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丁,這裡就是天堂

邂逅一片金黃彩林並留下自己的笑語

偶遇漫山銀色白雪並灑一把多彩隆達

是很多人的夢想

有幸的是

我們在最好的季節遇到最佳的天氣

有趣的是

我可以用鏡頭記錄下你們的笑臉

一切

都是最好的安排

從廣東佛山到四川成都

有超過1500公里的路途

從四川成都到稻城亞丁

有接近800公里的旅途

但始終

這些隔著萬水千山的道路

並沒有阻擋我們為之前進的步伐

在一個多月的準備之後

我們終於邁開了雙腳

走上了這一條關於朝聖的路

INFINITE SCENE

IN THE PERILOUS PEAK

無限風光在險峰

從成都平原出發,經過雨城雅安,跨過跑馬溜溜的康定,我們若想繼續前進,就必須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埡口,也是被譽為“川藏線進藏第一山”。

俗話說,一天有四季,十里一變天,在川西高原上,從萬里無雲,到陰雲密佈,或許只需要20分鐘,從我們下車的藍天白雲,再到一朵雲霧飄過來,逐漸掩蓋住藍天,再到突降雨雪,以及後續的短暫冰雹,真的只用了短短的20分鐘。

從折多山埡口沿途而下,又在被譽為“攝影家天堂”的新都橋畔,遇到了透過濃厚雲層的一絲陽光,時處日落之際,原本已因為秋天被呈現黃色的草與樹,又被斜陽鍍上了一層金光。

我們並未有做太久停留,因為新都橋的秋色,我們待到亞丁回程途中再來細細品嚐。

第二日晨起,酒店用完早餐之後再出發,沿著名聲在外的318繼續一路西行,原本需要翻越的第二座雪山名為高爾寺山,但因幾年前的隧道通車,天塹變通途,讓我們前行的道路變得容易了許多,雖然我常說:少走了彎路就會錯過了風景,但為了各位同行的小夥伴能在車上用相機捕捉更多美景,我們找了一處藏家用山泉水沖刷掉第一天因為雨雪在汽車玻璃上留下的痕跡,閒來無事,在路邊冒充徒搭去西藏的人,我想說的是,看到這一群五顏六色且花枝招展的小夥伴,你敢拉麼?

因為318川藏線之所以名聲在外,除了沿途無數美景之外,在某些路段,自己本身也成了打卡的風景線?

而“天路十八彎”就是必須要停車打卡的一個點,因為這裡除了有蜿蜒的道路,也能在天氣最好的時候,遙望到蜀山之王——貢嘎山。(我們10月17號出發的亞丁團,就在這裡拍到了貢嘎,請期待該團的遊記回顧)

直至中午時分,我們來到世界高城理塘,本應在這裡就與318國道分路而行,但為了讓大家在城前牌坊打卡,也為了一個特殊的安排,所以特意沿著318國道多走了一段。

因為同行的是廣東的小夥伴,所以提前兩天就安排了請這裡餐廳的美女老闆娘專門熬製了一大鍋野生菌雞湯。

每年十月,從理塘通往稻城的這一條山路,都會變成一條多彩的路,金色的彩林成排的站在道路的兩旁,夾道歡迎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

雖然我已不知來過這裡多少次,但每一次都不能免俗的下車打卡拍照留念,我的笑聲也伴隨著那些第一次來到這裡的小夥伴的笑語,扶雲直上,充斥在這濃厚的色彩裡。

但安逸總是伴隨著隨之而來的隱患,山腳下的小河溝裡,一臺藍色的小轎車數月前就墜落在這裡,或許安全而來,平安而歸,才是我們在旅行中最重要的意義。

海子山,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古冰川遺址,數億年的地殼運動,將這裡改頭換面的變了一個模樣,無數多的海子和巨石是它如今的容貌,而這些看似並沒有河流相連的大小海子,卻久而不幹,也是這裡獨此一份的自然奇觀。

兔兒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冰川融化的侵蝕以及大風的洗禮,將這裡的石頭全部切割得如刀片一樣銳利,而位於山頂的這兩塊石頭,猶如兔兒的耳朵,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紅草地,每年十月金秋才有的獨特景觀,也只有足夠有緣分在這個時間來朝拜的信徒才能得而一見,不遠處的金色青楊也相得益彰,配合著蔚藍的天色,也絕對是一張精美的明信片。

尊勝塔林,有著整個甘孜州里最大的一座白塔,是當年釋迦牟尼涅槃之時,眾多眷屬祈求世尊法身長駐,佛陀便囑修尊勝塔,並親自加持開光,以此代表法身,可能在修建之時,也未曾想到如今,會有如此多的信眾在這裡虔誠轉塔,以示誠心。

