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l林尔枝


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或者说是私生子,这个说法被重新提起一是因为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里面就明确说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是乾隆酒后与大学士傅恒的老婆尔晴发生一夜情所犯的错误。当然,电视剧有情节杜撰之嫌,不足为信。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民间的野史记载,野史虽为史,但对于皇宫秘闻这一类的事件,其记载有时候也有可查依据。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正史和野史的记载,大概就可以判断出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了。


《清史稿》是满清历史的正史文献。清史稿对这件事的记载是这样:福康安字瑶琳,富察氏,大学士傅恒第三子,乾隆孝贤纯皇后的侄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福康安与别的满清贵族子弟不一样。首先出身名门,富察家族是满清王朝有名的皇室姻亲贵族,富察氏是辽代时期女真部落的部落,势力非常强大,为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富察家族多出皇后,金朝时的金肃宗和金睿宗的皇后皆是富察氏,清朝的乾隆结发夫妻孝贤纯皇后也是富察氏,满清皇帝的后妃中也多见富察氏。这是福康安的出身。

其次,再看看他的升迁履历。清史稿记载,福康安十三岁就做了三等侍卫,到了十六岁已经是一等侍卫。二十四岁做了盛京将军,三十岁任兵部尚书,三十七岁被封为忠锐嘉勇公,四十二岁去世时已经位居郡王之封。这样的升迁速度,就算是在战争年代也是火箭速度,更别说是国泰民安的乾隆时期了。如果说兵部尚书,将军之类的封赏是因为功劳所封,那被封为郡王,就值得推敲了。满清规定,皇帝之下的亲王封赏只封给爱新觉罗氏。而福康安并非爱新觉罗氏,却能获封郡王实在值得推敲个中缘由。对此,史学界的解释无非就是乾隆爱屋及乌,富察皇后死后,乾隆为了弥补富察氏。或者认为福康安承继家族遗风,作战英勇,破例封赏。

《满清外史》是一部记载满清轶事的民间记载。傅恒的老婆尔晴因为她是孝贤纯皇后的弟媳,所以有更多机会可以出入大内,加上容貌奇美,所以乾隆没把持住就发生关系了,之后便生了福康安。而且傅恒的四个儿子中间,其他三个人都被招为驸马了,唯独福康安没有,唯恐近亲乱伦。然而驸马的待遇尊崇却没有福康安这个不是驸马的高,其中缘由就很明显了。所以我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这一说法是很可信的,毕竟作为皇室丑闻,不被正史记载很正常。


木剑温不胜


最近的热播剧《延禧攻略》,把一段历史公案再次炒热——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根据《延禧攻略》的情节,大学士傅恒之妻尔晴,趁乾隆醉酒,假装送醒酒汤,与乾隆发生一夜情,此后便生下福康安。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因此最终而死,尔晴则被毒杀……

那么,历史上的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1、对于福康安受宠,史学界是如何解读的

《清史稿》载,福康安字瑶林,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的三子,是乾隆发妻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对于这个妻侄,乾隆这个做姑夫的确实超乎寻常的关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福康安的任职履历表:

13岁三等侍卫,15岁二等侍卫,16岁一等侍卫,可自由出入皇宫。17岁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18岁户部侍郎、满洲镶黄旗副都统;21岁获赏“嘉勇巴图鲁”;23岁吉林将军;24岁盛京将军;26岁云贵总督;28岁御前大臣、太子太保;30岁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陕甘总督、封嘉勇侯;34岁闽浙总督、诏命建生祠;35岁两广总督;37岁武英殿大学士、忠锐嘉勇公;41岁贝子;42岁郡王。

福康安寿年42岁,生前已达人臣顶峰。按满制,皇帝之下设亲王,分十二级,只授给爱新觉罗的子孙;亲王之下是郡王,专封皇族宗室贵戚;清八旗的旗主称为贝勒,由爱新觉罗子侄担任;贝勒之下就是贝子,专授皇室后世子孙。

作为非爱新觉罗氏,福康安生前获封贝子,后死追封郡王,待遇之高确实令人咋舌。原因是什么呢?目前史学界的解读原因有三:

原因一:乾隆钟爱的发妻孝贤纯皇后,在福康安出生前6年死去,他们两名爱子夭亡,乾隆把对爱妻、爱子的遗爱给予福康安,以回报孝贤纯皇后。

原因二:福康安的先祖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曾祖父、祖父、父亲傅恒均对清朝建有奇功,乾隆把对功臣家族的关心、关爱给予福康安,以回报富察氏家族

