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計劃#被隔離的第一天


01.今天是我被隔離的第一天

今天下午接到主任的電話,讓我在家休息,也就是居家隔離。

其實我3天前就已經把孩子送到了爺爺奶奶家。

事情的原因是,我們科的一名護士的父親確診新型病毒肺炎

但我只是間接接觸,同事並沒有發熱的症狀。

因為避免潛伏期的傳染,聽說她的父親確診之後,我就進行了自我隔離。

害怕傳染給家人和孩子。

在家裡每天頻繁接觸,一個人感染了其他人很難倖免,更別說3個幼小的孩子。如果家裡出現了聚集發病,孩子誰來照看?

自己在家隔離了3天,但是今天,又有同事出現了嗓子疼,淋巴結腫大的症狀,這可嚇人了。還有每天在一個值班室睡覺的同事,出現了低燒。

「發燒」這個詞,在這樣的敏感時期。

如果再有人被確診,整個科室的醫護人員,都要被隔離了。

主任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先讓我們接觸較為密切的人,在家隔離。

我們每天關注著同事的體溫,祈禱他不要發熱,因為大家都是綁在一個繩子上的螞蚱。

建國以來,這樣的疫情除了SARS,沒有遇到過。然而這次,無論是傳染病的烈性程度和國家的防疫措施,都前所未有。

醫護人員既要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又要保障自己和其他患者不被感染,所有病人嚴厲排查。但是病房裡總有各種原因的發熱患者,還有他們的家屬,他們要吃要喝,要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很難做到不流動。

遇到外來的急診病人,如果不收治,耽誤病情;如果收治,有擴大傳染的風險。

每個病人的收治都讓我們如履薄冰。

這是普通醫生的困難,到了主任和護士長這裡,問題就更難了!

我看見了護士長的神不守舍,甚至偷偷的流眼淚。

在這件事情上所有人都承受了巨大壓力

護士的父親確診,護士是密切接觸者,而全科的醫護都是間接接觸,理論上存在風險。

極端一些,關了整個病區?把全科醫護人員隔離起來麼?

會不會有些小題大做?

其實,我們只是間接接觸,按要求也可以暫時不處理。

但是,如果醫護人員仍然在一起工作,萬一不幸互相交叉感染。

本有采取措施的機會,沒有采取強力措施,誰來承擔責任?

我彷彿看到了武漢市長兩難和無奈。

如果城市裡有100人感染,是否應該封閉城市?如果有1000人,是否應該封閉呢?

如果這是歷史從來沒有的封城行動,你會去第一個拍板麼?



02.事情回到1月之前


2020年的新年來的格外早,辛苦工作一年,就盼著過年。

有的人想要和家人好好聚聚,有的人早就計劃好行程外出旅行。

1月初,就陸續收到了武漢肺炎的消息。

起初並沒有太多人關注,或者說很敏感。政府一直沒有給出足夠的信息,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我們也知道必須沉默,不能妄加揣測。

1月中旬,隨著鍾南山院士的一個公開採訪,話風立刻急轉。


從不能人傳人,到了可以人傳人。從可防可控,到了完全失控。

然後,我們看到了疫情的公佈。

數字被不斷刷新,幾人,幾十人,幾百人,到一天幾千人確診。

事情以所有中國人都始料未及的速度發展。

剛開始,新聞聯播還是把肺炎事件,作為最後的特別報道,重要度抵不過美國和伊朗的衝突。

隨後,變成了頭版頭條的消息。

然後,在所有媒體的上已經看不到其他的新聞,幾乎全是關於疫情的。

其實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春運當頭,回家是中國人的最大的精神信仰,也是人類歷史上每年發生的最大遷徙。


但是回家就意味著傳播的風險。

不要讓中國人遷徙過年了?這個誰來做?

與此同時,春運正在進行中,數億人口全國大範圍遷徙。

單單武漢就對外流出500w人。

各個單位都在搞年終聚會,多臺春晚也在一片祥和中錄製播放。

這是今年,特別插入了抗擊疫情的「正能量」,我記得主持人的表情也在那時變得格外嚴肅。

很快,武漢還是「封城」了。

全國很多城市都陸續採取交通管制,這種陣勢,我從未見過。

防控疫情就是一句話,「年不過了」。

03.打不死我,就讓我更強大


宣傳的效果逐漸體現出來,醫院、超市、小區都採取了相應措施。

一個大喇叭到處宣傳,進門就要測體溫,排查一切可疑人員。

一時間,帶有「鄂」的車牌,成了「過街老鼠」。

在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每天疫情的動態都在實時更新。

只要有任何的確診或者疑似病人,你的小區馬上就「榜上有名」了。

其實稍有醫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針對病毒是很難研製出所謂「特效藥」。

絕大多數的病毒都沒有,之前的SARS更加沒有。


但是人群中會逐步產生免疫力,就像同樣的流感病毒,只能感染部分人,其他人死活感染不上。

等待人群形成免疫力,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目的就是減少死亡和留下後遺症的人群,最大程度的減少對國家的影響。

這樣強的防控措施,一定是有效果的。

但是,沒有專家敢作出任何大膽的預測。

在這段過程中,我們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

看到了國家基建能力的巔峰,

看到了紅十字會的混亂,

看到了白衣天使逆向而行,

看到了漠視法規的人可笑嘴臉,

看到了滿天飛的造謠者,

更全看到了人民群眾強大的組織能力和愛心。

我相信,困難一定回過去,這次的困難也是國家醫療衛生產業的重大試金石。

人體的免疫系統有個特點:

「只要打不到倒我,就會讓我更強大!」

就像每次戰爭,都有一個奇特的「副作用」,就是推動醫學的發展,因為有太多的傷員需要救治。

同樣,每次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也是一樣,可以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

就像因為霍亂大流行,人們積極的開展滅鼠活動,建立城市汙水的排放系統。

我相信,這次的事件,是中國人遲早要面對的。

這次事件也必將推動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從長期來看,未必是絕對的壞事。

04.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雖說很多傳染病都有爆發週期,人類也永遠不可能戰勝疾病。

但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親人不要身受折磨之中,希望我們身處的年代不要發生這樣的事件。

如果在武漢,家人患病沒有足夠的地方醫治,選擇駕車跑到別的地方,似乎也是求生的本能。

我們不關心埃博拉死了多少人,寨卡病毒有多可怕,同樣是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也說服不了自己,去給其他國家的患者捐款?

就像其他國家針對中國此次疫情做的差不多,想辦法關閉邊境,嚴防死守。

其實,還有一種選擇,做好防護,幫助救治。就像我們此次許多逆行而上的白衣戰士一樣。

雖然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救治患者的確也得看關係親疏。我們最關心家人的健康,也可以幫助同胞手足,但是,我們聽不見「遠方的哭聲」。因為我們的能力非常有限,自顧不暇。

生命偉大,而又卑微。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張宏偉藍圖,也渺小的像一隻螞蟻。

你一定看過這樣的喪屍電影,任何人被喪屍咬了一口,就會變成喪屍,瘋狂殘忍的攻擊同胞。

男主角為了保護大家,被喪屍咬了一口,但還沒有變異。

男主角當然有求生的本能,家人期待奇蹟發生不要變異。

但是,男主角卻毅然決然,跳進了燃燒的火焰中,或者是用槍打爆自己的腦袋,不願意變做殭屍害人。

你不妨細品一下。

如果換你當主角,你會如何選擇?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