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见什么都"咬",4个方法巧妙应对,帮娃安全度过"口欲期"

孩子在很多新手爸妈眼里是个神奇的生物,动不动就往嘴里放这个放那个,稍微看不住,就啃桌子,咬盘子的,他们的这种行为让爸妈们防不胜防,就连床上的毛毯、被子都不放过。

要想让新手父母看住孩子,不让他们乱吃东西,简直是太难了,难上加难,其实宝宝乱咬东西是有原因的。

宝宝为什么总是"乱咬东西"呢?

1、出牙期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3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长牙了,牙齿出来之前会对牙龈形成一种刺激,让孩子的口腔不舒服,他们就坐立不安,睡觉也睡不好,玩也玩不好,只能通过咬东西的方式缓解难受。

当宝宝在咬累之后,可能就会安静下来。

2、口欲期

当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他们还非常依赖父母,与此同时,还对外界事物非常好奇,所以嘴巴就成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一个主要方式。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吃奶,口腔里面的神经发育的要比其他神经发育的早,这样看来,他们会通过嘴巴来探索周围事物也不奇怪。

这个阶段也被弗洛伊德称为第一阶段"口欲期"。

"口欲期"在孩子7-8个月的时候最明显,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宝宝看到任何感兴趣的事物都会用嘴尝试,但是大部分东西都会吃,不会咽下去。

不过父母不要担心,孩子的这种行为对智力发育和认知能力发育是有好处的,有助于协调他们的手眼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果你的宝宝见什么都"咬",那么今天静香妈妈就教你4个方法巧妙应对,帮娃安全度过"口欲期"。

帮宝宝度过"口欲期",4个方法巧妙应对

(1)不要过度干预

口欲期是0-1岁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减少干预,如果要强硬阻止孩子咬东西,那很有可能会延迟他们的口欲期。

(2)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

宝宝处于口欲期,不仅仅是通过嘴来探索世界,还想要获得一定的满足,所以父母可以多陪伴宝宝,给他们一定的抚摸、拥抱,给宝宝足够的关注,让他们拥有安全感。

当孩子心理和生理上得到了安慰,焦虑的情绪就减少了,孩子看见什么咬什么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

(3)引导宝宝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

孩子小时候对事物还没有什么认识能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只能通过嘴来认识,这个过程还是学习的过程,父母当然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绘本,让宝宝将事物和图片对应,更容易让宝宝产生正确的认知。

(4)保证卫生、安全

宝宝咬东西时会被父母制止,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担心孩子咬脏东西会生病,其实一个著名的微生物学家说过:

孩子们将东西往嘴里放的行为可以使他们的免疫系统对环境产生反应。

美国的一个免疫学家也认为,在婴儿自我免疫系统"觉醒"时,有必要让孩子接触适当的抗原,来刺激免疫系统的发育,从而更好的获得抵抗力。

一般家庭环境当中的细菌,灰尘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和抵抗能力,父母把宝宝经常能接触的东西好好清洗,保证卫生就可以,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孩子的安全意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我家静香小时候也爱随手抓来一个东西就往嘴里送,因为那个时候她还没有什么干净、埋汰的概念,这个时候我只能用绘本来帮助她理解,毕竟故事是孩子理解事情的一个捷径。

比如行为习惯的绘本,它用来培养孩子正确的行为习惯,不管是亲子阅读还是睡前故事,效果都比较好,图片上的彩色图案和卡通人物生动可爱,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全套一共10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管理等都包含在内,毕竟好习惯决定好未来,抓住孩子关键时期培养非常有效。

平均下来一本仅需2.98,一包零食钱都用不了,就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非常划算了,想购买的家长点击下方商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