旅行於我而言,與季節有關,卻也與季節無關,無論何時,你總能找到屬於自己那份獨特的風景,今年來亞丁數次,即使是在磅礴的大雨中,穿著雨衣閒逛,也能得到那份平日裡並不多見的寧靜,所以旅行不光是觀路旁的風景,更是靜賞自己的內心。


THREE RELIGIOUS MASTER

ADEN

三怙主之地——亞丁

亞丁,三怙主居住之地,三座神山,由藏傳佛教的傳入者蓮花生大師為其開光加持,統稱為念青貢嘎日松貢布。

南峰央邁勇,海拔5958米,為文殊菩薩的化身。

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東峰夏諾多吉,海拔5958米,為金剛手菩薩的化身。

所以來到這裡遊玩的人,除了欣賞美景之外,總是帶著朝拜的心,務必充滿敬意。

來亞丁無數次,說實話能夠一睹三怙主尊顏的人絕不佔多數,亞丁多變的天氣總是讓三座神山身居雲霧之中,而在信徒看來,也只有當你足夠虔誠的時候,才有幸能夠真實的朝拜到這三座神山。

在去朝拜之前,我們的各位“信徒”們也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除了我們為大家早已準備好的氧氣、雨衣和防曬面巾等物件以外,登山杖也成了大家最為搶手的道具。

其實我如果不用上自己的手指,那我一定不記得我今年已是第幾次來到聖地亞丁,但必須要承認的是,這確實是我今年第一次在觀光車上就能遙望到神山仙乃日,且還是如此的萬里無雲的狀態下,我也像那些第一次來到這裡的人一樣,在觀光車上近乎已經到了驚呼的狀態,而在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之後,今天我直接為大家選擇了長線,去往亞丁深處。

之所以直接選擇長線,是因為我深知亞丁天氣多變,即使今天如此,但誰也說不好明天會怎樣,所以能在今天,看到更多的美景,是我身為領隊必須要幫大家做出的決定。

從前一天入住稻城開始,我就在給各位小夥伴打預防針,因為遊玩亞丁真的是一件比較考驗身心及意志力的行程,而另一面,我又在給大家減負,避免亞丁高海拔造成的低氣壓給大家壓得喘不過氣來。

還好的是,從下觀光車開始,一切都比我之前想象得輕鬆,大家都有說有笑的走在前行的路上,在佛緣臺扔一塊小石頭,證明自己是與佛有緣的人。

乘坐電瓶車到達洛絨牛場後,天氣一如既往的好,在陽光的烘烤下,央邁勇身上的白雪被曬出蒸汽掛在山峰之巔,風拂面而過,也帶走了剛剛騰起的雲霧,像極了白色的頭紗,很是美好。

亞丁景區沒有像其他一些風景區一樣的過渡開發,一切都保持著她應有的天然的樣貌,提前讓大家準備了路餐,也是接近中午的時候,在神山下找一個可以小歇之處,品嚐一下美食,也是極度愜意的事情

從洛絨牛場去往牛奶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選擇馬幫騎馬,但因為環保等因素的考慮,整個亞丁景區參與運作的,只有30匹馬,中午時分趕到想要找到剛好有空的馬屁,幾近與奢望。

而一種就是最原始的徒步,雖然現在不比以前,全程都有了方便步行的道路,但全程在4200米以上的海拔步行,對於部分遊人來說,也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但好在有沿途的美景一路鼓勵,加之我們深藏一顆虔誠的心,所以大家雖然都感辛苦,卻沒人願意在山腳下便心生退意。

在亞丁景區深處,其實有著各種生長於此的野生動物,岩羊便是這裡的熟客。

因為亞丁為了環保而一直保持的原生態,加之來往遊客表現出的善意,這裡的野生動物往往都不會懼怕人,甚至會與人走得很近,比如經常來向人們討吃的松鼠、各類小鳥、獼猴等等,而岩羊卻不太多見,這次見到如此規模的岩羊群體,也實屬運氣。

這一次,我並沒有徒步上到最高的牛奶海及五色海畔,不是因為懶,而是有一些上不去的小夥伴也需要我的陪伴。

而亞丁的美景,也絕非僅僅海子三個與神山三座,我們路過的每一處小景都是值得我們去駐足欣賞的風景。

伴著今天的最後一絲光線,守候到我們最後一個出來的小夥伴,我們疾步的走過夏諾多吉腳下,登上忙碌來往的電瓶車,踏上觀光車,在餘暉的陪伴下,我們暫時離開了亞丁景區。

為了今晚大家都能睡個好覺,我們絲毫不會介意再多買一次門票,我們沒有選擇更近的亞丁村住宿,因為這裡海拔近4000米,我們退出景區以外,夜宿海拔僅有2800米的香格里拉鎮,簡單小歇,我們明天還會進來的。

