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多尔衮两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多尔衮(1612-1650年)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与第四位福晋乌拉纳喇氏所生之子,排行十四,自幼为努尔哈赤所钟爱。努尔哈赤的所有儿子中,以第三子莽古尔泰和四子皇太极战功最大。但莽古尔泰为人粗暴残忍,而皇太极则颇有谋略。

努尔哈赤虽说颇为喜爱多尔衮,但见他年纪太小,一直难以下定决心。后来努尔哈赤想了一个万全之计,他将四大贝勒召唤来,宣布遗命:“当初我因为你们的祖父和曾祖父被无辜杀死,于是穿起祖传了十三代的盔甲起兵,经过50年的南征北战,才艰难地创下了这个基业,我死之后,希望你们能共同守好这个基业,不要辜负我的苦心。我现在决定,我死之后,由多尔衮继位。他胆识过人,很有才于,足以担当此任光大基业,只是他现在才15岁,先由代善摄政,若是有大事发生,众王共同商议,等多尔衮成年后便归政于他。”

皇太极开口道:“父皇的决定,自当遵从,只是十四弟虽有才干,也聪明过人,但恐怕年纪太轻缺乏处事经验和魄力,应该选一个年长的才能压住阵,请父皇考虑。莽古尔泰也加以附和:请父皇再三考虑。”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意见,开导说:“我一生经历过多少事,见过多少人,一生还没有看错过人。多尔衮现在年纪小,但他的聪明、机敏、才智都超过你们,你们要相信父皇,协力扶持,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由于临终遗命没有向众亲王宣布,结果努尔哈赤死后,他们四人就违背了皇父的遗言,代善被他儿子说服拥戴皇太极继位,所以在议政殿宣布遗言时凭着众亲王不知遗言真正的内容,就改变了努尔哈赤原话,于是大家拥立了皇太极,多尔衮继位的问题就这样被搁置了。

皇太极排挤掉了多尔衮,但他知道乌拉纳喇氏是个精明厉害的人,更是个危险的人,她三个儿子各掌握一旗,她若不罢休,将来必成大患。于是便说服代善和莽古尔泰,假传先皇遗言,逼迫乌氏殉葬。乌氏闻言,大声痛骂皇太极,她知道已无法挽回,只好要皇太极、代善和莽古尔泰三人发誓会保护多尔衮他们的安全,然后自缢而死。

明崇祯十六年,皇太极驾崩。多尔衮又面临继位问题。若是按照努尔哈赤的遗命,皇位是多尔衮的,如今他兵权在握,又建有卓著的战功,与其兄弟等人形成一股很强的政治力量,归政于他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好事多磨,此时,孝庄文皇后出面了。孝庄单刀直入地说:“按照当时太祖的遗命和你现在的功劳,以及你的才干,你有资格继此皇位。但你如登位,一则太宗有子,长子肃亲王豪格头一个就会跟你争,其他诸子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二则,如你登位,你的诸多兄弟比如代善他们也会出来相争的,到那时候你还能说得清楚吗?”

多尔衮陷入了沉思,他觉得皇嫂的话不无道理,但他不甘心:“若是按照太祖遗命,皇位本应归我,我称臣17年,如今还不该还给我吗?”“按道理是可以归给你,但是你要考虑后果。”孝庄诚恳地说,“希望王爷能以大清朝为重,朝廷初创,千万不能发生意外。我有一个主意,不知王爷愿不愿意听。”多尔衮道:“皇嫂且说来听听。”孝庄说道:“你皇侄福临,今年才6岁,我准备传先帝遗命,立他为继,王爷为摄政大臣。你虽不居位,但国政全由你做主,我将全力支持,这样众亲王既提不出反对的理由,自然也就避免一场因争夺皇位而可能发生的内乱,为巩固大清江山立下一大功。如此安排岂不是比你自己登位更好?不知道这样做你觉得行不?”她的想法是如此缜密,叫人无隙可乘,不能不令人敬服。此时,在皇嫂面前于情于理都只能放弃自己登位的打算,唯有赞成了。

多尔衮与孝庄太后随着接触的增多,两心相知。多尔衮常以与皇太后相商国事为由,进宫见孝庄。顺治五年,多尔衮又被加封为皇父摄政王,两人往来更为密切,以致民间有皇太后下嫁之说。顺治七年十月,多尔衮前往边外的喀喇城打猎,十一月到达后即病倒,于十二月初九日戌时终,年仅39岁。噩耗传至京郊,顺治帝哀悼,下诏臣民着素服、举丧。灵枢运到北京的时候,帝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出东直门五里外迎接,哭奠尽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