原因三:福康安继承家族的马上雄风,定金川、战台湾、督师廓尔喀之战……武功卓著,乾隆破格提拔、嘉奖这位“休戚相关、实心任事之大臣”,也是理所当然。

2、对于福康安受宠,野史、民间则有另一套说法

对于福康安深受乾隆宠爱,野史、民间则有另一套说法:福康安是乾隆亲儿子。这种说的起源已不可考,只是随着清末民初的各种野史、文史笔记开始广泛流传。其中以天嘏所著《满清外史》最具代表性:

书中称:傅恒之妻是孝贤纯皇的嫂子,因此得以经常出入宫室。因姿容秀美,被乾隆强行临幸,傅恒妻“遂有娠”,生福康安。傅恒有4个儿子,其他3个都被招为驸马,尊宠却赶不上福康安。只有福康安不是驸马,原因可想而知了。

此书称:乾隆多次想封福康安为王,和其他皇子一样,因祖宗家法不能如愿。就重用他,让他立功,打下封王基础。福康安领兵均安排“名将劲旅”辅助。别人深知原由,全部让功于福康安。最终获封贝子,没来得及封王福康安就死了,只好追赠他。

写于民初的《石屋续渖》一书,半文半白的语言做了记载,让更多读不通古文的人看了个明白:

清乾隆时,傅恒儿子福康安,30多岁就“大拜”,当过16省总督,封王,死后乾隆下诏“配享太庙”,自古没有。相传其母因是皇后嫂子,“入宫,被幸”,福康安实为乾隆所生。《清宫词》中“龙种无端降下方”一句,就是指的这件事。

《延禧攻略》编剧一定是熟知上述故事,才编出傅恒之妻“尔晴”这样一个人来,趁着乾隆醉酒,生下了福康安。不过,酒后怀孕生下的孩子,按现代人理解应该智商不高,为何福康安完全相反呢?难道乾隆早有预谋,假装醉酒,就等着“尔晴”上钩?

3、对于福康安受宠,相关传说还有哪些

《延禧攻略》说,傅恒之妻即福康安生母叫“尔晴”,显然这个名字是编剧自造的。因为查阅各种史料,作为领班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的傅恒,竟然没有对他妻子的任何记载。

很多史料中,不厌其烦介绍傅恒的曾祖、祖父、父亲、弟弟、妹妹、儿子、儿媳妇、女儿、孙子、孙女,甚至伯父和侄子,奇怪的是——就是查不到他妻子的资料。难道真得当时有个“尔晴”因为出轨皇帝最终被杀?

《延禧攻略》中还提到,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死,也与尔晴出轨皇帝有关。这个说法何来?最早记载的是清末的《宾退随笔》一书,大意如下: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傅恒的妹妹。因傅恒的夫人与乾隆私通,原本感情极好的乾隆、富察氏反目成仇,乾隆“积不能平”。南巡返回路过济南,在山东境内二人“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富察氏严厉责问,乾隆大怒,逼迫富察氏跳水自尽。

该书称:回京后乾隆称富察氏病死,终觉内疚心愧,赐谥号“孝贤”。有天夜里在便殿休息,召来学士汪由敦,讲述孝贤纯皇后生前的事情,让汪由敦撰写碑文。很快写好,文辞极美:“忆昔宫庭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而耸听……兴怀及此,悲恸如何!”只读这篇诵文,还以为两个人“情爱谆挚”。

对于这段故事,清史稿的记载是:乾隆南巡,富察氏随驾伴陪,回京的路上,船到德州,富察氏暴亡,年仅37岁。原因是富察氏与乾隆所生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富察氏身心倍受打击,因此染病,路过山东境内感风寒而亡。

不过,正是因为富察氏之后太过突然,因此野史、民间就有了多种说法。因此,所谓的乾隆私通傅恒夫人、并逼死富察氏的故事也就有依托。

最后,再来讲讲写于清末的《批随园诗话》是如何解释福康安身世的:

福康安为法和尚后身。法和尚者,乾隆初年恶僧也,以地窖藏妓女,交通贵家眷属。为提督阿里衮奏请斩决,伏法之日,福康安之母,白昼见一和尚入内,遂生福康安。然则或即法和尚所生耳。

不知道各位看懂了吗?