第二天晨起,我們再次乘坐觀光車進入景區,今天選擇了一條彩林密佈的小道賞景,也正式開啟了我們亞丁短線的旅行,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天氣一如既往的讓人悅目而賞心。

沿著小道逐步前行,我們來到了衝古草甸,衝古寺背靠著仙乃日神山,寺廟的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關於這座不大的,且原本已破舊不堪的寺廟,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說《消失的地平線》作者是在這座寺廟中寫出了關於藍月山谷的傳說,又比如說第五世達賴喇嘛委派弟子在此建廟,又或是卻傑貢覺加錯終日唸經育佛,祈求天神降災於自己,而免除百姓受苦等等。

這些故事的真偽,其實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此多的傳說,給這座寺廟,更加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短線的目的地,即是仙乃日神山下的卓瑪拉措,如果你時間充裕且體力允許,再繼續前行去往仙乃日腳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卓瑪拉措又名珍珠海,曾幾何時是一個較大的湖,後來因為地質運動決堤過一次,變成了現在的模樣,卓瑪是藏語中仙女的意思,她像一顆鑲嵌在蓮花寶座上的綠寶石,碧波盪漾,水天一色,雲影波光中,透出無限清麗,湖畔四周,參天巨樹,蒼翠如屏,春天湖邊片片杜鵑花,燦爛如織,湖面上飄滿落英繽紛的花瓣。

關於去往仙乃日路上很多討食的松鼠、小鳥等,我已不想再贅述太多,因為隨時來到這裡都能見到這幅景象,而放單送行的猴哥,絕不是日常所見,遊玩之後回到觀光車處,它正百無聊奈的坐在這裡,目送著每一個即將離開的小夥伴。

而每一次到來,或許就是為了念念不捨的離開,我相信在很快的將來,我會再次踏足這一片聖潔的土地,畢竟這裡是我們這個藍色星球最後的一片淨土,也是最後的香格里拉。

CHARMING COLOR

迷人的色彩

急著從亞丁離開,並不是因為急著要趕回酒店,而是想在最合適的光線下將各位小夥伴帶到最合適的地方,比如說稻城邊上這些迷人的金黃之中。

從廣東過來的小夥伴,或許相對不太有機會置身於這種顏色之中,陽光被雲遮擋,時有時無,而我們的小夥伴就像早忘了這裡的海拔,一路追著陽光賽跑,若不是因為我的阻攔,或許早已跑到了對面的山頭之上,畢竟那裡才是陽光持續得最久的地方。

與此同時,我的手機震動了幾下,掏出來一看,原來是理塘的小夥伴告知了我下雪的消息,我也只是簡單提起,沒有太過聲張,因為對於廣東人對雪的迷戀,我是早已見識過不止一次的,所以,就讓這一切靜悄悄的到來吧

從稻城出發,一路都是陽光明媚,我一度還以為沿途的雪早已融光,直到接近理塘縣城時,周圍的山頭才逐漸顯露出白色的痕跡,而靠近二郎寺的路邊,早已是滿滿的白色。

每次進入藏區,我們都會為 小夥伴準備一些有藏族特色的旅行小禮品,比如說五彩的經幡和隆達就是必備的,按照原計劃,我們本來就應該在這裡懸掛經幡和拋灑隆達,為自己和家人朋友祈福,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可能是老天因為我們前兩天在亞丁的虔誠,特地為我們將這裡裝扮成了白色,而我們後續返回的高山道路兩旁,也被妝點成了雪花營造的童話世界。

是的,每一個看到這裡的小夥伴一定要相信我,大部分廣東人看到雪真的會瘋的,是高興得發瘋的,瞬間再次忘了海拔,各種嗨皮起來,完全不受控制。

來的途中,有小夥伴問我,新都橋有什麼玩的,為什麼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即使沒被問起的時候,我也經常說給大家聽。

其實新都橋鎮本身,除了幾個常人不太有機會去到的雪山埡口之外,其實並沒有太多耳熟能詳的大風景,但是因為這裡的山水和人文,加之多變迷離的光影,卻成了攝影家們願意長時間駐足停留之地,也因為拍攝題材的豐富,才被冠以了“攝影家天堂”的美譽。

