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汉朝、唐朝、宋朝皇帝如何封禅及目的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以来,历史上存在时间200年以上的大一统王朝汉、唐、宋,都有皇帝举行过封禅泰山的典礼。也许是偶然,一些短命的王朝如晋朝、隋朝皇帝都未举行封禅。

一般而言封禅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皇帝有文治武功,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外战争中获得胜利,外国来向中原王朝朝贡,风调雨顺没有大的灾荒出现,出现一些祥瑞。封禅是皇帝向上天展示太平盛世的到来,也是皇帝给上天的业绩报告。

宋真宗的文治武功并不及汉武帝、唐玄宗,却为何也要举行封禅呢?

宋朝以前皇帝的封禅

所谓封禅,指的是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皇帝在坛上祭天,向上天汇报帝王的丰功伟业,因此叫'封'。又在泰山下小山上打扫干净地面,向大地汇报帝王的功绩,因此叫'禅'。有金策、玉检,上面写有皇帝说给上天听的话,石函用来放金策、玉检,金泥用来密封石函,汉朝封禅坛长十二丈(东汉一丈等于10尺,一尺约我0.235米,约为2.82米),高二丈(约为0.47米),有三个台阶。

泰山上还会竖立一块高三丈一尺(0.94米)的石头,上面刻着帝王的功绩。上面写着:“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亲以孝,育民以仁。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皇帝恭敬对待老天、孝顺父母、为人正义、对待百姓讲仁义、统一了天下。国家人口众多。使得外国都来朝贡。都是一些歌颂帝王道德高尚的词语。

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打败匈奴。秦始皇、汉武帝都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他们都迷信方士,想要长生不老。古代皇帝自称天子,天子也要尊敬上天。传说封禅的 时候可以直接和上天对话,于是秦始皇、汉武帝通过封禅述说业绩,祈求自己能像古代传说中黄帝那样可以成仙。

秦始皇、汉武帝封禅和上天说了些什么,外人根本无从得知,秦始皇、汉武帝也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们和老天说的私房话。汉武帝只带了霍去病儿子,奉车子侯霍嬗和他一起登上了泰山,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他们封禅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成仙和长生不老。因为之前有个90多岁的老者,他曾经跟汉武帝说古代封禅就是为了长生不老。

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目的是出于私心,虽然他们都建立了丰功伟业,后人讽刺他们封禅是铺张浪费, 好大喜功。但他们的封禅主要是给上天看,并不是给天下人看。

刘秀中兴了汉朝,他在位期间,百姓很少有徭役,农业获得了丰收,百姓生活富裕、安定,粮食价格很便宜, 田地里到处能看到牛、羊。东汉建武三十年(54年)文武百官曾经建议刘秀举行封禅,刘秀起初拒绝了封禅,他认为现在百姓怨气满腹,还没能达到封禅的条件,不能做欺骗上天的事情。

两年后刘秀突然改变了想法,建武三十二年(56年),他看到了一本书《河图会昌符》。刘秀迷信图谶,当初他还未起兵反王莽,有个叫李通的拿着图谶,上面写着“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劝说刘秀起兵。刘秀后来果真当了皇帝后,他更认为图谶说的很准,很推崇图谶。

《河图会昌符》写着“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预言刘秀如果不封禅,东汉王朝会短命。刘秀一看到图谶,害怕预言实现,举办了封禅典礼。刘秀的这次封禅流程、封禅文字全部都对天下人公开,后世的封禅都以刘秀封禅为范本。

此后几百年没有皇帝再到泰山封禅,南北朝时期刘宋文帝,梁武帝虽然有过封禅的想法,却没能实现。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也曾想过要封禅,因遭到魏征的反对没有实现。唐高宗实现了父亲的愿望,成为唐朝第一个封禅的帝王。唐高宗的这次封禅的背后的主谋是武则天,武则天破天荒的成为第一个参与封禅的女性,她参与了亚献仪式。这次封禅除了完成唐太宗的愿望,提高武则天的政治地位也是目的之一。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继唐高宗之后他再次封禅泰山。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周边朝贡国使臣、少数民族首领全都来参加封禅,这是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封禅。唐玄宗用封禅向外国使臣彰显大唐的兴盛!唐朝封禅的礼仪比汉朝更为繁琐。