指动济南


最近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其中有一个情节耐人寻味——乾隆皇帝醉酒,傅恒的老婆尔晴趁机爬上了龙床,并且诞下了龙子。而历史上傅恒的三儿子福康安确实深得皇帝的宠信,因此一直都流传着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儿子的说法,这难道是真的吗?

乾隆皇帝到底有多宠信福康安呢?首先,在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其次,在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最后,在他死后,乾隆皇帝又破格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乾隆皇帝这一些列的恩宠完全超越了对臣子的恩宠,即使和珅也是比不了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福康安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来头可不小,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曾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孙子,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他之所以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宠爱,有以下两大方面的原因,其中还真和乾隆的儿子有关系。

一是对富察皇后的补偿以及对自己两个早夭的儿子的追思,福康安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因此他对他宠信有加。在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这也是世人猜测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说白了乾隆就将他看作干儿子,以此追思自己早殇的两个儿子而已!



二是福康安除了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外,其所有的荣誉与赏赐都是靠他一打一枪拼出来的。福康安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还参加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最后,他更是病死在军中。他这一生南征北战,可谓战功卓著,并非是单纯依靠乾隆的赏识而走向人生巅峰的。

而关于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纯属无稽之谈,清朝制度严密,不可能出现这种丑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传闻,更多是世人的一种意淫而已,不必当真。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帝的儿子,这在没有法医学意义上的亲子鉴定之前确实无从径直确定,但这不代表没有其他逻辑推演的可能性。

(《延禧攻略》中的尔晴,以傅恒妻子也就是福康安母亲为原型)

后人猜疑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福康安未尚主(与公主结婚),二是福康安破例异姓封王。

传说傅恒的另一个儿子福隆安是乾隆帝的女婿,但是当傅恒为福康安请婚时,乾隆帝笑而不答,无言婉拒了。对于这个问题,反驳者有人认为乾隆帝女儿中没有与福康安年岁相当者,因此无从结亲,让我们看看是不是如此——乾隆帝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福隆安生于1746年,与和硕和嘉公主年岁相当。那么,乾隆帝的女儿中有没有和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年岁相当的公主呢?回答是有的。

乾隆帝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皇八女(1757—1767)、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都和福康安年岁相当,除了皇八女幼殇未封之外,皇七女、皇九女都和福康安年岁相当,乾隆帝将福康安排除在额驸的候选名单外,有启人疑窦的地方不足为怪。

然而,这里不排除乾隆帝的招婿有平衡各派政治力量的成分,不让富察家一家独大也不失为一个理由。事实上,固伦和静公主是和蒙古王公(策凌之孙)结亲而和硕和恪公主嫁给了满洲贵族乌雅氏(兆惠之子),乾隆帝与祖父父亲的联姻对象亲上加亲的帝王心术,也是一种解释。

(乔振宇饰演的福康安)

福康安生平被十三异数,其中最破例的就是生膺贝子,死封郡王。这在宗室以外前所未有,确实非常奇怪,但另一方面,虽然福康安的军功可以说是乾隆帝有条件要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所堆砌起来的,他本人在军中也生活奢靡浮华谈不上吃苦,但是福康安终究是因长期征战跋涉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福康安所获酬庸或许过高,但乾隆帝毕竟舍得让其亲冒矢石,如此也可以思过半矣。

最重要的一点是,福康安唯一的儿子德麟的妻子是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之子奉恩辅国公弘曧之女;另外两女,一女嫁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的后裔和硕郑亲王乌尔恭阿;一女嫁追赠和硕怡亲王的多罗贝勒绵誉(康熙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曾孙),这些婚配从时间上推算都是在乾隆帝在世时进行的,如果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这些就都是被满洲旧俗和大清法律认为是“禽兽之行”的同姓同族婚姻,通常意义上,乾隆帝对外对臣下可以掩饰欺瞒,但不敢欺天欺祖,因此这是一个比较坚实的反证。




谈古论金


福康安,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年间名将。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而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因此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亲侄子。虽然乾隆与福康安之间有这么一层明确的关系,但是民间还是一直流传“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说法。究竟这种说法有多少可信度?

