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渔渡:建国的“复兴梦”

 1949年-2019年,这不是一串普通的编年符,它承载着中华儿女70年波澜壮阔的拼搏史、发展史,更记录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绿意盎然的魅力渔渡

70年前,伴随着嗷嗷待哺的啼哭,一名叫秦建国的男婴在镇巴县渔渡镇出生了,与共和国同岁的秦建国,童年记忆中,父亲、母亲总是在为家里的粮食发愁,山上的野菜、杂果,成了年幼的他果腹的主要食粮。在他的概念里,一年到头,最好的一顿饭,就是大年夜沾着猪油的白面馒头,兄弟姐妹6个人,尽管每个人只能吃一个半,但这顿“饕餮 盛宴”足以让他期待一整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渔渡镇,像当时大多数乡镇一样,呈现着百废待兴的惫态,百姓最大的愿望只是填饱肚子。



渔渡全景(旧)


渔渡全景(新)

1965年,秦建国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光荣入伍,16岁的他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英雄绿”。8年的军旅生涯,让原来骨瘦如柴的他有了一副健壮的体魄,1973年,带着“建设新中国”的雄心壮志,他退伍回到地方,成为了渔渡区公所的一名普通干部。

此时的渔渡同他8年前离开时相比已有较大的变化,显著的是人口密度有所提升,前些年躲入山中避灾的百姓也陆陆续续有人来到街上谋生,虽然物质生活条件仍然艰苦,但是人们都坚信能改变渔渡的贫穷面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经渔渡撤区并乡,重划八村一社区的重大变革,年近70周岁的秦建国,尽管背影不再挺拔,步伐不再矫健,但他关心渔渡建设的一颗赤诚之心,仍然滚烫。他经常说:“我见证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发展和变化,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在这一点一滴的变化中越过越好!”

渔渡坝社区活动场所(旧)

渔渡坝社区活动场所(新)

近年来,渔渡镇党委、政府紧抓脱贫攻坚历史机遇,以生态宜居县城“副中心”为自身定位,依托渔渡集镇新区建设“川陕明星社区”,沿一河两岸建成了槐荫大道、南乡大道、归仁路三条主要街道,集镇上的人越来越多。5千米长的河东、河西走廊、健身步道,占地1.2万㎡的“渔水河湿地公园”、玫瑰园和占地6000㎡的“南乡广场”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饭后的秦建国常带着老伴和孙子漫步在湿地公园和彩虹桥上,享受着老有所乐的乐趣。



渔渡镇夜景

秦建国听政府的工作人员宣传,为了打造全域旅游项目,渔渡溶洞也将在今年国庆节期间对外试营业,那时,“登眺渔台—游湿地公园—观玫瑰花园—游南乡广场—体验小杂果采摘—探渔渡溶洞奇观”的全域旅游环线,将让更多的人感受这座小镇的魅力。

“现在环境好了,条件好了,老百姓的精神劲头和致富信心也足了。”秦建国开心地说道。1949年-2019年,秦建国以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度,见证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见证着70年的艰苦创业、栉风沐雨和奋斗历程中产生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