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最让我感动的止境武夫,面对陆沉,他为何递不出那一拳?

一、卷首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一个人的光辉,不在境界有多高,不在拳头有多大,不在是否问鼎天下,不在敢否问拳道祖。而在于对世人的眷顾,在于对人心相传,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于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守候。

洪金宝符合你心中的崔诚吗

人生在世,要有所担当。事有可为,有不可为,有不得不为。

而崔老爷子为陈平安和崔东山,放弃可见的“十一境武神”,放弃可见的大道坦途,便无愧这浩然天下,无愧这天地众生,无愧“读书人”的襟怀。

无愧浩然天下

二、心系孙子

崔诚为了孙子,疯狂半生,不得解脱。在崔老爷子的心中,崔瀺的欺师灭祖、离经叛道,是源于他这个爷爷的不称职,源于在崔瀺童年留下的错误烙印。

在崔老爷子的心中,他的孙子叫崔瀺巉,有山的巍峨,如中流砥柱,遇事不退;有水的轻柔,上善若水,灵活应变。

遇事不推,灵活应变

可怜天下“爷爷心”,寄予如此大的厚望,却遇到了叛逆的少年。最终,崔瀺背叛出走;而崔诚则心碎若死,如行尸走肉般,重复那心殇的一天。

百年光阴,眨眼而逝,骊珠洞天,爷孙再遇,恍若隔世,让人揪心。“你不是我孙子,我孙子呢”?爷爷还是爷爷,孙子却不是那个孙子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那一拳

那一拳,递出去,或许便能超越武夫止境,成就武神果位;那一拳,打出来,或许就能破而后立,走出属于自己的大道。

但为了陈平安和崔东山,为了不让后辈遭难,面对陆沉的咄咄相逼,面对稍纵即逝的武神大道,崔老爷子终究还是没递出那一拳。

人心相传

这一退,便是自断长生;这一退,便是大道永绝。崔老爷子连生死也看得开,连大道也放得下,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但大道之争,即是道统文化之争,犹胜于沙场生死之争。崔老爷子为后辈安稳而舍弃大道,确实不坠读书人的胸怀,令人叹服,但也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我辈武夫,一身拳意不可退

四、最后的游学

崔老爷子清醒后,大多呆在竹楼,替平安、裴钱磨砺武道,终于静极思动,但藕花福地一行,却如人生回光返照一般,虽充满温馨,却让人不忍卒读。

身边虽然没有寄予厚望的孙子,却有视如孙女的裴钱,爷孙两代,一路欢声笑语,也算是尝了一回天伦之乐。

怕不要紧,但不可畏缩不前

崔诚带着裴钱,一路游历,引导她直面心中的恐惧,告诉她,怕不要紧,也不丢人,但畏畏缩缩,畏惧不前,便会失去更多,便不足取。

我想这也是崔诚因心有牵挂,而未能问拳陆沉的“心有戚戚然”了。想必,在崔老爷子的心中,对舍弃大道,自断长生,也是心存芥蒂、充满遗憾的吧。

五、书里书外

齐先生走了,崔老爷子也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为“人心相传”的师长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让人遗憾,令人心伤。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父母为了子女,受尽辛酸,奔波一生,总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总希望给子女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长环境。

可怜天下长辈心

可是我们回报的又是什么呢?从求学到进击社会,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多少人,明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却也无可奈何。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知陈平安再回到竹楼前又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