据说傅恒的嫡福晋当年出入宫廷的时候正好被乾隆皇帝看见,因为她长得极其漂亮,因此乾隆皇帝对她对了心,没过多久,两人就有了联系,在某一次翻云覆雨的时候,正好被孝贤皇后看见,才导致孝贤皇后被气死,后来傅恒的嫡福晋怀上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福康安。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乾隆皇帝才对福康安宠爱有加。

这件事只能说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在任何史书中都找不出关于此事的记载,在没有实际证据之前,这件事还是不要当真。为什么说不要当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据记载,孝贤皇后的离世是因为两个儿子的接连去世,才导致孝贤皇后身体崩塌,乾隆皇帝为了让孝贤皇后恢复如初,带领孝贤皇后游玩济南城,结果在半路上孝贤皇后离世。而不是因为撞见乾隆皇帝偷吃而气死。

其二:福康安是乾隆朝有名的将领,是乾隆安定天下的大将军,是国家出现问题的救火队长,回顾乾隆一朝,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乾隆一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有福安康的影子,平定金川、抗击西藏、镇压台湾起义等等。这么一位国之栋梁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理所应当,再加之,孝贤皇后这层关系,福安康的待遇在正常不过。

其三:史书中关于私生子这件事毫无记载。

综上所述,福康安并不是乾隆的私生子,而是乾隆的侄子,乾隆皇帝最得力的大将。


头彩历史



最近一出火热的清宫剧便讲到了这个问题,剧中是这样呈现福康安的到来:

乾隆妻弟大学士傅恒为保护心爱的宫女,违心迎娶由乾隆指婚的喜塔拉氏·尔晴。但因傅恒对宫女念念不忘,而冷落尔晴,为报复傅恒、富察皇后,趁乾隆醉酒之时,假装送醒酒汤,从而与乾隆有了一夜情。之后便有了身孕,因傅恒并未与尔晴同房,所以,腹中之子很有可能就是乾隆皇帝的。

之后,这件事成为压死乾隆最爱的富察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尔晴也没有逃脱惩罚,被成为令妃娘娘的宫女强行灌毒而死。

傅恒屡战屡胜,长久离家,乾隆让福康安进宫与皇子们一起读书。

电视剧的情节与民间传闻不谋而合,又或许,电视剧为了夺人眼球,借鉴民间传说加以艺术处理,也不是不可能。

在民间,流传着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闻,主要是乾隆对待福康安实在超过了君臣之礼,不得不让人生疑。

乾隆在福康安出生的时候,御赐姓名福康安,幼年时期,又准许进宫,亲自教养,长大以后,委以重任,屡建奇功,封以贝子(第四等的皇族爵位),死后又赠嘉勇郡王,配享太庙。

按照清朝的规定,“异性不王”,乾隆皇帝却打破祖制,册封福康安为王,而傅恒的其他儿子也十分优秀,却没有受此待遇。傅恒病死于任上,乾隆许诺:“汝子吾儿定教养”,可以看出乾隆是把福康安当作亲儿子一般对待,确实很让人怀疑。

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民间传说,都没有真凭实据,史学家们认为,乾隆如此宠爱福康安最主要的是因为最爱的皇后,富察·容音是乾隆的结发妻子,也是乾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富察皇后曾经为乾隆生下两个儿子,但是都不幸作为后宫争宠的牺牲品,刚出生就惨遭不测。皇后生性纯良,不善于心计,失子之痛,将她打入了鬼门关,早早地去了。

乾隆为此深感自责,他在福康安身上看到了自己与孝贤纯皇后的孩子的身影,而且福康安也特别聪明,长大后屡立战功,没有让乾隆失望。


蔡骏


因为《延禧攻略》的热播,里面涉及到乾隆秘史又被拿出来反复咀嚼。剧中有一段特别狗血的情节,是富察傅恒的妻子设计与乾隆有了一夜情,然后产下了所谓的“龙种”福康安。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忍不住八卦,历史上的福康安难道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民间有关清宫的秘闻极多。《延禧攻略》中的这个情节,可能是源自吴士鉴在名贵元年出版的《清宫词》,其中有诗板上钉钉地写道: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说的就是傅恒妻子在入宫探视富察皇后时,在椒房与乾隆私通有孕之事。


无论是民间诗词还是电视剧,都不是正统史料,只能作为坊间谈资而已。历史上,福康安就是富察傅恒的儿子。当然他之所以能得到一世荣耀,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的确是因为乾隆的特别恩宠。


福康安面容英俊又天生聪慧,还是乾隆至爱富察皇后家的子孙,与富察皇后多少有点相似,这就让乾隆想起自己早逝的爱子永琏和永琮。得到帝王“移情”的福康安,自小就被乾隆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享受着不是亲生子胜似亲生子的待遇。所以说,投胎是门技术活,从出生那一刻起,福康安就注定了会飞黄腾达。



