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家族,可能是赵郡李氏O3β3-cts335血统的破落户

4万年来的中国历朝帝王血统推敲

自从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毕,中国最关心的血统,首先是三皇五帝、其次是历朝皇室。因为皇亲国戚是历史中的核心注意力所在。三皇五帝的父系血统,只能通过现代人口倒推,再加上考古发掘到的少许尸骨。历朝皇室的血统,往往坟墓尚存,或者姓氏还在。其它皇族的父系血统,大家去看我醉哪吒的推敲表格。在此主要探讨1400年前的唐朝李世民的皇室血统。

唐太宗李世民挺戟

从智人源头流淌到中国朝代

从非洲智人起源,到中国历朝历代,那些人物可以作为节点?那些人物根本绕不过去?首先,是智人最古老的父系血统A,也就是一直留存在非洲的布须曼族、马赛族等,《上帝也疯狂》历苏是A血统的代表人物。其次,是6万年前,从东非肯尼亚,沿着海岸线,迁徙到印度半岛的F血统,下游包含了非洲以外、欧亚美洲90的人口,至今依然残存在印度南部达罗毗荼土著人口当中。再次是5万年前,在印度北部分化出来的K血统,下游包含了非洲以外、欧亚美洲70%的人口。

智人父系血统家庭树2009版

4万年前,节点型K血统,在南海诞生了NO兄弟血统。N是雷公,O是盘古。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区,至今依然举办雷神诞辰。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至今依然举办盘王诞辰。随后,作为东亚鼻祖的盘古父系血统O,分化为O1越族、O2濮族、O3华族。O1越族富集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河姆渡、福建广东、台湾岛高山族。O2濮族富集在南洋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缅甸云南。伏羲O3华族沿着当时冰河世纪裸露着的东海古陆,向北迁徙到山东省泰山周围。

东亚血统分化猜想

3万年前,还是渔猎时代。伏羲O3没有在东海参与打鱼,反倒是深入陆地,迁徙到泰山脚下,狩猎为生。在平坦的中原,也就山东泰山凸出来,曲径通幽,山区容易留存野兽。伏羲O3的直系后裔O3a太昊、O3γ少昊,一直留在泰山脚下。伏羲O3的旁系子孙O3e少典,只能向西迁徙到陕西华山,也是个留存野兽的好山头。少典O3e生育神农O3α、轩辕O3β,在4500年前,驱逐蚩尤、称霸中原,成为中国国民的代称:炎黄/华夏。后世帝王,以O3华族为主,掺杂了其它渗透到中原的血统。

皇亲国戚血统推敲

人口普查2000年度,李姓血统排名

2000千禧年,第6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全国有9340万李姓人口,仅次于9520万人口的王姓。王姓之所以多,是因为源自于万姓之祖「周朝姬姓」。姬姓自爆,成就了王姓。李姓之所以人口多,是因为唐朝李姓皇室,海纳百川,疯狂赐姓。从李姓分布频率中国地图来看,中原范围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6省市,是李姓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赵郡李氏的范围所在。

中国李姓分布频率

在全国李姓的父系血统当中,排名第1的是O3β2-f242北狄轩辕后裔血统,占到李姓人口的4.5%。排名第2的O3α-m133西戎神农轩辕血统占4%,排名第3的O1a-f492越族司马光血统占4%。由于已经赵郡李氏区域跟O3β3-cts335高度匹配。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陇西李氏就是O3β2-f242血统。要知道,在李世民创立唐朝的初期,社会上流传着「五姓七望」的名门望族:甘肃临洮的陇西李氏、河北邢台的赵郡李氏、河北保定的博陵崔氏、河北邢台的清河崔氏、河北保定的范阳卢氏、河南郑州的荥阳郑氏、山西中部的太原王氏。这7个家族的名望,甚至连唐朝李姓皇家,都比不上。

