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神行太保”,多少重要情报由他安全、可靠,及时的送出

在中共情报保卫系统中,除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前三杰”“后三杰”和如罗青长、潘汉年、吴石,朱枫等老一辈红色特工领导者,潜伏者和烈士们。其实,在他们的群体中,有着相当多的无名英雄、情报斗士,红色特工们。

在中原大地,从抗战最苦难时期起,就有这样一位今天剧本化的真实的八路军特工。

赵铭,山西介休人,1935年高小毕业后,16对的他入山西国民教导团,这是一所阎锡山所办,培养军事人员的学校。此时,九一八已经过去了四年,临近的东北大地已经沦为日军的占领区。从军伊始,他就怀抱着抗日救国的愿望。

1936年12月至1937年2月,赵铭在家乡参加中共和阎锡山建立的特殊形式的抗日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介休分会。

1938年,他参加了决死二纵(山西决死纵队,亦称为新军。是受中共控制的在山西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民运科、宣传科搞扩军工作。同年,奉命至八路军115师敌工部训练班,学习日语,后担任前线喊话、瓦解敌军等八路军心战工作。

1939年,阎锡山发动反共的“十二月事变",在晋南疯狂摧残牺盟会和决死队。而决死纵队在八路军一二O师的支援下,坚决反击,粉碎了阎军企图消灭新军的阴谋。后在汾阳、孝义、灵石一带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1月,决死二纵队、四纵队和暂编第一师在临县召开粉碎十二月事变祝捷大会

1940年春,阎锡山与中共达成协议,以汾离公路为界划分了活动区,路以北是八路军区。

1940年4月,赵铭加入中共。先后在新军、太岳军区、八路军前总和北方局工作。因出色被选送至先是在山西蟠龙,后在河北邢台的抗大总校六期二团(政治)学习。

1940年下半年,转至抗大新成立的技术科。

1942年2月,赵铭抗大毕业,随毕业生队返回到八路军前总。在分配工作时,前总情报处(彼时,前总参谋长左权兼任情报处处长)决定这批学员中20人从事情报工作。

从此,赵铭成为刀尖上的舞者,八路军情报战线上的“影子”和“神行太保”

根据敌我态势和特工实际的需要,赵铭等人在前总情报处“八路军谍报班”再度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学敌工的基础教育和纪律教育,以及射击、敌后破坏,以及如何收集情报等技术。

1942年春,该班课程结束,他们被派到太谷、祁县之间进行实习,一方面做战地情报搜集,另一方面伺机破坏日伪设施。每人配发了一支长枪,一支短枪。此外,还有些爆破器材和炸药。

时值抗战中,日伪对中共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进行最大的扫荡,“五一大扫荡"之际,赵铭等八路军行动人员配合部队进行破坏敌人交通等特种作战活动。

如在1942年夏的一天,赵铭等3人,在孟高和太谷之间的一道铁道桥实施爆破炸军车的任务(赵铭在抗大学习的专业就是爆破)。他们把炸药装在铁道桥上,南面北面都安了磁性地雷。怕不保险,又拉了一条电线,用于电池引爆。火车11点行驶到桥头,炸弹引爆,桥即刻坍塌。火光冲天,列车被高高掀了起来。

从此以后,日军为防止八路和游击队接近,在铁路两旁挖了深沟,重点地段又调来狼狗巡逻。

另有一次,赵铭等人把炸弹放在茶叶桶内,写上黄卦据点日军的名字,以太原警备队给日本人送礼的名义,派一个人送了进去。结果,日本人一揭开茶叶盖炸弹就炸了。

除了爆破破坏日伪军事设施外,赵铭等人还建设了一些基层的八路军军事情报网。

1942年秋,实习完毕,赵铭被分配至其老部队之一,太岳军区。只是这回他的单位是太岳军区情报处临汾情报站。

临汾情报站成立于1940年春。朱向离任政委,陈焕章任站长,在他们的领导下,建立了专门负责搜集日军六十九师团情报工作的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战战史上著名的“韩略村伏击战”,就是临汾情报站送出的情报。