但毕竟不是亲生儿子,所以等到乾隆想像封皇子一样给福康安封王时,还是有阻碍的。怎么办呢?那就派福康安上战场,用军功来说话。19岁就以头等侍卫统兵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的福康安,也确实没有让乾隆失望,他经历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无不表现突出,屡获功勋。说白了,皇帝看中的人也得自己有本事才行,皇帝要的就是你能为朕添面子证明自己没看错人嘛。所以有了这些成绩加身的福康安,就更加被乾隆信任了。



当然,含着金勺子出身的福康安也有纨绔子弟的毛病,比如说作风奢靡之类的,但是前有军功后有帝宠,谁又敢说他什么呢。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42岁便在军中病故了,这就为他荣耀的一生添上了一个最好的句点。死于壮年,让乾隆无限怀念,这就像富察皇后之死一样,留下的都是华美的过去。所以乾隆万分悲伤,为福康安赠谥文襄,追赠嘉勇郡王,配享太庙。


所以,不是乾隆亲生子的福康安,真的是享受了一辈子的如皇子般的超高荣耀。


生猛历史


如果要问乾隆朝谁是朝中最大的权贵?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和珅。其实不然,乾隆朝最大的权贵是傅恒一家。

傅恒出身满贵族,从小作为乾隆的侍读,与乾隆一起长大,因这层“发小”的关系,傅恒深得乾隆的宠信。

宠信到何种程度呢?

傅恒二十出头就已经是集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于一身的少年权贵了。在乾隆掌朝的63年间,傅恒任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的时间长达22年,占了乾隆朝三分之一的时间。此外,傅恒还曾两度被晋封为一等功,这在乾隆朝乃至整个清朝都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傅恒能获得乾隆如此宠信,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傅恒的姐姐富察氏是乾隆的第一个皇后,孝贤纯皇后。

作为结发妻子,乾隆对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感情极深,富察氏死后,乾隆一度十分痛苦。傅恒作为富察氏的亲弟弟,加之又才华横溢,做派谨慎,一来本就是乾隆信任之人,再加上爱屋及乌,所以傅恒在乾隆朝所得的恩宠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那大名鼎鼎的福康安跟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福康安正是傅恒的第三子。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刚出生就得乾隆钦赐姓名。这还不算,后来乾隆干脆把福康安带进宫中亲自教养,待之与亲生儿子一样。

傅恒死后,乾隆在其葬礼上许诺,汝子吾儿定教养。

因为这句话,加之福康安长大成人后,乾隆待他好到过分,因此就有了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这种说法。

其实紫禁城怎会发生这样的事,这种说法应该是宫廷版的羡慕嫉妒恨。

不过话又说回来,乾隆待福康安好的确实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咱们都知道,大清入关后曾分封了吴三桂等三个异姓王,结果闹出了三藩之乱。自那以后,大清也是异姓不王,但是福康安不仅生前封贝子,死后更追封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

福康安的两个哥哥在乾隆朝的表现也很不错,但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说到福康安的两个哥哥,这里又有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细节。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被乾隆招为了额驸,但如此得宠的福康安却没有娶公主为妻。乾隆的九格格与福康安年龄只差四岁,天作之合刚刚好,但乾隆却没把九格格指给福康安,甚至连一个宗族女子都没有许给福康安。

这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再说封王。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福康安有战功,那为何与他战功相当的兆惠、阿贵没能封王呢?

说到福康安的战功,这里也能看到乾隆很明显的私心。福康安十几岁就开始南征北战,战无不胜,但每次出征,乾隆都为他做了精心准备,为的就是他每次都能得胜还朝。

福康安平台湾林爽文起义时,乾隆特意让名将海南为副将随福康安出征;乾隆五十六年,福康安入藏平叛,乾隆又选海兰察、奎林为参赞大臣随福康安出征。总之,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都跟诚心要给儿子镀金的“老爹”是的。

其实呀,这不过是乾隆在福康安身上看到了早夭的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的影子。

这两位皇子都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生的。


黑句本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傅恒的妻子尔晴趁皇上喝醉酒的时候,扮作丫鬟趁机侍寝,然后生下了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在历史上,傅恒第三子福康安亦因备受宠爱,所以也有其为乾隆私生子之说。

