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傳奇書:高羅佩和《祕戲圖考》

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英文版封面

《中國古代房內考》(Sexial Life in Ancient China)英文版封面

對多數中國讀者來說,“高羅佩”不是熟悉的名字,但系列古代公案小說《大唐狄公案》卻大名鼎鼎,高羅佩正是該書作者。

很少有人知道,《狄公案》不僅是世界上唯一一本用英文寫就的章回小說,而且開啟了“中國古代性文化”這一領域的研究,而該領域的第一本漢學專著《秘戲圖考》竟是作為《狄公案》的副產品誕生的。所謂“秘戲圖”就是春宮圖,秘戲圖和性文化,這個大多數學者避之唯恐不及、不登大雅之堂的專題研究,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傳奇色彩。

來自荷蘭的曠世奇才

他是荷蘭人,卻被他的中國妻子稱為“中國人”,琴棋書畫、詩詞曲賦無所不通。他終身都是職業外交官,身在“漢學界”圈外,卻以“漢學家”身份名世,他就是高羅佩。幾十年來,不斷有人開列標準不同的“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外國人”排行榜,每每榜上有名的,除了馬歇爾、蕭伯納、司徒雷登等,還有高羅佩。這樣的名單雖然見仁見智,並不十分客觀,但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高羅佩在“殖民時代”結束之前,在來華的芸芸洋客中出人頭地的程度。

1910年,高羅佩出生於荷蘭祖芬(Zutphen),幼年時隨當陸軍中將的父親在荷屬東印度的雅加達住過九年。他具有驚人的語言天賦,通曉的文字不下十五種,包括印尼文、古希臘文和拉丁文、德、法、意、西、中、日、梵、藏、馬來亞文、阿拉伯文,甚至北美印第安烏足族(Blackfoot Indians)的民族語言。25歲獲博士學位後進入外交界,再也沒有離開過。他先後供職於荷蘭駐東京、重慶、南京、華盛頓、新德里、吉隆坡的使領機構。1967年病逝於海牙,終年57歲。

高羅佩身為荷蘭人,卻是地道的“中國痴”、中國通。他給自己取的中國名“高羅佩”,姓和名分別是他本姓Gulik首音節和基督教名Robert的音譯,字“忘笑”,號“芝臺”,寓所命名為“猶存齋”、“吟月庵”、“猶存庵”、“尊明閣”等。高羅佩研究中國詩詞,18歲就發表研究《詩經》的論文。20歲開始練習書法,自成一體,尤以行書見長。通國畫,能模仿明代木版畫。收藏“文房四寶”,將米芾的《硯史》譯成英文並著有《米海嶽硯史考》。早年學篆刻治印,彙編有《高羅佩印譜》,封面由齊白石題箋。對中國古琴頗有研究,能演奏“高山流水”,收集樂書琴具,研究琴譜,組建“天風琴社”,所著《琴道》被認為是古代琴學研究的權威之作。他能用文言作文,做格律詩,水準之高,普通中國讀書人都望塵莫及。因為雅好收藏,他出版有500多頁的鉅著《書畫鑑賞彙編》,講解如何辨別中國文物的贗品。用他妻子水世芳的話評價:“他不是外國人。從我們認識到他臨終,他沒有一天斷過練字。他最愛吃元盅臘腸、喜歡四川菜。他實在是個中國人。”

水世芳乃是張之洞的外孫女,水世芳的父親水均韶也是外交官,通曉法德英三國文字,曾在中國駐列寧格勒總領事館工作,後任中國京奉鐵路局局長和天津市長。

高羅佩在駐日本兼駐韓國大使任上發現癌症,得知病情後,他沒有告訴家人,獨自加緊工作,臨死前撰寫完專著《長臂猿考》。中國古人認為猿、猴的區別巨大,猿是君子,猴是小人。高羅佩由中國古書而對長臂猿發生興趣,先後養過四頭長臂猿作為寵物,任憑它們在外交官邸的辦公室裡自由活動,觀察習性,並隨時錄音、拍照,前後費時7年,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長臂猿考》的最後一校。該書出版時,按照高羅佩的遺願,書後附有猿啼的錄音唱片。