第一步 先选定一个出发的良辰吉日。去太庙、太社告诉先祖,皇帝要举行封禅典礼了。皇帝每经过山川、河流,就要祭奠古先帝王、名臣、烈士。所经过州县,刺史、县令都要准备好等候皇帝到达。

第二步 皇帝要斋戒 第三步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排列好典礼位置 第四步 检查祭祀用的牲畜。第五步 皇帝上泰山 第六步 进献玉币,皇帝北面跪着,祭奠昊天上帝(中国古代传统信仰的最高神)神座,东面跪,祭奠唐高祖。第七步 进祭祀时用的熟食。 第八步 烧柴祭天。第九步 封玉册。第十步 皇帝仪仗队还行宫。第十一步 文武百官、外国使臣朝见皇帝。

秦始皇、汉武帝的封禅是私密行为,面对的不是大众,而是上天。唐朝皇帝的封禅有较强的政治意味,是做给天下人看。每次封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比如唐高宗的封禅整个过程持续了十二个月。这期间文武百官要放下手中别的事务,准备封禅典礼。文武百官也要跟随皇帝前去封禅。如果国家没有雄厚的财力,或者国内有战乱有外敌入侵,根本不可能完成封禅。所以到唐朝时完成封禅的皇帝只有五个。

宋真宗封禅的原因分析

唐朝灭亡之后,经过70多年的战乱,宋太祖、宋太宗消灭了各个地方割据势力。宋太宗的皇位合法性饱受争议,因此宋太宗一生都在努力证明自己,封禅也是宋太宗的目标。宋太宗曾数次想要去泰山封禅,最终都未能实现。

雍熙元年(984),先是有一千多泰山人请求皇帝封禅。接着百官也三次上表请求封禅。这之后宋太宗开始准备封禅,翰林学士已经定好了封禅的仪式步骤,从开封到泰山的道路也已经修好了。不巧皇宫遭遇雷击引发火灾。古人认为这是上天对皇帝的惩罚,因此封禅只能延后。

宋太宗还曾把各地进献的珍禽异兽60多种,作为祥瑞画成图画宣示天下。然而各地时有灾荒发生,雍熙北伐辽国又以失败告终,宋太宗最终没有能封禅。直至宋太宗死前,他还在努力要达成封禅目标。然而宋太宗时期外敌辽国还在虎视眈眈,党项人李继迁时不时也来捣乱,国内有又李顺、王小波民变。战争一直没停止过,国库里的钱也花掉不少,已经无力再举办封禅了。

宋真宗是宋太宗第三个儿子,本来应该当太子的是他大哥赵元佐,然而元佐因为不满叔叔赵廷美的死,有发疯的行为丧失了当太子的资格。二哥元僖当了太子没多久暴死,太子的人选这才轮到了宋真宗。在他即位前太后还曾联合宦官要另立赵元佐为皇帝,因为宰相吕端的反对政变才没成功。因此宋真宗的皇位也有合法性问题,更为要命的是宋真宗的几个儿子全都夭折了,封禅前宋真宗还没有后代。

因此宋真宗封禅的原因之一是证明皇位合法性,所以他授意制造了各种所谓“祥瑞”,再用封禅表示赵宋天命所在。另外一个原因是完成宋太宗的封禅遗愿。在客观条件上也已经具备了封禅的条件,辽、宋已经实现和平,党项人李继迁问题也解决了,国内政治稳定。

宋真宗的封禅有很强的政治宣传性,他想要通过封禅,表明赵宋王朝可以比肩汉朝、唐朝,并向天下人宣示宋朝的国力强盛。然而宋真宗封禅之前就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在他死后所谓“天书”随他一起陪葬。

其实只要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富足,即使不举行封禅之礼,百姓们也会从心里称颂他为明君;如果百姓生活贫困,那封禅不过是劳民伤财的表面文章。如果是明君根本不需要封禅,比如唐太宗就没有举行封禅,可人们提及贞观之治还是赞不绝口。宋真宗如果能多花心思搞好内政,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哪里还需要搞封禅呢?

参考资料:
《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旧唐书》《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