1943年10月16日,为了应对日军“大扫荡”,八路军386旅第16团跳出重重封锁,撤回延安担负保卫中央的任务的行军过程中,得到从临汾情报站获得情报。设伏于韩略村附近,全歼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组织专程赶到太岳区来参观“铁滚扫荡"的“战地观战团"。它的成员是日本 “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及其他部队的军官,共计180余人,其中包括少将旅团长一名,联队长6名(大佐),其余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对于这次惨败,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动肝火,认定这次败北是出了内奸,于是亲自对六十九师团司令部及其周围的人员进行了一次大“甄别",并将敌师团长清水中将撤职,第一军参谋长调职,驻临汾的翼宁道尹也被罢官。《冈村宁次回忆录》中提到这次惨败还心有余悸,说“共军确长于谍报,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

在日伪多次“甄别"和“反侦”中,太岳军区临汾情报站一直沉着应对,平安无事,直到抗战胜利,才奉命顺利撤出。

搞日军的情报,需要做到胆大心细,也需要仔细观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情报。赵铭打入了日伪机关中,在偶然的机会搞到一份重要情报就是这样。某次,他领文具,日本人给了他一盒复写纸。回去后发现复写纸中有用过一次的若干张,他对着灯光把它们对接起来,发现是标有敌我对比的兵力分布图,赵铭大喜过望,用一夜时间复制出来,一张完整的日军兵力分布图很快就落到我八路军手中这是日本人一次偶然的疏忽,被赵铭抓住利用了。

1945年8月,抗战终于胜利了,但阎锡山接管了临汾。经请示太岳军区情报处,决定情报站撤出,把未暴露身份的人留下四五个继续潜伏。情报站人员撤出时,先把枪支从城墙上吊下运走,拂晓前悄悄地离开临汾。那天正好下雨,赵铭穿着日制雨衣,看到所有物资均撤离后,最后离开了临汾。

随后,赵铭奉命担任了太原情报站的交通员。

太原情报站是太岳军区情报处在1942 年派遣齐平和周竞夫妇俩打人太原城建立的。齐平受命到太原后,任情报站站长,爱人周竞任情报站政委。齐平打入了日伪军事机构,潜伏在日寇眼皮底下,三年里为太岳根据地提供了相当数量的重要价值情报。日本投降后,齐平又打入了阎锡山特务组织特警处,获取了大量阎军情报。

1945年8月,赵铭及时送出了齐平、周竞收集的长治城内有关敌人部队的番号、武器装备和人员战斗力等我军急需的情报,,使我军顺利完成上党战役,歼敌3.5万余人,俘史泽波等将官27人。上党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在重庆举行的国共和谈,促进了《双十协议》的签定。

1946年,军调组我方代表陈赓等人来太原和阎锡山谈判时,赵铭送出了太原站提前获得阎锡山对我谈判的态度及有关秘密活动的情报。使中共代表在谈判中做到知己知彼,始终占有主动权。

1947年,汾孝战役中,赵铭又从太原情报站送出重要情报,使中共中原野战军一举歼灭阎军增援部队,阎锡山亲信部队亲训师。

赵铭还送出了晋南战役中的有关军事情报,阎特务组织和军事系统等有关情报,以及阎锡山特种警宪指挥处全体人员的组成名单等等。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赵铭每次出人周竞家时,总是不断地化装,或者是打扮成商人,或者是军官,或者是亲戚,在他们家就同齐考。老人住在一起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齐平和周竞被特务头子梁化之逮捕,他们夫妇拒绝了敌人的诱降,在严刑拷打中坚贞不屈,相继慷慨就义。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刚打下太原城,赵铭第一时间带着部队立即来到东缉虎营七号院(中共太原情报站),从地窖里救出饿得奄奄一息的齐考三老人和齐、周夫妇两个年幼的孩子

建国后,赵铭曾任山西省政法干校副校长。

2011年,病逝,享年92岁。

英雄无名,隐蔽战线的革命前辈生前大都默默无闻,身后大多无名,却为新中国的建立留下了一座座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