如《清朝野史大观》卷二有“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福文襄即福康安,“丹阐”为后族之意(咸丰朝《东华续录》有“谕内阁,孝静康慈皇后著抬入正黄旗”之语,可为佐证),“几曾贝子”即福康安曾封贝子,照宗室贝子例,给护卫。所以,据此怀疑福康安为乾隆儿子。此外,在傅恒病逝以后,乾隆有诗“平生忠勇家声继, 汝子吾儿定教培”,其中“汝子吾儿”可与佐证。

福康安

但事实上,这些都只能算作猜测。历史上,乾隆和孝仪皇后感情很好,傅恒作为孝仪皇后的亲弟弟,并且在其父去世时,傅恒尚年幼,所以孝贤皇后教导颇多,而乾隆作为其姐夫,对这个内弟也尽心培养,一则是亲戚关系,二则是想培养自己的大臣,乾隆自己也曾言:“当大学士鄂尔泰在时,朕培养陶成一讷亲;讷亲在时,朕培养陶成一经略大学士傅恒。”(《清高宗实录》卷三二八)由此可见,乾隆对傅恒寄予厚望,所幸傅恒也不负所望,文治武功均有建树,为乾隆肱股之臣。故傅恒去世后,乾隆所谓“汝子吾儿”是对傅恒功劳的肯定,也是一种承诺,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一定尽心抚养。况且,乾隆实为福康安的姑父,姑父将侄子看作自己的儿子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再者,这里的“汝子吾儿”并不是说福康安一人,而是指傅恒的四个儿子,长子福灵安、次子福隆安、三子福康安、四子福长安。至于封贝子衔,基于上述的分析也很好理解,因为傅恒四子中福康安的功劳最大,甚至超过其父亲,站在乾隆的角度,是自己的亲侄儿,又是自己亲自培养的功臣,给予贝子衔、甚至追封郡王又有什么不妥呢?


楚邾


福康安:富察氏,清满镶黄旗人。乾隆时任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后任封疆大吏。其武功高强,多次镇压民众起义并立累累战功。后封贝子,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因其极受乾隆宠信,历史上乾隆皇帝对福康安也是关爱有加,以至于民间传言其为乾隆的私生子?(富察·傅恒)

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说说他到底是不是乾隆私生子?

在乾隆朝,孝贤皇后的娘家富察氏一门确实是当时最为显赫的官宦人家之一。追究其原因,不少人认为是由于乾隆对孝贤皇后去世极为哀恸,进而情及外戚之故,至于乾隆与傅恒夫人之间有无暧昧关系,傅恒的儿子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则成为一大历史疑案。


乾隆和傅恒夫妇的关系确实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福康安的父亲傅恒,是乾隆之后孝贤皇后的兄弟。根据民间传闻,傅恒的妻子是满洲出名的美人,入宫朝见之时给乾隆看中了,两人有了私情,生下的孩子便是福康安。傅恒由于姊姊、妻子、儿子三重关系,深得乾隆的宠信,位极人臣,官至大学士,参与机密,一共做了二十三年的太平宰相。(乾隆)

乾隆不愿意将公主许配给福康安,是因为他俩又血缘关系吗?

傅恒的第三子便是福康安。他的两个哥哥都做了驸马,傅恒懵懵懂懂,数次请求让福康安也娶公主而为额驸。乾隆只是微笑不许,反而没有娶上公主,不知内情的人便引以为奇。这时他身任兵部尚书,这不由得让人心生疑窦。福康安既然自幼即被乾隆喜爱,为什么偏偏不将公主下嫁给他,使之成为地位显赫的额驸?是否是因福康安本系龙种,与皇室有血缘关系的缘故?(福康安)

其实,乾隆自己就承认和福康安之感情有如家人父子,因而恩宠格外隆重。自幼乾隆即将他带到内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更对其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


唯一一个异性王者

在清朝,除清初如吴三桂等为平定个弟弟反抗势力立下赫赫战功的军功将领,以及蒙古等少数民族领袖外,异性封王者仅福康安一人。如有人推测: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乾隆早就想封之为王,使他像诸皇子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乾隆先封其为贝子,然福康安终究不及封王而终,遂以郡王赠之。


然而,说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毕竟缺乏第一手证据,所以还不能就此下结论。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使他和傅恒夫人之间真的存在种种隐情,也并不等于说他对孝贤皇后就无相爱之心。也许正是由于福康安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子,个性又和乾隆相投,所以皇帝才格外爱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