西方人寫章回小說

《福爾摩斯探案集》於清末被譯成漢語傳入中國後,風靡一時。身在日本的高羅佩對此憤憤不平,說:“中國曆代循吏名公豈非含屈於九泉之下?蓋宋有《棠陰比事》,明有《龍圖公案》,清有狄、彭、施、李諸公奇案,足知中土往時賢明縣尹,雖未有指紋攝影以及其他新學之技,其訪案之細、破案之神,卻不亞於福爾摩斯也。”他認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公案,《包公案》(包拯)、《海公案》(海瑞)、《施公案》(施仕綸)和《狄公案》都不亞於福爾摩斯探案。在將清代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翻譯成英文後,他開始親自操刀,為他偏愛的狄仁傑撰寫探案故事。

1950年,第一部狄公案譯成日文出版後大受歡迎。高羅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5年內寫成四冊130多萬字的《大唐狄公案》,分別為四漆屏、淫僧記、跛腿乞丐、太子棺。書的封面和書中所配百餘幅中國風格的插圖,都是高羅佩自己畫的,每幅上都有他的外文縮寫簽名:“R.H.V.G.”。為了方便讀者,書末對中國古代的縣衙公堂、司法制度、陰陽八卦、婚嫁習俗、教育制度都有詳細說明,告訴西方人中國人習慣姓在前,名在後;在狄仁傑時代,中國人沒有髮辮,留長辮是1644年滿洲人入關後強令推行的。狄公案被譯成29種語言,在38個國家出版。JudgeDee(狄公)成為歐洲家喻戶曉的小說人物,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在幫助西方人瞭解中國方面,其影響遠遠超過任何漢學研究著作。就連最近由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也要部分歸功於高羅佩。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狄公案的中文版命運卻很坎坷。高羅佩曾將第一本狄公《迷宮案》譯成中文,照舊例寫開篇詞“臨江仙”一首:

運轉鴻鈞包萬有,日星河嶽胎鮮。人間萬物本天然,恢恢天網秘,報應總無偏。

在位古稱民父母,才華萬口爭傳。古今多少聖和賢,稽天行大道,為世雪奇冤。

小說每回都有回首,對仗工整,回末仿古代小說的套路,設“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關節。是標準的章回體小說。可惜當時新中國的出版商不感興趣,後來在新加坡出版,也沒有引起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經趙毅衡先生介紹回“孃家”。隨後,中國才出版了陳來元、胡明的翻譯本。

狄公案的“副產品”

《迷宮案》譯成日語出版時,日本正流行浮世繪的“裸體”熱,出版商為了迎合讀者口味,準備給書配張裸女封面。高羅佩對此很不滿意,認為古代中國是沒有裸畫的,裸女封面有悖歷史真相。他決定自己從明清木刻版畫中找合適的圖作為封面。

然而在配封面的過程中,高羅佩吃驚地發現,中國並非沒有裸女圖。他費盡周折在日本京都買到一套明代的春宮畫版《花營錦陣》。應中國賣主的要求,高羅佩終生沒有透露賣主的姓名。於是,這套畫版的原藏主就成了一個永遠的歷史謎案。

認識到這套春宮畫版的社會、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高羅佩打算將該畫版製成圖畫,再配上一篇討論中國古代春冊的文字,發表出來供有關專家研究。可因為對中國的秘戲圖、性習俗、性生活一無所知,中外也完全沒有相關的研究可供參考,高羅佩發現自己連這樣一篇介紹性的簡單文字都難以完成。性生活、性器具和性文化向來是中國人最幽秘的一部分,諱莫如深造成了研究資料和研究領域的真空。這反而引發了高羅佩的好奇和研究興趣,他開始廣集史料,探幽索隱。他費盡周折收集到了24幅秘戲圖,並寓目過《勝蓬萊》、《風流絕暢》、《花營錦陣》、《風月機關》、《鴛鴦秘譜》、《青樓剟景》、《繁華麗錦》、《江南銷夏》等八部春宮畫冊,又參照閱讀了一系列明末的“情色禁書”,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中國古代性文化研究領域的拓荒和開山之作《秘戲圖考》,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鼻祖。

