔然的谄媚态度就让人很无语了,在和刘宋的战争中,拓跋焘可以说是占尽了便宜,埋葬了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的文治武功,但在臧质那边吃了瘪也是不可否认的人生污点

北魏的第二武将是尔朱荣,毕竟七千人一战击溃三十万而且还生擒了葛荣这个绝对是经典战役了,毕竟葛荣手下可不是什么农民军,而是饱经战火的六镇军民,葛荣本人统帅骑兵的能力也不能小觑,所以才能横行北方,屡败朝廷兵马,但被一战而擒可见尔朱荣地厉害

北魏第三人是道武帝拓跋硅,但他对道明爸爸犹如老鼠见到猫的态度和崔浩对刘裕的评价实在是有点丢份了,最值得夸耀的战绩是参合陂欺负了慕容宝,直接导致慕容霸见到战场遗迹伤心过度吐血而亡

到了北周北齐时代,北齐的三大将为段韶、斛律光和高长恭,神武帝高欢本人说实话权谋诡计一等一的厉害,但带兵打仗真的一般,在和宇文泰的直接交锋中基本都是巨大优势但仍处下风,最后更是十万大军被韦孝宽几千人马阻在玉璧城下,本人也忧死,对比韦孝宽在和段韶和斛律光的直接交锋中根本占不到便宜,所以进不了北齐前三;北周前三为宇文泰、宇文邕和韦孝宽,比较遗憾的是宇文宪,他和宇文邕孰强孰弱这个见仁见智吧,第一人肯定是宇文泰,大黑獭可以说是贺六浑命中的克星,在那么大的实力差距下还能占据上风表明了稳胜高欢一筹,更是直接打造出了关陇门阀势力,北周隋唐可以说都出自他之手,北周北齐第一人。

综合来说,这些人中我排刘裕第一,拓跋焘第二,韦睿第三,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大家讨论指正,谢谢


癫狂公子


阶段不同不好比较,交过手的才能比,按pk战绩来看吧。

1.淮上之战陈庆之败侯景,陈庆之>侯景,但陈庆之也有败绩

同理,涡阳之战慕容绍宗败侯景,所以慕容绍宗>侯景。

慕容绍宗最得意一战,寒山之战大破梁军,两军兵力几乎相等,梁军也没有名将做主帅,涡阳之战慕容绍宗兵力占优,而陈庆之淮上打侯景以弱胜强,所以陈庆之略强于慕容绍宗。

2.玉壁之战韦孝宽ko高欢,邺城之战韦孝宽ko尉迟迥,韦孝宽守城野战全才,而慕容绍宗葬身颍川城下,考虑到侯景与高欢基本相等,韦孝宽略强于慕容绍宗,暂定韦孝宽≈陈庆之。

同样是正面刚,定阳之战韦孝宽不敌斛律光,所以斛律光>韦孝宽。

大概公元520-590阶段,最牛逼的三大名将 斛律光>韦孝宽≈陈庆之

再往前,420-520阶段,三大名将,韦睿,刘裕,拓跋焘,这几个都是交手没输过的,不过对手的质量相对低一些


每日一段历史


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将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着。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着作遗产,被载入史册。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陈庆之,就是“千军万马避白袍"中说的那位白袍将军,曾经以七千白袍军打破五十万敌军!

韦孝宽

 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汉族,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韦孝宽一生南征北战,官拜大司空,封上柱国。玉壁之战,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则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尽用攻城之术,但皆被韦孝宽所破,而且还守城有余。高欢攻城不克,后派人劝降也没有成功。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时有陨石坠入东魏军营中,东魏军惊惧,高欢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拙诚学塾


名将统帅之类的话我觉得应该是

陈庆之,檀道济,刘裕

单挑斗将之类的个人武力的话应该是

李存孝,冉闵,高昂

实际上我不太分得清南北朝五胡乱华五代十国


梦中人远


名人猛将太多了,南北朝是宋建立开始的。刘裕当第一,战略,战术,政治皆一流。尔朱荣第二,从无败绩,高欢或者斛律光排第三。这是超一流的。其他一流。再说一点檀道济有点言过其实。拓跋嗣南征时,表现还不如毛德祖。


玛雅咒271


刘裕>慕容恪=王猛>冉闵>韦叔裕=慕容垂=韦睿=拓跋焘>檀道济=宇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