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美名无人不知,郑旦与她并称“浣溪双姝”,却为何默默无闻?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

西施本名施夷光 ,是春秋时期的美人,后世被人尊称“西子”,比较著名的那句诗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郑旦也是那个时期的传奇女子,两人年少相识,而且住得不远。

后来,越国对战吴国失利,越王勾践采纳文种所献“伐吴九术"之四的美人计,行妲己之事,企图乱吴王夫差心智,使其沉迷酒色。

而郑旦和西施正是越国进贡的美女之中非常出色的两个,她俩进宫前受过严格的训练,无论是礼仪、歌舞,还是察言观色都十分精通,深受夫差喜爱。

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

西施之美,世人皆知,而郑旦也丝毫不逊色于她,两人并称“浣纱双姝”,甚至比西施还要完美,传说西施脚大,平时都要穿很长的裙子来掩盖,不过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但是,为何同样美丽的两个人,后来命运和评价却大大不同,西施芳名流传千古,而郑旦却默默无闻。

成为传奇人物不单需要与众不同的才华和相貌,更是与这个人物在某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或者脍炙人口的奇妙故事里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尤为相关。

西施的存在可谓是对吴国后来的战败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夫差一直沉迷在温柔乡,从而变得不那么励精图治了,对勾践的防备也懈怠了,当然这与勾践的卧薪尝胆有很大关系,但是枕边风的分量不容忽视。

郑旦死得比较早,在吴国还未被越国彻底翻盘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她在两国争雄的整盘棋局中彰显的作用并不明显,因为活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传奇。

有人说郑旦虽然与西施同样美丽,但是因为性情问题,可能西施偏柔弱,而郑旦刚烈直爽,所以夫差更喜欢西施多一点。所以郑旦妒忌了,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

当然,这个不一定完全是事实,不过不开心倒是真的,因为还有史书这样记录郑旦:“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

不过,也有记载说郑旦和西施的感情非常好,西施曾经因为脚大而自卑,郑旦就教她穿长裙,西施说自己脸小,郑旦就让她去照湖面,湖里的小鱼因为惊艳西施的美貌,从而忘记游动,沉下湖底,这样就彻底增强了西施的自信,同事也有了“沉鱼”的传说。

更有传说说她是“为夫差而亡”。郑旦久居吴宫,日夜的相对让她对夫差动了真情。有一次,夫差为捉拿刺客,做出了假死之计,但是痴情的郑旦不知内情,竟然随着吴王的“假死”而自刎而殉情了。

而西施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她与范蠡的爱情故事。

相传西施是一直爱着范蠡的,也是为了他才甘愿进宫侍奉夫差。

尘埃落定后,范蠡毅然离开越国,带着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四而去。”

而偏偏郑旦,却没有这样的美好故事,随着时间流逝,知道她的美名的人就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