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抗癌路上的暖心故事》系列报道 他乡患者来求助

2019-04-30 14:08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朱丹君 通讯员 蒋庭 杨诗奕

4月24日上午,在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台州市肿瘤医院)人工智能+远程诊疗服务中心,医院组织骨干医生开展线上MDT会诊。针对两位肺癌晚期患者,他们细致深入地讨论、分析病情,并最终制订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这两位癌症患者的身份有点特殊,他们分别来自广东、湖北。通过网络,患者家属看到了朱利明院长团队与患者梁桂英16年携手共闯难关的故事(详见本报4月18日7版《医患互信,才能共同温暖生命》),慕名向该院求助。

远程诊疗,医者献仁心

前一天,朱利明收到一封来自湖北的信件——《肺癌晚期病人的求助》,寄件人姓李。“今年,我家遭遇了重大不幸。”原来,李先生的母亲被查出已是肺癌晚期。

李先生说,他是从网上看到新闻,得知朱利明院长和一名肺癌晚期的患者共闯难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先生写了这么一封情真意切的求助信,他还将母亲相关检查资料一同寄来,“盼望您能在百忙之中予以回复。”在信末,“叩谢”两字深深打动了朱利明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心。

“当天,朱院长联系我,给出了两种治疗方案,我打心眼里感谢他。”李先生说,母亲今年72岁,之前身体一直很好。今年4月,老人出现咳嗽症状,三四个月一直没好。原以为是小感冒,没想到一查,竟然是肺癌晚期。

“朱院长这么忙,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给我回复了,还召集了专家团队进行会诊。”李先生说,他从跟朱利明的接触中,深切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仁术,“我说以后母亲病情若出现恶化,可能还要麻烦您,没想到他也一口答应了。”

线上会诊,搭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

“您好!我是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的朱利明……”通过网络视频,朱利明与广东省清远市的患者张女士见面了。在网络另一端,张女士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病情与述求。

这是一位只有48岁的患者。两年前,她突然查出患有肺癌,而且是晚期。“癌细胞扩散,现已出现骨转移。”张女士说。

“当时,我妻子说胸背部痛,我们一直当作咽喉炎、肩周炎来治疗。”张女士的老公宋先生说,后来妻子出现反复咳嗽症状,才到医院做了肺部CT检查,“我以为最严重就是肺炎,没想到竟然是肺癌。”在电话里,宋先生哽咽了。

在本该幸福的时刻,家庭突遭变故,这让张女士一家都难以接受。哭泣、沮丧了很长一段时间,宋先生开始劝说妻子积极配合治疗。可是,两年的治疗下来,竟然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张女士开始慌了。

在网上查资料时,宋先生无意间看到本报的报道,抱着一线希望,他拨打了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台州市肿瘤医院)的联系电话,与该院门诊部副主任、医患服务提升办公室主任陈友丽取得联系。

“考虑到患者家在广东,不适合长途跋涉,另外,异地医保也是一个大问题,建议患者还是在当地接受治疗。”陈友丽将这个情况告诉朱利明。最终,医院决定采用线上会诊的方式,给患者提供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之前,四处求医,张女士一家已花费了二三十万元,家里情况非常困难。得知这个情况,医院还为她免除了MDT多学科会诊的费用。

此次线上会诊,由朱利明牵头,组织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骨科以及影像、病理专家团队共同参与。

认真查看了患者连续三年做的相关检查报告后,放射科主任孙松及肿瘤放疗专家季永领、尤光贤一起,讨论后建议,“之前,患者没有做过放疗,不妨试着做一下。”

“目前,一代、二代靶向药物,患者已经产生耐药性。如果能纳入临床实验,那是最理想的。”肿瘤内科主任覃晶是一位热心肠的医生,了解患者的情况后,她决定帮患者打听广东那边有没有相关的肿瘤临床实验,“毕竟患者家在广东,在当地接受治疗更便捷,治疗费用也更节省。”

通过MDT多学科诊疗的方式,他们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确定了治疗方案。

“湖北、广东两地,有非常好的医疗资源,但患者家属却主动联系我们,这是莫大的信任。病人的信任,对医生而言是莫大的激励。”事后,朱利明感触颇深,“在医生价值体现的过程中,帮助大于诊治。当然,诊治是基础,帮助是外延,这是叙事医学带来的理念。”

“医生,除了诊治疾病,还要解决病人因疾病带来的病痛,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医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去施以安慰和帮助。”长期以来,朱利明对医学人文精神落地的工具——叙事医学十分推崇。

“我期望通过这方面的努力,让人文关怀精神根植于每位医务人员的心中。打造一家有温度、有情怀的医院,这是医院努力的方向之一。”朱利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