《秘戲圖考》1951年最初成書於東京時,是高羅佩自己用鋼板手刻的,並非正式出版。全書一函三卷,錦面線裝,封面有他用中文題寫的書名。卷一是三篇英文論文:《性文化的歷史概覽》從縷析古史舊籍、房中秘書、道家經典、傳奇小說、野史筆記入手,勾勒了中國人自漢至明的性生活情形。《春宮畫簡史》討論明代套色春宮版畫的一般歷史、製作方式和藝術特色,介紹八部春宮畫冊的版本情況、畫面內容與藝術特色;《〈花營錦陣〉註釋》專門介紹他收藏的印版《花營錦陣》,對題跋文字作註釋和翻譯,並附錄有《中國的性術語》。

卷二《秘書十種》是中文的,收錄了卷一里徵引的若干中文秘籍原文。其中《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全文及《房內記》的內容,在清末由長沙人葉德輝收入《雙梅景暗叢書》,而《純陽演正孚佑帝君既濟真經》、《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義》、《素女妙論》三篇房中秘文,《某氏家訓》一篇殘頁,以及《風流絕暢》、《花營錦陣》兩種春冊題辭,都是首次發表,是研究中國古代性文化的珍貴史料。秘書後的附錄分“乾”、“坤”二部。乾部選錄卷一提到的舊籍的段落;坤部為“說部撮抄”,節錄《肉蒲團》、《株林野史》、《昭陽趣史》三部小說的若干段落。

卷三《花營錦陣》是一部春宮畫冊,高羅佩用自己收藏的印版,請工匠按中國傳統的製作方法印製的,尺寸與式樣均與明代原畫相同,還原了正宗的明代春宮圖。

高羅佩撰寫《秘戲圖考》的動因之一,是糾正西方對中國人性習俗的偏見,強調“古代中國人的性生活在整體上是健康和完全正常的”。他考證,古代中國人的性觀念相當開放。戰國時的秦國的宣太后會在外國男性使臣面前,用性交比喻政治,宋代民間有半裸上身的女子相撲。另一個有價值的發現來自他收集的300多幅明代春宮圖,顯示在古代中國,正當的夫婦性愛是非常公開的,總有丫鬟等女人“在場陪伴”,只有不正當的男女性愛才會迴避他人,是為“偷情”。高羅佩評價說:“中國房室之私,初無用隱匿,而可謂中華文明之榮譽也。”他甚至稱房中書的編寫者是“中國女權主義思想的先驅”,《某氏家訓》的作者是“一個尤為關注婦女幸福與保護的見解獨到的思考者”。

在《秘戲圖考》之後,高羅佩繼續研究中國古代性文化史,十年後在荷蘭出版《中國古代房內考》,被漢學界視為該研究領域的權威之作。

秘戲圖考的價值

因為研究題材的敏感性和私密性,高羅佩在《秘戲圖考》的英文自序中提到,秘戲圖的資料價值很高。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些圖畫在中國的套色版畫中是屈指可數的精品,“實為明代套版之精粹,勝《十竹齋》等畫譜強半,存六如(唐寅)、十洲(仇英)之筆意,與清代坊間流傳之穢跡,不可同日而語”,為中國版畫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史料。一般認為中國畫擅長山水花鳥,不擅長人物,尤其不擅長描繪人體,而春宮畫冊作為“描繪方位不同之裸體男女的技法嫻熟的圖畫”,證明中國畫家也有表現人體和描繪生活原型的能力,而且,明朝的套色版畫有一個從缺乏自信心的嘗試經由完美再進入頹廢的發展過程。

