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耗材、药品销量快速上升,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影响医疗行业


自2019年12月8日武汉发现第一例不明肺炎患者,至2020年2月4日24时,全国共确诊24324例,重症3219例,累计死亡490例,累计治愈892例,疑似23260例。2月4日全国新增3887例确诊(较前日增加20.15%)、65例死亡(较前日增加0.02%)、262例治愈(较前日增长66.88%)、3971例疑似(较前日下降21.71%);其中新增确诊仍主要集中于湖北省,湖北省内外新增确诊人数增速仍处于上升阶段,疫情发展尚未进入高峰期。


一、短期医疗健康行业部分子版块相对受益


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对于疫情相关产品,一月份的销量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非相关产品,由于疫情期间院内采购计划延迟、病人尽量避免去医院,订单量有所下滑。整体影响需跟据疫情发展情况进一步评估,初期看部分板块相对受益。具体来看:


诊治产品,包括诊断环节:诊断试剂(酶联免疫、基因检测)、检测设备(CT、超声、生化仪、血球仪、PCR仪等);治疗环节:药品(抗病毒、抗生素、激素、中成药)、血制品(人血白蛋白)、治疗设备(呼吸机、智能监护仪、输注泵)、医用耗材(口罩、手套、采血及注射耗材);其中部分主要供应试剂、设备、耗材、药品一月份订单量已达到2019年H1的总量,但非疫情相关产品订单量下滑,对于企业业绩整体影响需根据疫情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


C端环节:包括网上药店、连锁药店、在线问诊平台;受益于全民防范意识的提升,网上药店、连锁药店一月份流水增加,年内对业绩有一定提升作用;对于在线问诊平台,一月份各平台的访问及问诊数量增加(截止2月3日统计结果,2020年1月支付宝、春雨医生、微医在线问诊服务超过400万,较2019上半年月均活跃量65.6万人增加约5倍,其中大部分访问量来自于湖北地区),中长期看,在线问诊平台发展逻辑不会改变;


流通环节:受疫情影响,诊断试剂、药品等物资流通量增加,疫区尤其是湖北省本地的流通企业迎来机遇,一季度疫区流通企业相对受益;中长期看,考虑到疫情对当地交通的管制、人员返工时间延期、支出成本升高等因素,疫情相关物资业务增量低消成本、费用增加及常规业务下滑带来的损失,推测疫情对流通行业整体的积极影响较小;


医疗信息化:部分企业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相对受益,一月份订单量有所增加;如果疫情上半年得不到控制,院内主要人力物力将继续集中于疫情防治,防治体系搭建完毕后,其它项目采购下降,后续也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长期看,疫情结束后行业可能相对受益于应急防控系统、医疗医保系统互联互通建设与升级。


二、疫情对医疗行业业绩提升待考量,长期看行业发展逻辑不变


本轮疫情期间部分设备、耗材、药品销量有快速上升,但是货品的短缺使得企业在加班的人工、原料等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加大,此外,医疗机构其它就诊人数有阶段性减少,加上交通管制、物流限制对产品销售的影响,疫情对于相关企业的整体业绩的促进作用需要综合考虑。


从历史看,2003年非典期间医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增幅都有10%左右的提升,但疫情结束后,医药制造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下滑(但2003年国内医药制造行业以中药、传统仿制药为主,与目前国内医药行业结构差异较大,本次疫情之后的行业趋势下文探讨)。


表1:1998-2004行业数据


长期看,未来国内医药行业仍将是在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政策主导下发展。短期受疫情影响,国内基层医疗、互联网医疗、医疗机构某些科室(呼吸、传染病)的投入可能会增加,疫情对医药行业长期的发展逻辑影响有限。