民国唐史大师陈寅恪

李唐虽然跟着社会风气,早期攀附赵郡李氏,后期攀附陇西李氏。陈寅恪说,唐朝李姓,应该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因为李唐祖上李虎是八柱国之一,发源于代北武川镇,也就是现代的呼和浩特。后来隋朝,在山西太原晋阳起兵,最后在长安建立唐朝。李唐的家族渊源在蒙古山西,符合晋蒙李姓的地理分布,也就是赵郡李氏的扩散范围。或许可以采纳陈寅恪的说法,李唐就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也就是O3β3-cts335父系血统。唐朝攀附陇西李氏,也不是太走心。要不然,唐高宗李治,也不会下诏禁止五姓七家内部通婚。

赵郡李氏血统项目

然而,被称为「龟唐」的唐朝,是个风气开放的年代,偶尔串种也不奇怪。唐玄宗李隆基的兄弟李宪的墓,虽然已经考古发掘,却不能肯定就是李唐血统。况且,唐朝前期,就经历过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戗伐,血脉留存也不算多。除非考古发掘李世民的昭陵,否则,李唐父系血统,终究是个不解之谜。

五胡乱华及其内迁

值得一提的是,D1-ph4979在李姓占到2%,是汉族中含量的双倍。然而,只要联想到,隋唐之前就是五胡乱华南北朝时代,就知道D1李姓的高浓度来源了。五胡指的是:匈奴Q1*、鲜卑C3b、羯族Q1*、氐族D1、羌族D1/O3α5血统。毫无疑问,李姓2%浓度的D1血统,无非就是来自于氐族羌族。西夏国李元昊的姓氏,就是祖上李思恭被李唐赐姓的。李思恭在唐朝末年,由于参与平定黄巢匪寇,而被唐朝赐姓李。其实,西夏国党项族属于羌族分支D1血统,唐朝之前蹭北朝国姓拓跋,唐朝末年被赐国姓李。

名片of醉哪吒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就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博大胸怀。正如我所改造的格言: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转轮王的胸怀。确实,跟唐太宗、忽必烈比起来,其它帝王的格局,都稍逊风骚。当然了,男人的腰杆就是金钱,没有唐朝、蒙元的雄霸威武,又怎么开阔得起来呢?不能蛮怪其它帝王。

李姓迁播路线

结语:回顾李姓来源和更迭

在3000年前的周朝之前,是不存在李姓的。李姓的源头,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的北狄将帅轩辕O3β血统。得天下之后,轩辕把孙子颛顼(读:专须)交给家底雄厚的东夷少昊O3γ当人质。于是乎,颛顼就在河南中原立足、繁衍。唐尧的大理寺司法官「皋陶」,就是颛顼/高阳的后裔。由于皋陶的后裔一直承袭理官职位,就姓理。到3000年前的商末周初,皋陶后代理徵(读:指)得罪了商纣王,被诛杀了。理徵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躲避到「伊侯之墟」,靠吃野生李子为生。又为了躲避纣王的追杀,不敢使用原来的姓理,所以就改姓李。向北迁徙的,就成了赵郡李氏;向西迁徙的,就成了陇西李氏。

北狄血统O3β-f444分布地图

东周春秋时期,2500年前,河南鹿邑的老子李耳,在后世的名声响彻环宇。所以,李姓都把老聃李耳,当作始祖之一来看待。到1500年前的北魏隋唐年代,由于跟鲜卑皇族通婚,成就了五姓七望,其中以陇西李氏排第一。作为北魏冯太后的蓝颜知己,陇西李冲在魏孝文帝的汉化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冯太后

不过,姓氏是一回事,血统是一回事。血统经过几千年的时空穿梭,往往都会混杂到分不清你我。假设李利贞确实是皋陶子孙、假设皋陶确实是颛顼子孙、假设颛顼确实是轩辕子孙、假设轩辕确实是O3β血统。那么,赵郡李氏跟陇西李氏,应该是共祖年代3000年的相近血统。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陇西李氏O3β2-f242父系血统,共祖年代6000年前;赵郡李氏O3β3-cts335血统,共祖年代4500年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相信,李这个姓氏确实来自于河南鹿邑附近的李利贞。然而,各地李姓的血统,却往往是当地多见的血统,因为隔壁老王,终究还是当地土著的几率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