其次,秘戲圖對社會史、文化史、醫學史研究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從社會史的角度來說,它們的產生最初具有宗教的涵義,內容與房中書、色情小說有內在聯繫,在特定時代的廣泛流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尤其性風俗。從文化史角度說,秘戲圖可以提供難得的古代生活細節,給研究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比如“它們對各式各樣的傢俱、雕繪了花飾的屏風和多樣化的裝飾物的細緻表現,在那個特定時期的內部裝飾方面,提供了有趣的資料”,尤其是“在內衣方面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而它們罕見於普通的中國繪畫”,能彌補《中國曆代服飾》一類著作中的缺陷。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版畫描繪的各種姿勢,具體反映了當時的性生活細節,而正如房中書所強調的,古代的性行為與養生有緊密聯繫。

最後,秘戲圖還從一個側面反映和證明中華文化對日本文化的深遠影響。通過比較研究中國的春宮套色版畫和日本的同類浮世繪作品,“清楚地證明了日本套色版畫家對他們的中國先生的極端倚賴。早期的日本浮世繪畫家不僅採納中國的彩印技藝,而且緊緊襲用中國的繪畫風格,有時甚至限於簡單地把一種日本韻味移入中國畫來創作他們的作品。”

艱難曲折中文版

當初,高羅佩撰寫《秘戲圖考》,旨在“備專門學者之參稽,非以供閒人之消遣”,並沒有公開出版,只自己刻印了五十冊,一冊贈送私人,其餘49冊全部贈給各國圖書館、博物館、大學或研究機構。中國沒有此書,外國收藏單位也多視為善本,一般讀者難得一見,這樣,該書在世界各地圖書館裡沉睡了數十年。

期間,中國學人間或聽聞有這麼一本書,但都無緣一見。直到1986年,臺灣九十高齡的俞大維老先生通過海外學人搜尋到一部保存完好的《秘戲圖考》,推薦給出版商按原版式樣影印重刊。可是,翻印的五百本書發行後不久,就因為“有傷風化”,被臺灣司法當局查禁並罰款。

但英文原版影印的《秘戲圖考》還是流傳了一部分,因緣巧合,其中的一本在上世紀90年代落到了中國大陸讀者楊權手中。

楊權現為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當時在中山大學出版社工作。買到價格不菲的《秘戲圖考》後,楊權開始著手翻譯,並交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不過做了相當多的技術處理,刪去了原書中許多春宮插圖和整個卷三《花營錦陣》,卷二《秘書十種》附錄的說部文字也只存目。而且是“內部發行”。

1992年7月,《秘戲圖考》的中譯本首次在中國內地問世。出版不久,就有人匿名致圖書主管部門,說這部書“比《金瓶梅》還《金瓶梅》”,所幸有關部門沒有追查。《秘戲圖考》中譯本在內地出版後引起廣泛矚目。儘管盜印本不下四五種,它的“內部發行”量還是超過了10萬冊!

臺灣出版界得知這情況,於1994年出版了該書的中文繁體版。與簡體字版普通平裝、定價18元不同,臺灣版是大開本精裝書,銅版紙彩色印刷,定價一萬二千元新臺幣。內地簡體版做了很多刪節,臺灣版不僅補全了這些內容,還增補大量原著沒有的春宮畫和浮世繪,附長文《歌枕的世界》介紹浮世繪春宮畫,並將書名改成《秘戲圖大觀》,由龔鵬程題簽,封面和扉頁都未署作者和譯者姓名。同期出版的還有巴黎大學俗文學研究者陳慶浩主編的《法國性文學大系》。

《秘戲圖大觀》雖然價格奇貴卻賣得很火,再次因為“妨害風化罪”惹上官司,不過因為社會開放程度變化,這一次臺灣“新聞局”敗訟,出版禁令被廢止。

之後,因為種種原因,雖然有很多出版社垂青,內地和臺灣都沒有再出版該書。直到最近,海南出版社才通過正規渠道首次正式購買了《狄公案》、《秘戲圖考》以及一本高羅佩傳記的版權。目前,這幾本書的譯校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當中,預計明年即陸續推出。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