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癌中之王”,误诊率高达60%!出现5大症状要当心

1

胰腺癌:癌中之王

5年生存率仅为5%

胰腺位于腹部深处,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虽不起眼但至关重要,具有内外分泌双重功能。其中胰腺癌是发生在胰外分泌腺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它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且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发现,胰腺癌在年轻群体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率虽不是特别高,在2014年的各大癌症中排名第10,约为9.2万例。但其死亡率却位居全国恶性肿瘤5,2014年约8.1万人因它死亡。

胰腺癌起病隐匿凶险,侵袭性强,病程短,进展快,5年生存率仅为

5%,中位生存期不足20个月;约75%的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而门诊发现的胰腺癌患者中,80%以上已经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几乎为0

2

难发现、难诊断

超过60%的患者被误诊

胰腺癌的死亡率如此之高,与它难发现、易误诊也有一定关系。

首先,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异性,早期几乎没有不适,或表现为轻中度的饱胀、隐痛或钝痛、乏力、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症,或因其功能减退,出现脂肪泻。

而这些很容易与消化道疾病相混超过60%的患者会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其次,影像学检查方面,胰腺检查不像胃镜、肠镜一样能直达器官内,最常用的是B,但不易准确判断,往往还需结合CT辅助检查。而在抽血化验检查方面,又缺乏敏感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所以早期诊断发现胰腺癌有一定难度。

3

5大症状

可能提示胰腺癌

早期胰腺癌虽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出现以下迹象时,要警惕了。

1

顽固腹痛、背痛

胰体及胰尾的癌症患者中,30-40%在早期可能表现为腹痛,主要由胰腺肿瘤长大,侵犯或压迫到腹腔神经丛引起。

这种腹痛为腹部、脐周或右上腹绞痛,阵发性、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并向腰背部放射。夜间及平卧时症状加重,身体或双膝向前弯曲时,疼痛可减轻。

2

消化不良、脂肪泻

胰腺分泌的胰液有中和胃酸、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胰腺癌变时,10%的患者会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常发生在饭后1~2小时,有时不吃东西会有所缓解。而绝大多数脂肪都在胰腺消化,胰腺癌变,大量脂肪会直接被排出体外,出现脂肪泻

3

黄疸

胰腺管和胆总管有一个交汇处,早期的胰头癌可能压迫胆总管,轻则导致胆管扩张,重则引起胆管完全梗阻,引发阻塞性黄疸。

这种黄疸呈进行性加深,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尿如茶色、粪便如陶土色等症状。

4

血糖升高

胰腺癌分泌的一些因子可能会损伤β细胞功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也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这两者都会造成血糖升高。

对于无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而言,如果突然血糖升高,要警惕胰腺病变。

5

体重迅速减轻

据统计,约有90%的胰腺癌患者体重迅速减轻。如果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伴随消化不良、腹痛、黄疸等症状,而胃镜、肝胆B超正常,则很可能是胰腺发生了病变。

4

胰腺癌的发生

可能与这些因素相关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与以下几大因素脱不了关系。

1

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癌最大的危险因素。因为炎症刺激胰腺,会损伤胰腺管道,胰液中的消化酶就会溶解胰腺自身,给胰腺组织及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易引发癌症。

2

不良生活习惯

01抽烟嗜酒

吸烟是胰腺癌明确的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有数据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2.5,且平均发病年龄提前1015

酒既能诱发慢性胰腺炎,使胰腺硬化;又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胰腺,增加胰腺癌风险。

02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肥胖,使胰腺癌发病率增加45%。同时,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会在体内转化,形成环氧化物,也可诱发胰腺癌。

3

其他疾病因素

01胆结石

胰腺管与胆总管有一个共同开口——壶腹部,如果胆结石堵住这个开口,胰液就无法通过胰管到达肠道,可诱发胰腺炎,增加癌变风险。

0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会增加胰腺癌风险,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是健康群体的2

03糖尿病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或并发症,也可能是胰腺癌的致病因素。

04良性肿瘤

胰腺的良性肿瘤,如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很可能发生恶变,成为胰腺癌。

4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胰腺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约10-2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史。

据统计,家族中如有1个人患胰腺癌,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胰腺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若有2患胰腺癌,则其他成员患胰腺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12;若有3患胰腺癌,则其他成员患病几率甚至是普通人的40

监制丨张毅 主管丨龙涛 主编丨李洁敏 编辑丨光辉

领导说了,

点个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