而金秋的新都橋,道路兩旁“黃樹成蔭”,晨起的光線灑向大地,當地的藏家炊煙裊裊的升起,也總是難免會遇到圖中這樣的情況,就是有兩個人在林中“打太極”,都成了眾多攝影師喜好拍攝的風景。

新都橋是一個道路三岔口,除了成都過來的方向,和沿著318川藏線去往稻城的方向以外,還可以去到一個叫做塔公的地方,塔公是藏語,意為“菩薩居住的地方”。

在去往塔公的路上,有一道別處絕無僅有的風景,你在靠近塔公的地方,道路兩旁的任意一塊石頭上,都篆刻著菩薩像又或是藏傳佛教的經文。

曾經看過一部叫做《香巴拉深處》的紀錄片,其中一段就是專門講述了這群給石頭穿外衣的人,他們的虔誠足矣撼動人心。

而跨過塔公之後便進入了道孚縣八美鎮的地界,之所以來到這裡也絕不是單純的路過,因為在八美的深處,深藏這一座在我心中最為特別的藏傳佛教寺廟——惠遠寺。

在很多地道的信徒心中,惠遠寺的地位其實不算太重,遠不及如長青春科爾寺、拉卜楞寺、塔爾寺之類,但之所以在我心中最為特別,是因為這是藏傳佛教眾多寺廟中,唯一一座由當時政府劃地出資修建的寺廟,也是唯一一座有著中式建築風格的藏傳佛教寺廟。

當年為了抵禦蒙古人入侵西藏,清朝政府劃地出資修建了這座寺廟,讓第七世達賴喇嘛長居於此避免戰火波及,如今這裡也保存著第七世達賴喇嘛生活過的居所,而後來,第十一世達賴喇嘛降生於此,惠遠寺便成了極少的與兩世達賴喇嘛有過直接關聯的寺廟。

除此之外,這裡還保存著近200年的壁畫和各種佛像,栩栩如生的畫面,時刻都在為信徒講訴著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歷史。

甲居藏寨,中國最美村寨,嘉絨藏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一個風景宜人的地方,也是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一——墨爾多神山世代守望的地方。

這裡的嘉絨藏族,直到1953年以前,都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後的歸根溯源,發現他們其實是吐蕃人東侵時期吐蕃駐軍及移民和下象雄土著長期融合形成的一個民族,所以直到1954年被宣佈屬於藏族,而後便被稱為嘉絨藏族。

我真心不記得前後來過多少次甲居藏寨,這裡除了獨特的藏式建築以外,每每來到這裡的遊客,也將穿著當地服飾變為了一個最大的娛樂項目。

我們的行程,從來不會安排購物環節,但是我發現,這個環節真的很容易讓人產生幸福感,因為每次無意路過可以買東西的地方,小夥伴們都是面帶笑意,喜笑顏開。

10月的小金縣,是蘋果成熟的季節,這裡的蘋果不大,但因為溫度和光照等原因,口感很棒,同行的小夥伴在這些天給我說過不下三次要找地方買蘋果,所以我也自然不敢疾馳而過,我們用了接近30分鐘的時間來停留,自然大家也都是收穫滿滿。

如果說,亞丁是我們經常去到的地方,那四姑娘山就一定是我的主場,因為我們隔三差五總會來到這裡。

雖然來得很多次,但我必須要承認,這次託了同行小夥伴的福,這絕對是我來到四姑娘山時刻最好的一次。

萬里無雲,加之彩林正好,前些天的雪又將各個山頭都披上了一層白色的風衣,所以大家都是情不自禁的抹殺自己相機的電量,包括我在內也是如此。

記得上一次過來就是在國慶節假期中,陪著深圳華為過來的小夥伴也是在雙橋溝裡閒逛,穿著雨衣的我依然是溼透了雙腿。

而這一次,若不是陪著太多小夥伴,我一定會在這裡守候一個日落餘暉。

每次出行,總會有小夥伴為我們叫苦,問我覺得累不累,講真,我們這一行,若不是深愛,真心會累得趴下並起不來,也講真,每一次帶隊出門,我也真的是會樂在其中,不然你們也不會看到經常你們都休息了,而我還自己去拍照。

所以,我很感恩每一次的相遇在路上,也正是因為你們的笑臉,才給了我繼續往前的動力。

我常說,無論你去或不去,雪山還是那座雪山,不會變化一分。

而我,卻一直站在那座雪山下,等著你來與我相遇,因為我相信始終有一天,我們會再次相見在路上。

山水有相逢,我是老付,我一直在路上等你。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